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

连云港连云新城金海大道金海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送单位: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连云新城金海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报送日期:2012年6月连云港连云新城金海大道工程金海二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 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连云新城金海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主编:贾志鸿(总工)参编人员:翟海林(技术员)曹振宇(技术员)戚国营(技术员)审核人:童小飞(项目经理)编制日期:2012年5月23日目录1 编制依据 (6)1.1招标文件 (6)1.2设计文件 (6)1.3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6)2 工程综述 (7)2.1 概述 (7)2.3 自然条件 (9)2.4外部施工条件 (12)3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设立 (13)3.1组织机构设立 (13)3.2各部门职责 (13)4施工总体部署 (15)4.1 施工部署和总的施工安排 (15)4.2临时设施 (16)5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7)5.1 测量工程 (17)5.2粉喷桩施工方案 (21)5.3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23)5.4承台施工方案 (28)5.5灰土处理施工方案 (30)5.6浇筑混凝土垫层 (31)5.7墩台身施工方案 (32)5.8箱梁施工方案 (33)5.9桥面系施工方案 (40)6 施工总体计划和保证措施 (48)6.1施工总体计划 (48)6.2保证进度计划的措施 (48)6.3劳动力使用计划 (51)6.4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52)7 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54)8重点技术措施 (55)9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56)9.1质量目标 (56)9.2质量保证体系 (56)9.3 保证质量的措施 (56)9.4创优计划 (60)9.5 QC小组活动计划 (61)9.6 质量回访与工程验收的计划 (61)10 环境管理 (62)10.1环境保护目标与指标 (62)10.2环境管理组织体系 (62)10.3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63)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72)1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72)11.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保证体系 (72)11.3安全管理 (72)11.4安全保障措施 (73)12 文明施工管理 (78)12.1 文明施工目标 (78)12.2 文明施工措施 (78)12.3文物保护的措施 (79)13 对分包队伍的管理 (80)13.1 总则 (80)13.2分包方的选择及管理 (80)13.3合同要求 (80)13.4施工准备工作 (80)13.5施工过程监控 (80)13.6分包工程的质量考核与奖罚 (82)13.7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83)14 计算书 (84)14.1支架及围堰内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84)15 附图 (101)附图1总平面布置图 (101)附图2生活设施布置图 (102)附图3生产设施布置图 (103)附图4围堰纵断面图 (104)附图5围堰横断面图 (105)附图6桥下粉喷桩布置图 (106)附图7金海二桥现浇箱梁纵断面 (107)附图8金海二桥现浇箱梁支架横断面图 (108)附图9金海二桥现浇箱梁支架平面图 (109)附图10金海二桥现浇箱梁支架施工方案流程 (110)16 附表 (111)附表1 工程进度计划表 (111)附表2劳动力计划表 (112)附表3 施工机械计划表 (113)附表4 工程材料供应计划表 (114)1 编制依据1.1招标文件连云港连云新城金海大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1.2设计文件连云新城金海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二册金海二桥1.3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1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1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CC2-2008)12)其他国颁、部颁相关专业的现行设计标准、规范、规程。

2 工程综述2.1 概述2.1.1 工程名称连云港连云新城金海二桥。

2.1.2 工程地点连云港连云新城。

2.1.3 工程规模连云港位于环渤海湾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边缘地带,也是淮海经济圈的成员。

淮海经济圈位于我国大陆的“脐部”,东濒临黄海、西近中原,北连齐鲁、南接江淮。

居全国经济东西结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在全国经济总格局中具重要地位。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7月1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83号),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付诸实施。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江苏沿海地区的战略定位:“以连云港港为核心,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逐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适逢江苏沿海综合开发、沿海铁路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等多种时代发展机遇,连云港市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滨海大城市框架,打造真正意义的东方大港。

由“三极”所围合的海滨新区,将成为连云港城市交响曲中最为华彩的乐章。

海滨新区是未来连云港政治、金融、文化、公共活动的中心,成为连云港城市发展的核心和龙头。

其各项功能不仅服务于连云港市域,而且辐射整个苏北苏东乃至沿东陇海线地区,引领连云港市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金海二桥为连续梁桥。

纵向采用连续梁体系,全桥5孔一联布置,跨径组成为(22.5+33.5+38+33.5+22.5)m,全桥孔跨总长150m。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拱形连续箱梁,左右分幅布置,每幅顶宽20.5m。

上部结构单幅箱梁采用单箱三室直腹板截面。

每幅箱梁分为A、B节段和合拢段。

合拢段设置在次边跨跨中,长度2m。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实体墩,分幅布置。

桥墩下设矩形承台,单个承台下布置双排钻孔灌注桩,桩基按端承桩设计,桩长34~40m。

桥台采用一字形桥台,分幅布置。

台身下设矩形承台,单个承台下布置双排钻孔灌注桩,桩基按摩擦桩设计,桩长34~35m。

2.1.4工程造价本工程总造价13000万元。

2.1.5投资来源本工程由连云港金海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2.1.6工程性质本工程工程性质为市重点工程。

2.1.7业主本工程业主为连云港金海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2.1.8勘查单位本工程勘察单位为江苏同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1.9设计单位本工程设计单位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1.10监理单位本工程监理单位为连云港科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1.11施工单位本工程施工单位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2.1.12质量监督单位本工程质量监督单位为连云港市开发区质量监督站。

2.1.13安全监督单位本工程安全监督单位为连云港市开发区安全监督站。

2.1.14总体工期安排计划工期要求:2011年12月1日开工,2013年4月20前完工。

2.2工程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金海大道道路工程、金海二桥桥梁工程。

2.3 自然条件2.3.1地形地貌连云港市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的结合部,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平原、海洋、高山齐观,河湖、丘陵、滩涂俱备。

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

东部沿海平原海拔3.5m,主要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击平原及滨海平原3类,总面积5409km²,约占全市土地面积70%。

西部东海县的丘陵海拔100~200m。

沿主要是700km²盐田及 480km²滩涂。

沿岛礁21个,其中岛屿9个,面积为6.06km²。

具体为:东西连岛、鸽岛、竹岛、羊山岛、开山岛、秦山岛、车牛山岛、达山岛、平岛等,其中东西连岛为江苏第一大岛,面积达5.4km²。

拟建桥梁位于水中,水深3.0m左右,地势较为平坦,道路及桥址区地形略有起伏,地面标高在-1.05m—3.00m之间。

地貌单元属海积平原。

2.3.2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剡庐断裂带东侧,基底构造以北东向为主,无活动性断裂,属稳定地块。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我国著名的剡(城)—庐(江)深大断裂,从工作区西侧约80km左右处通过;据文献记载,在1668年间在剡城发生的8.5级大地震。

本区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数百年来该断裂相对稳定,未发现有复活迹象。

故亦属稳定构造。

因此判定该地区区域稳定性良好,适宜兴建各类建(构)筑物。

2.3.3工程地质层特征(1)、淤泥:饱和,流塑,细腻,高含水量,高压缩性,承载力较低,有摇震反应,属特殊性土层;层厚为7.40-14.20米,层底标高为-13.55m-–8.35m,fk=40kPa,Es=1.40MPa ,该土层分布较均匀,工程性能差。

(2)、粘土:灰黄色-褐黄色,可塑, 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压缩性,无摇震反应,层厚为2.0-4.20米,层底标高为-15.23- -10.65米。

fak=100kPa,Es=5.0MPa。

工程性能一般。

(3)-1、中细砂:黄褐色,中密,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摇震反应迅速,继配较差,主要成飞为石英、长石。

层厚为0.60-3.30米,层底标高为-14.80--12.10米,土层分布布局,fak=120kPa,Es=10.0MPa。

工程性能一般。

(4)、粘土:灰褐色-褐黄色,可塑,, 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压缩性,无摇震反应,层厚为1.70-7.10米,层底标高为-21.47--13.21米。

fak=100kPa,Es=5.0MPa。

工程性能一般。

(5)、含粉砂粘土:灰褐色-褐黄色,可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压缩性,无摇震反应,层厚为 2.90-8.10米,层底标高为-29.07--17.11米。

fak=80kPa,Es=4.5MPa。

工程性能一般。

(6)、中细砂:灰褐色-褐黄色,中密,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继配较好,主要成飞为石英、长石。

层厚为0.60-3.30米,层底标高为-22.90- -19.05米。

fak=150kPa,Es=12.0MPa。

工程性能较好。

(7)、含粉砂粘土:灰褐色-褐黄色,可塑, 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压缩性,无摇震反应,层厚为 1.90-8.70米,层底标高为-37.23- -21.40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