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讲故事语言训练
猴儿王找到一个大西瓜,可是怎 么吃呢?这个猴儿啊,是从来也没有
吃过西瓜的,忽然他想出一条妙计,
于是把所有的猴儿都召集起来,对大
家说:“……”
(二)语言要感人
• 讲故事的语言要动听、感人,耐人寻味, 叫观众爱听,愿意听,要具有诗意和音乐 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 1、声与情。 • 声与情是语言艺术的两大支柱 • 声,是语言的手段和形式,离开了它, 一切生动感人的内容将无从体现;情,是 语言的内容和生命。要把故事讲得具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处处都应声情结合, 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一)语言要清晰
• 2、语音的准确。 • 讲故事时注意发音的准确,才能使观众 听准确故事内容。
• 3、语言的表达。 • 在讲故事时用怎样的语气来讲述才能真 正表达出故事的含义,让孩子爱听,首先 自己要准确的找到故事的中心意义,(一些
人会犯这样的毛病,一句话说出来后没有层次, 没有变化,还有的每个字都想去强调,生怕孩子听 不懂,结果越是这样,孩子听起来反而越费劲越 糊涂)。(例:猴吃西瓜)
• (1) 你认为狐狸和狗熊这两类不同的形 象适合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来塑造?(音 色、语调的运用) • (狐狸:声音高而细长,力度不大,语气 语调多曲折,扬的语势多,且起伏较大,以 突出她的狡猾; • 狗熊:声音低而较短,力度较大,语势起 伏不大,且末尾语调多为落势,吐字略显 含混,以突出他们的笨.)
• 故事《拔萝卜》:老公公种了个萝卜,他对萝 卜说: “长吧,长吧,萝卜啊,长得甜甜的! 长吧,长吧,萝卜啊,长得大大的!萝卜越长 越大,大得不得了。
《勇敢的小公鸡》中:可田鼠一点儿都不怕, 还冷笑一声反问他,“你为什么偷吃人家的青 菜呢?”小公鸡一听,脸一红,不敢吱声了, 田鼠可得意了,它拔了只大萝卜,大摇大摆地 走了出去,
•
把握语调时要抓住所刻画人物的言行和 心理活动:骄傲的人说话盛气凌人,谦虚 的人说话平稳;奉承拍马屁的人说话低三 下四,病危的人说话断断续续;强健的人 说话铿锵有力等等。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 就是要求讲述人抓住人物的个性心理,尽 可能符合生活真实,活灵活现地把人物形 象展现在孩子面前。
• 例如故事《狐狸和乌鸦》中:它卷起尾巴,目不 转睛地瞅着,它那么柔和的说话,一个字儿一个 字儿都是细声细气的,“你是多么美丽啊,甜蜜 的鸟。那脖子,哟,那眼睛,美丽得像个天堂的 梦。而且,怎样的羽毛,怎样的嘴啊。只有你开 口,一定是天使的声音,唱吧,亲爱的,别害臊。 啊,小妹妹,说实话,你出落得这样美丽 动人, 要是唱得同样美丽动人,那么在鸟类之中,你是 令人拜倒的皇后了。”(奉承拍马屁、谄媚)
(二)语气
• 语气是在思想感情支配下的声音形式。也就 是说,我们用不同的语气说话,表达的思想感 情就有很大的不同。
人物的语气要根据事情,场景的不同而有所调 节。也就是说,同样的人物,在不同场景下可能 说话的语气就完全不同。
• 《狼和小羊》——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 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 生下来哪”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 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 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故事《两只小羊》——小白羊生气了,瞪着眼 睛说:“是我先上桥的,你退回去,退回去, 退回去----”( 任性)
• 《狐狸和葡萄》片段: • 这儿什么时候有葡萄树的呢,小狐狸突然 想起了妈妈的话:“你等着,妈妈这就去 给你找吃的。”于是,小狐狸放开嗓子, 对着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 您在哪儿啊?妈妈,你快回来吧!”
(三)重音
• 1、逻辑重音 • 根据说话时在逻辑上的避让要求,为 了突出句中的特殊含义而读的重音,叫逻 辑重音。 • 2、情感重音 • 除表达一定的思想含义外,还会为表 达一定感情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加 以强调,这就形成了情感重音。
• 1、在平常生活中人的呼吸,素来没人注意。而在 讲故事时气息的运用却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它的 技巧就包括二十多种,比如:倒吸气(表现尴 尬),急促的呼吸(表现生气) • 2、气息的运用在语言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 孤立的运用它是不行的。它较多的运用在刻画人 物形象上。把气息同声音、语言、思想、感情紧 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两只笨狗熊 》
• 树林边的小路上啊不知道是谁掉了一块鲜嫩的肉,两只狗熊正在树林里玩儿, 你追过来我跑过去,玩得多开心啊。忽然他们发现了这块肉,两只狗熊一起冲 了上去,同时按住了那块肉,一个抓住肉的这一端,另一个抓住了另一端,都 在用力往自己这边拽。其中一只狗熊大声叫到:“放开,这肉是我的。”另一 只狗熊毫不示弱,“笑话,明明是我捡到的,这肉该归我。”“是我先发现 的。”“不对,明明是我先发现的。”两只狗熊越吵越凶,面红耳赤,眼看就 要打起来了,就在这个时候,一只狐狸走过来了,两只狗熊很高兴,就请狐狸 为他们评理,狐狸见这块肉又大又肥,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她眼珠一转就对两 只狗熊说,“恩,这好办,把这块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两份,你们俩每人一份不 就行了吗?”两只狗熊都很赞成,狐狸就拿起肉,故意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 分别递给两只狗熊。拿到少的那块肉的狗熊立刻抗议,“它的那块比我的大。” 狐狸笑眯眯的说,“恩,好吧,那我就给你们分得平均一点儿。”狐狸一边说 着一边狠狠的把另外一块肉啃了一口,另一只狗熊马上叫了起来,“不行,它 的那块肉又比我的大了。”狐狸点点头说,“是啊,是啊,这样分是不公平 的,”又在大的那块肉上咬了一大口,这样一来两块肉大小又不一样了。就这 样狐狸不停的啃来啃去,最后终于把肉分成了相等的两份。可是这两份肉加在 一起还没有黄豆大呢。狐狸把两份肉递给两只狗熊说,“这下就公平了,拿去 吧。”说完抹了抹嘴巴,摸了摸肚皮,摇摇摆摆的走了。两只狗熊看着小得不 能再小的两块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 (2)你读完了故事, 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 词语作为重音, 符合教学的目的? • (重音的运用,教师说出参考重音,并依 次用黑体字显示重音词语。)
谢谢
(六)速度与节奏
• 1、通过讲述者的各种速度与节奏变化,能 充分揭示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有力地 表达情节与事件发展的全部进程,从而对 正确地展现主题思想的具体内容具有直接 的作用和影响。 • 2、速度与节奏的变化,能调节观众的精神, 改变观众的情绪,指挥观众的注意力,增 强艺术的感染力
(七)气息
• 2、在作品中起伏的处理。 • 在作品中声音的起伏更多决定于作品 内容的起伏。根据作品事件和事态的发展, 确定哪里是高潮,哪里是低潮,哪里是平 铺,何时急剧上升,何时下伏缓冲。起伏 的快慢怎样,升降的幅度如何等等先构成 一条总的起伏发展线。然后在把握段落发 展趋势的基础上,再去处理每段和每句的 高低起伏,安排语句之中乃至最小的细 要让观众听了这样的语言,宛如欣赏 一部优美和谐的交响乐,感人悦耳。沁人 心肺,意境深远,余味不绝。
二、
讲故事时内外部的技术运用
• (一)内心视像(一个闭眼想象的小游戏) • ,怎样才能把话变得生动起来 • 最基本的一个手段,就是表演者在内心建 立起“视像”。也就是说,当你用语言表 达某些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先在内心想到 看到这些事物,即一定要“言之有物”, 并尽最大的可能通过你的讲述让观众像你 一样地看到感觉到你想表达的一切。
• 讲故事,顾名思义就是把故事给讲述出来, 讲述人要根据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 个性特征和环境变化,选择恰当的音量、 语速、语调等角色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 形象。
1
对语言的要求
2
讲故事时内外部的技术运用
一、对语言的要求
• (一)语言要清晰 • 1、音量的掌握。在跟孩子讲故事时要根据 场地的条件、观众的多少及距离观众的远 近来调节、控制自己的音量,使之在任何 情况下都能让观众听得见并且听起来不吵、 不炸、不费劲
(四)停顿
• 可为情感的铺垫或转折使用,根据作品 的需要有不同的处理。停顿,概括起来共 有五种: 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情感停顿、 结构停顿和舞台停顿。(例:猴吃西瓜, 老猴的停顿)
(五)语调
• 1、语言的起伏。人们在说话时,声带拉紧, 声音则高;声带放松,声音则低。声音高 时,显得响亮清脆,在情绪上能给人以明 亮、愉快、兴奋和振作的感觉;声音低时, 显得幽暗,沉闷,在情绪上就会给人带来 压抑、深沉、哀痛和负重的感觉。利用声 音的这种特有的作用,就可以表达出作品 中的各种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