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请根据关键词的提示猜人物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 为后世留下了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 、 “雄鸡一声天下白”等千古名句。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有“诗鬼”“鬼才”,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领悟诗歌主题,体会诗人可贵的爱国品质。
雁
2、任意选择本学期学过的两句诗 句,体会色彩词对于诗人表情达意 的作用。
雁 门 太 守 行 李 贺
第 三 课 时 体品 会析 艺诗 术句 特内 色涵
----
• 五六句:奇袭敌人。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含蓄丰富。战斗从早到晚那样 惨烈,可并没有黑夜到来而停止。我军势弱,不能坐以待 毙,而选择主动出击。“半卷”,为的是隐蔽突袭,攻其 不备,扭转局面。
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 算是奇诡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难确 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 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这是李贺创作 诗歌的特色。
“诗尚奇诡,当时无能效者。”
小练笔(二选一): 1、请你就诗中的“角声满天秋色 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进行扩 写(要展开想象,可适当加上一些 具体的景物描写,充分运用颜色词 来表现战争的惨烈)
“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显示出将 要有一场悲壮的生死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高渐离永别勇士荆轲的场景历历如在目前,催 人泪下。
诗歌大意
•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摇摇欲坠;阳光 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 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 似紫色。
• 红旗不展,援兵悄悄临近易水; 天寒霜浓,战鼓阵阵响声不起。
•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雁 门 太 守 行 李 贺
门
太
守
行
李
第
贺
一 课
时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 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 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世人亦称其为“李昌谷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 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 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阵以待。 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里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
严和高昂士气。
• 三四句:写惨烈的战斗场景。 (听觉和视觉)
听觉
视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
“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
“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
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
作者想告诉我们-----血流遍野,染红了泥土, 从早到晚,鲜红的血慢慢凝固,凝成了紫色。这
个“凝”字的特写,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 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艺术特色】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 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试 做简要分析。
在本诗里,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 着色,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 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等等交织在一起, 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 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 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 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 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 鲜明,爱憎分明。
【诗句赏析】
一二句:敌我两军交战前的态势。(场景一)
一句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 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 句中“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 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双方力量悬殊,我军将士处境艰 难、城池摇摇欲坠等情形,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二句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
【题目解读】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 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 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 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 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 风云。
第 二 课 时 体品 会析 艺诗 术句 特内 色涵
----
思考:
李贺不像岑参、辛弃疾、陆游那些诗 人有过亲临战场的经历,却通过他奇妙诡谲 的想象力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浓缩成一个 昼夜的三个场景,而且战争的惨烈,瞬息万 变的战场风云都是如此真实、真切,令人慨 叹不已!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 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据说,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fǔ)湜 (shí)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 就。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当时 无能效者。
【诗体风格】
“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辞、设色等 方面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在构思与艺术想 象上具独创性,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 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 象。在遣辞与设色方面,多用“泣”、“腥”、 “冷”、“血”、“死”之类的字眼以及“冷艳 怪丽”的风格,使诗歌带有伤感冷艳的风格。
【背景导读】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 过重大的战争。
本诗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作者年仅17岁。 这首诗既描写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
归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 爱国思想。
诗写得悲壮苍凉。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 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 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 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 涣然有新意。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 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 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 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 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 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此 被后人称为“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