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青年先锋号”的号角
——记雨季中的援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项目
中国援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项目是中哥两国建交后的第一个援助项目,政治意义深远。
该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整个施工阶段跨越两个雨季,有效施工时间屈指可数,为确保完成任务,创造奇迹,我公司驻现场项目组未雨绸缪,进场后通过深入了解当地的雨季特征,对整个工程各阶段进科学行分析,把雨季施工阶段作为工程的关键控制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全体人员发扬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雨水、泥水中顽强拼搏,誓将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尽最大努力降低了雨季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一、迎雨季,未雨绸缪
五月的哥斯达黎加已经进入雨季,月底雨量逐渐增大,像国内罕见的连续大雨天气,在当地称得上小雨,每场雨持续时间约3~4 小时,大雨时除桩基钻进和部分加工棚内钢筋加工作业外,其余施工作业基本停工,场地泥泞给车辆作业带来不便,难以行走。
因此,早在四月份,项目组就做好了各种雨季施工准备,完成了场地周边排水管沟布置,木材等材料存放相应的防雨措施,确保材料的质量安全;所有加工棚搭设固牢,做好防淋雨措施;各级配电箱均安装接地装置,移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经检查可靠灵敏,以及员工雨具的清点发放等。
为基础及主体结构尽快投入施工,解决现场临时道路给施工造成的困难,项目组还研究制定了场地临时施工道路硬化方案。
二、不畏艰难,号角声中战天斗地
5 月 5 日至
6 日,进入雨季后的第一场大雨一直持续了两整天,而此时,西区桩基第一流水段施工全部完成后,所有钻机必须全部移位至另一流水段间作业,钻孔灌注桩施工本来的湿作业带来的泥泞,加之两天的大雨,场地更加泥泞不堪,车辆、吊车无法行驶,要完成10 台钻机的全部移位,异常困难,项目组领导号召机械作业操作和桩基施工人员,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首先确定清除施工场地表面泥浆,并做好排水措施,在途经道路铺设钢板和垫石子,利用履带吊吊起钻机行走移
位。
项目副组长带领施工人员,冒雨作业,每台钻机移位至另一流水段需要 4 小时左右,经过三十多个小时连续奋战,一台台钻机再次拔地而起。
经同努力,西区的桩基施工至6月12日全部完成,为基础承台及上部结构施工赢取了时间。
通过这次钻机移位汲取的经验,西区钻孔桩完成后,钻机以最快的速度成功地转移至东区。
5 月份阴雨天共17 天,平均每天下雨持续时间约 3 小时左右,至下旬雨量骤增,为中到大雨,持续时间逐渐延长,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诸多困难。
受大雨天气、场地道路泥泞影响,机械设备、车辆使用效率降低。
尽管对现场道路采取硬化处理,但受影响仍然很大。
根据计划确保日成孔灌注桩9根左右,每天需制作、安装近30 节约15吨的钢筋笼,160 立方米的混凝土,任务异常艰巨。
为确保任务的完成,钻机操作人员轮班作业,连一日三餐都轮换就餐,确保停人不停机,再大的雨量,照常钻进、灌注混凝土。
为解决混凝土运输难题,所有桩基采用自拌泵送混凝土灌注,灌注班一个班次每天要拆卸、安装上百次的输送泵管,桩基施工的特定环境和恶劣天气致使每个人的雨衣换了一茬又一茬,平均一个多月磨破一双雨靴。
进入六月份,雨势更加迅猛,每天上午的湿热天气和下午的大雨,给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项目组全体施工人员,基本上是全天“两脚泥、一身水” ,日夜奋战在工地。
项目组于6月11日召开项目工长以上管理人员生产动员会,分析雨季的施工困难和不利因素,并要求大家在困难面前不等不靠,务必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见缝插针组织施工,以“不畏艰难显技术,誓拼基础和结构”为口号,以“开拓进取、挑战自我”的战斗豪情,奏响“青年先锋号”的号角,掀起大干、快干的热潮。
面对施工面积大、桩基、基础和结构同时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率高、场地狭小等诸多困难,项目组全体人员不退缩、不畏惧。
项目组领导班子时刻牢记先锋队身份,干在实处,走在前面。
始终以工作为重,坚守在施工最前线,提前为施工的各个环节创造条件。
在他们的带领下,队伍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攻坚团队。
基础工程全面施工,最大的困难是雨季土方开挖外运和基础垫层施工。
6 月12 日,西区桩基工程全部完成,基础土方随后开挖,为确保迅速完成土方开挖,进入基础承台及上部结构施工,项目组精心组织,认真研究制定雨季土方施工方案。
由于每天午后开始下雨,每天上午修复好的施工便道经过短暂的几小时施工又再次遭到破坏,工作效率低,同时为防止雨水对地基的浸泡,避免扰动地基,土方施工困
难重重,这种雨季环境下,按正常施工方案,土方工程是无法施工的。
为此,项目组积极配合土方分包单位,修复土方施工临时便道,基坑便道采用项目组自制的预制混凝土板铺设,场地便道采用破碎的桩头混凝土块和块石铺设,每天早晨清理修复因车辆碾压和大雨的冲刷而造成的破坏道路,以便车辆通行并减少泥土带出对市政道路的污染。
为避免雨水对地基的破坏,土方作业采取分片作业,将整个基础分为若干个小块,逐块完成,每块土方完成后,随后及时清理基槽,并做好防雨措施,在地基处理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垫层,最后破桩头。
就这样,每天在雨中与老天较量,土方机械挖完后,迅速完成人工清槽和垫层施工。
施工期间,大家已经习惯了每天天气的变化,下午上班带着雨衣,准备好防雨材料,每天晚上加班直到完成当天的土方部位垫层浇注。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土方施工的及时完成,为混凝土工程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土方施工期间,每天投入四台挖掘机,三十多部自卸车,至本月24 日西区承台土方挖运全部完成,共完成土方 1.92 万立方米。
同时检验桩基工程质量,确保下道工序放心施工,在土方施工期间,西区430 跟工程桩全数通过低应变检测,其中抽检高应变检测桩24 根、水平静载检测桩 3 根、静载试验桩 5 根,地基轻型动力触探54 个点,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为不影响下道工序施工和见证检测数据采集的真实性,项目分管检测人员不分昼夜,与桩基检测人员一起现场监测、采集数据,经常为连续完成检测任务而废寝忘食。
在低应变和静载检测时,每天要在工地之间奔波几十个来回,但他们从无怨言。
为确保各流水段基础承台按时完成混凝土浇筑,项目组应对天气的变化科学组织施工,克服雨季施工的困难,针对每天下午一点左右开始下雨,六点左右雨渐止,偶尔持续到夜间十点的天气特点,在中等雨量时除加工棚内、钻机钻进和混凝土浇筑继续作业外,其他工种全部停止作业在工地待命,转为小雨时迅速开始施工。
6月12日,基础承台全面投入施工,大干的热潮在第一流水段拉开序幕。
模板工程抢先施工,16 日开始钢筋绑扎。
由于基础钢筋含量大、模板、基础垫层流水作业,一台塔吊不能确保材料的供应,塔吊除24 小时作业外,其他部分材料仍需工人手拿肩扛。
钢筋绑扎在模板安装完成一日内结束,是结构工程的施工特点。
钢筋班每天早上五点半开始工作,夜间加班至十点, 6 月19 日下午,天气有规律地下起了中到大雨,为确保20 日下午浇筑基础混凝土,钢筋班三十多人中,没有一个人退缩,两名钢筋班长和钢筋工长,带领大家冒着大雨从19 日夜间连续奋战至20 日下午14 点,一直到完成钢筋绑扎并开始浇筑混凝土,才开始吃饭。
经过大家的奋力拼搏,自6月16 日开始绑扎钢筋至7月4日共19天时间,钢
筋工三十多人共完成钢筋绑扎680 余吨,日平均完成钢筋绑扎36 吨,每工日平均完成钢筋绑扎0.9 吨,是定额用工的两倍,完成混凝土浇筑4870 立方米。
基础施工阶段,由于国内的大批木工没有到场,仅有的三十多人只用了20 天的时间,完成了西区承台及基础梁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