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完整版)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湖陆风

(word完整版)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湖陆风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湖陆风一、单选题海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下图为 8 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风速与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湖口站的湖陆风转换及对应的时刻是A.陆风转湖风----07:00 左右B.湖风转陆风----12:00 左右C.陆风转湖风----18:00 左右D.湖风转陆风----20:30 左右2.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A.陆风转湖风提前B.湖风转陆风提前C.湖陆风转换均推迟D.湖陆风转换均提前3.湖口站风速比进贤站稍大,其主要原因是A.湖口站纬度较高B.湖口站距湖岸线较近C.湖口站海拔较高D.湖口站地表裸露严重【答案】1.A2.C3.B【解析】1.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和热力环流的掌握。

8月份受湖陆热力差异的影响,鄱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形成呈现日变化的湖陆热力环流。

白天鄱阳湖区气温低、气压高,周围的陆地区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吹湖风。

北部的湖口站湖风为南风,南部的进贤站湖风为北风。

夜晚反之。

因此,湖口站07::0~18:00(白天)风速为正距平的风为湖风(南风),18:00~次日07“00(夜晚)风速为负距平的风为陆风(北风)。

由此可见,07:00左右由陆风向湖风转换,18:00左右由湖风向陆风转换。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进贤站陆风在12:00时左右转换为湖风,湖风在20:30时左右转换为陆风,即进贤站湖陆风转换均推迟。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本题考查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读图可知,湖口站和进贤站距离主湖体相当,但湖口站距离湖岸线更近些,热力差异更加显著,水平气压梯度更大些,因此风速更强些。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读“某时刻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4.据图可知,此时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5.图示湖水面萎缩导致A.湖陆风消失B.湖陆风增强C.陆地昼夜温差减小D.陆地湿度下降【答案】4.D5.D【解析】4.根据图中风向符号可知,①处风向是从湖水面吹向陆地,是湖风,故A错误。

同一水平面大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近地面湖面气压高于陆地,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盛行上升气流;大气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故B错误、D正确。

③处位于高空,风受到的摩擦力较近地面小,因此比①处风力大;此外还可以根据风向标图来识别大小,③处风力代表8级以上,①处风力代表四级。

故C错误。

5.湖水面萎缩,蒸发进入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陆地湿度下降,故D正确。

湖水面萎缩,湖水与周围陆地之间热力性质差异减弱,湖陆风减弱,但不会消失。

故A、B错误。

湖水面萎缩,对陆地的调控作用减小,陆地昼夜温差变大,故C错误。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是风向标符号,长线段表示风向,短线段表示风力大小,风尾上的短横线一条代表2级,8级时用三角形表示。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④处更易形成降水D.③处风力小于①处7.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D.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答案】6.C7.D【解析】6.考查热力环流及风向的判读。

据图可知,①处风从湖面吹响陆地,说明是湖风,故A项错误;②处盛行下沉气流,故B项错误;④处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容易出现阴雨天气,故C项错误;③处风力为8级大于①处,故D项错误。

7.考查热力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地面硬化会增加湖面与地面的温差,湖陆风增强,故A项错误;围湖造陆会减小湖面与陆地的温度差异,湖陆风减小,故B项错误;湖陆风会使城市湿度增加,故C项错误;湖陆风使湖水对陆地气温进行调节,从而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故D项正确。

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区北偏西213千米处,是西藏第二大湖泊。

2007年8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进行了为期12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左图),但仅在12日、13日获得连续观测资料。

右图为13日某时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该科研小组进行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不便B.地质灾害多发C.天气多变D.牧业活动干扰9.统计图示风向随高度变化情况的大致时间可能是()A.2:00 B.8:00 C.14:00 D.17:0010.纳木错湖区湖陆风环流的高、低空风过渡地带大致位于相对高度()A.1000米左右B.2000米左右C.3000米左D.4000米左右【答案】8. C 9. A 10. B【解析】8.湖陆风的形成与湖陆比热不同,在晴天的昼夜差异表现比较明显,升降温幅度不同产生不同的风向,当天气变化强烈时,温差减小,湖陆风不明显,据此选C。

9.根据图示信息显示近地面出现逆温状况,该现象最容易发生在凌晨前后,据此选A。

10.根据图示信息,纳木错湖区湖陆风环流的低空风在1200米左右下、高空风出现在2500米以上,因此,高、低空风过渡地带大致位于相对高度2000米左右,选B。

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区北偏西213千米处,是西藏第二大湖泊。

2007年8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进行了为期12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左图),但仅在12日、13日获得连续观测资料。

右图为13日某时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该科研小组进行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不便B.地质灾害多发C.天气多变D.牧业活动干扰12.统计图示风向随高度变化情况的大致时间可能是:A.2:00B.8:00C.14:00D.17:00【答案】11.C 12.A【解析】11.湖陆风的形成与湖陆比热不同,在晴天的昼夜差异表现比较明显,升降温幅度不同产生不同的风向,当天气变化强烈时,温差减小,湖陆风不明显,据此选C。

12.根据图示信息显示近地面出现逆温状况,该现象最容易发生在凌晨前后,据此选A。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山脉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推冰”奇观是博斯腾湖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每到冰雪消融,湖面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大量冰块受到风的影响涌向岸边形成场面壮观的景观,其中以湖泊的西岸和南岸地区最为壮观。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博斯腾湖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4.当湖泊的西岸和南岸地区出现壮观的“推冰”奇观时,湖区的风向主要是A.西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北风【答案】13.A14.B【解析】13.根据材料提示“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山脉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海拔较低,冬季湖面结冰,每到春季时,冰雪开始消融,湖面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大量冰块受到风的影响涌向岸边形成场面壮观的景观,形成“推冰”奇观,据此选A。

14.根据材料信息,隆起的大量冰块受到风的影响涌向岸边形成场面壮观的景观,就是“推冰”景观,当湖泊的西岸和南岸地区出现壮观的“推冰”奇观时,说明风是向西南方向吹,所以湖区的风向主要是东北风,据此分析选B。

二、综合题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总水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总水量的60.42%,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

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几年有减小的趋势。

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左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右图)。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

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冬季。

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3)影响: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

原因: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都阳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吞吐型湖泊,高水位(20m)时湖区面积为4125km2以上,低水位(12m)时仅500 km2。

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都阳湖湖滨地区湖陆风明显,7、8月尤其显著。

(1)说出鄱阳湖冬季水文特征。

(2)分析鄱阳湖“夏季一大片”的自然原因。

(3)分析7、8月鄱阳湖湖陆风显著的原因。

【答案】(1)湖水量少(水位低);含沙量小(水质清澈);无结冰现象(水温低或水温高于O℃)。

(2)夏季降水补给多;汇入湖泊支流众多,人湖水量大;夏季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水补给鄱阳湖。

(3)鄱阳湖7-8月水量大,湖面宽广,湖泊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显著;7-8月鄱阳湖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风对湖陆风影响小。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

(1)湖泊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冬季降水少,湖水量少(水位低);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水质清澈);冬季均温在0°C以上,无结冰现象(水温低或水温高于O℃)。

(2) “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覆盖面积的变化,可从降水量、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流和湖泊相互补给关系来进行分析。

“夏季一大片”自然原因: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河流水位上升快。

汇入湖泊支流众多,人湖水量大;夏季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水补给鄱阳湖。

(3)鄱阳湖7—8月为汛期,水量大,湖面宽广,湖区昼夜温差相对较小,7—8月鄱阳湖地区受副高控制,晴天多,陆地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水域和陆地热力差异显著增强,造成湖区和周围陆地白天和晚上不同时间段气压差异较大,所以,鄱阳湖地区7—8月湖陆风显著。

同时夏季风的势力弱于湖陆风。

17.(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