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把握“四性”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赋予了党的建设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更加深刻的本质内涵,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
党校的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党校工作具有主导作用。
如何创造性地、富有成效地开展好创先争优工作,是各级党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认为,党校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在确保正确的方向性的前提下,要突出把握基础性、特色性、实效性、经常性、精心组织实施,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一、深入扎实有效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重在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性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基础性、根本性工作。
创先争优强调以日常工作为载体,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具体活动相融合,但决不能因此将其片面的理解为以活动来落实活动,以形式活动取代内涵建设。
我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牢固树立“以创促改、以创促建”的理念,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打牢党建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基础。
我校不断创新思路,探索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党员活动方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既交流了思想,又促进了团结和工作,强化了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认真开
展“三会一课”活动,“三会”即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每周召开一次,“一课”即经常由本校骨干教师为全体党员上党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二是高度重视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保障。
我校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根据党员发展的三年规划,加强对入党对象的培养、培训,积极主动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
三是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关键。
为了提高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城阳党校在“三会一课”、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管理、支部及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制度,编辑整理了《党校规章制度汇编》,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真正把“五个基
本”的建设落到了实处。
二、深入扎实有效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重在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特色性
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实际,创先争优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做好与各自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就是工作的特色型。
特色性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矛盾特殊性。
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企业、组织都有自己的特殊矛盾和具体问题、不同情况,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体现工作的特色性。
就党校而言,创先争优不能离开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一切工作都要体现党要姓党,而是要通过创先争优使每个支部、每个党员把承担的任务、从事的工作做得更好。
培训党员干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是党校的主要任务。
我们在活动中紧紧围绕“坚持党校科学发展,服务城阳科学发展”的主题,一手抓培训育人,一手抓科研咨政,为城阳党员干部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为城阳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在培训育人方面,我们紧紧围绕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心任务,不断提升干部培训、轮训和教育的管理层次,做到培训内容充实、培训层面多元、培训形式新颖、培训管理严格,形成了组织部门的主体班次为主体、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为辅助、送培训到基层为补充的培训格局,干部教育培训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运转轨道。
在各类班次的培训中,城阳区委党校坚持突出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精选培训内容,讲求培训质量。
研究式、案例式、学员论坛、外出参观见学等教学方式方法使党校课堂生动活泼。
同时,邀请高层次专家和上级有关领导到党校授课。
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有针对性地将中央党校知名教授的授课内容纳入教学内容。
这种宽领域、开放性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培训效果,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和欢迎。
在科研咨政方面,我们以提高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为目标,高标准打造“聚智咨政”党建品牌。
一是大力整合智力资源。
坚持个人突破与集体攻关相结合,积极推动校内科研协作;强化党校系统的科研协作,在重大课题上与上级党校开展联合攻关;大力开展与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的横向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借力发展;引导科研人员积极主动地与学员联系沟通,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二是认真撰写决策课题。
围绕大局出题目,贴近现实做文章,积极研究城阳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每年撰写近十万字的研究报告,为区委、区政府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肯定。
三是精心编辑《领导参考》。
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领导关注的和当前本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跟踪、广泛搜集具有指导性、前瞻性、知识性的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成果,每周编辑3期,积极为区委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咨政服务。
大部分进入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很好的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三、深入扎实有效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重在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好坏,归根到底是要看效果,看是否真正为人民群众办了实事好事,是否实实在在的推动了工作,解决了实际问题。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结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作风大整顿、校园环境大整治、学习论坛、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岗位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开展了打造精品课堂、塑造党校名师、“优质课评比”、“优秀科研成果展示”等活动;后勤服务处室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专业技能比武”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干部职工“人人争先进,事事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此外,还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实践活动:一是围绕“三服务”深入调研。
为了准确掌握党员领导干部、政府公务人员和其他培训对象对党校教育培训和科研咨询工作的服务需求,教研、培训等处室党员走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认真查找在“三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二是围绕“三满意”解决问题。
抓住制约影响服务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问题,探索改革实践,确保服务到位;抓住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建立、健全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抓住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处处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切实做到让上级机关满意、学员满意、教职工满意。
三是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组织机关支部对困难党员和群众进行慰问,同时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单位的帮扶工作,帮助被帮扶社区开展了建章立制、理清发展思路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深入扎实有效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关键在于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经常性
经常性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指出:“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保证创先争优活动经常地、长期性的进行下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生机和活力,永远立于时代潮流。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明确目标,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的中长期计划和总体目标,完善了措施,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措施手段,在时间上实现了工作的大跨度,同时,明确规定创先争优活动不因主要负责人的更替而变化,确保了创先争优工作的连续性。
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从未间断,创先争优活动不断积累先进经验,推动了党校整体工作的进展。
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创先争优活动基础性、特色性、实效性、经常性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定位,发挥职能,让全体干部职工从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到提高、进步,让群众得到实惠,才能真正将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深入,永葆基层党校各项工作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