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3、海水为微碱性缓冲溶液
4、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是温度、盐度、压力的函数, 通常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盐度和压力的 增加而增大。
海水密度大,重力效应对海水中生物的影 响较小,不需要坚强的骨骼系统。
5、海水的黏性 其实质是海水对流动的阻力,通常随温度
升高而变小,随盐度增加而变大。 6、 海水的表面张力
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环境
水平方向划分 近海带( neritic ):又称沿岸区和近岸区。 大洋区( oceanic ):又称远洋区,占世界海洋 的大部分。 近海带与大洋区在水层垂直方向的界限通 常是在 200m 等深线处。此处一般是大陆架的边 缘,同时大体上相当于水层环境中真光带和无 光带的界限。
1、近海带特点:
1、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 主要表现为赤道向两极的太阳辐射强度逐
渐减弱,季节差异逐渐增大,每日光照持续时 间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季节差异和 不同纬度海区的温跃层模式。
2、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 主要由于光照只能透入海洋的表层(最多
不超过 200m ),其下方只有微弱的光或是无光 世界。温度也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底层温度很 低且较恒定,压力也随深度而不断增加,有机 食物在深层很稀少。
第三章 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 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海洋概论 第二节 海洋环境因素及其与海洋生物
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海洋概论
一、导论 二、海水特性及其对海洋生物生活的意义 三、世界大洋 四、中国海 五、海洋环境的划分
一、导论
(一)基本知识
地球的面积: 5.1×108Km2
海洋的面积: 3.62 ×108Km2
(1)盐度变化幅度较大,一般盐度低于大洋;
(2)环境的理化因素具有季节性和突然性的变化;
(3)由于受大陆径流的影响,营养元素和有机物质 丰富;
(4)生物种类和生物量大,生物多为广温性和广盐 性;
(5)是许多经济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栖息地。
2、大洋区环境特点 (1)空间广阔,垂直幅度大; (2)透明度大,呈现深蓝色; (3)化学成分稳定,盐度较高,营养成分较低; (4) 生物种类和生物密度低; (5)理化性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不大。
深层和深渊层统称无光带,或称黑暗带。
水底环境
1、水底环境划分 潮上带(supratidal zone ):高潮线以上。 潮间带(intertidal zone ):有潮汐现象和受潮汐影响
的区域。 潮下带(sub-tidal zone ):潮间带下限至水深 200m。 深海带(bathyal zone ):水深200至1000~4000m 。 深渊带(abyssal zone ):深海带以下至 6000m。 超深渊带( hadal zone ):深渊带以下。
平均深度:3800m 最大深度:11034m 海洋体积:
13.7 ×108Km3
世界地图
马里亚纳海沟底 部计算机三维图
(二)海与洋的区别
海
洋
海是洋的边缘部分,隶属各大洋, 以海峡或岛屿与洋相通或相隔,面
积较小,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11%
是地球上连续咸水水体的主体部 分,面积辽阔,远离大陆
离大陆近,深度较浅,一般在 2000m 以内
2、最小的海是马尔马拉(Marmara),面积为1.1 ×104Km2 。
(三)海的分类
根据所处位置,可以分为: 边缘海、陆间海、内陆海、海湾、海峡等。 边缘海:靠近大陆边缘的海,它以岛屿、群岛或
半岛与大洋相隔。黄海、东海和南海。 内陆海:深入大陆的海成为内陆海。渤海、波斯
湾、红海、黑海和波罗的海。
3、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从沿海向外延伸到开阔大洋的梯度主要涉
及深度、营养物含量和海水混合作用的变化, 也包括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的波动 呈现从沿岸向外洋减弱的变化 。
(二)海洋环境的划分
水层环境:从海水的表层到大洋的最大深度, 即覆盖于海底之上的全部海域。
水底环境:包括所有海底以及高潮时海浪所 能冲击到的全部区域。
3、大洋区分层
上层(epipelagic zone ):0~200m,亦称有光带。 中层(mesopelagic zone ):200~1000m ,有光透入
但满足不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需求。 深层(bathypelagic zone ):1000~4000m 。 深渊层(abyssopelagic zone ):4000~6000m 。 超深渊层( hadal pelagic zone ):6000m以下。
二、海水特性及其对海洋生物生活的意义
1、 海水中的溶解物质
2、 海水的热学特性
热容量、蒸发潜能、比热容和热导率都是 海水的热力学特性。
海水热容量和蒸发潜热很大,因此具有相 当高的组织温度大幅度突发性变化的能力。导 热性很小,热量向周围扩散很慢,水域温度比 较稳定。海洋为其中生物的生存及生命活动提 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条件。
环境的概念
广义的概念: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 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 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不具有独立的潮波系统和潮流系 统
水文状况受大陆影响,各种环境 因子变化剧烈,并有明显的季节
变化 沉积物多为陆相沉积
水体深,一般在2000m 以上
具有独立的潮波系统和潮流系统
水文状况不受或很少受到大陆的 影响,相对比较稳定 沉积物多为海相沉积
1、最大的海是位于太平洋的珊瑚海(Coral Sea), 面积为4.79×106Km2。
随温度和盐度的升高而 增大 。海蜘蛛依靠表面张力 生活在海洋表面。
海蜘蛛
三、世界大洋
四、中国海
1、渤海 2、黄海 3、东海 4、南海
中国海及相邻海域
五、海洋环境的划分
(一)海洋三大环境梯度 (二)海洋环境的划分
(一)海洋三大环境梯度
1、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 2、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 3、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2、深海海底的环境特点
光线极微弱或完全无光;部分海底温度终 年很低(-1~5℃ ),无季节变化,但在热液喷 口的海底水温变化急剧;海水很少垂直循环, 仅微弱的水平流动;没有光合作用植物生长, 但有化能合成细菌作为生产者,因此生活着不 少种类的底栖生物。
第二节 海洋环境因素及其与海洋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