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常见的有毒植物长期以来,人们对化学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性问题有不痛程度的了解,却忽视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天然毒素。
植物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是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供给人类食物,同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它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植物自身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有很多是有毒的物质,不慎接触到,可能会引起很多疾病甚至死亡,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触目惊心。
目前,中国有毒植物约有1300种,隶属于140个科。
植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所含的有害化学成分,如毒素或致癌的化学物质,它们虽然量少,却严重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
有毒植物:对人和家畜等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植物。
通常指有毒的陆生高等植物和毒覃(蘑菇)。
植物毒素:是指某些植物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成分,或者因贮存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一、我国有毒植物利用简史※公元3000年前,神农氏曾“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周朝-药用、杀虫;※秦汉-广泛用于医药、捕猎、制成毒弩作为武器;※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21种有毒植物;※唐朝苏敬《新修本草》,有毒植物66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50多种,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类;※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又补19种;※有毒植物有效成分加工提取:南北朝《炮灸论)记载用醋处理莨菪方法;清《本草纲目拾遗》“射罔膏”即乌头碱提取比欧洲提取吗啡生物碱早100年;20世纪30年代,我国一批著名植物化学家对曼陀罗、大戟等有毒植物有效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
解放后,对有毒成分的提取分析、化学结构及药理活性等作大量的研究,为其利用开辟新途径。
二、我国的有毒植物资源世界植物约有30多万种,有毒植物不到2000种。
我国有毒植物约有1300多种,隶属于140个科。
其中豆科、毛茛科、杜鹃花科、大戟科、茄科、天南星科、百合科、菊科等科的有毒种最多,约400多种,而毛茛科、杜鹃花科、大戟科、茄科在我国不仅物种丰富,而且有一些我国特有的剧毒物种。
我国常易引起中毒的一些有毒植物有:苍耳、乌头、莽草、油桐子、马桑、昆明山海棠、百部、天南星、曼陀罗、狼毒、钩吻、夹竹桃等。
有毒植物主要集中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中,特别是西南的云南、四川和华南的广西、广东以及福建等省区。
三、有毒植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绝大部分有毒化学成分属于次生化合物,有毒成分并不一定是植物中高含量的主要成分,并且往往不只由一种化合物组成。
有时有些有毒化合物的名称实际上代表了一类化合物,如从大麻已分离出100种以上的化学成分,其中具有精神性致幻作用的物质也是一类含有酚基结构的化合物,总称为大麻酚类化合物。
已知有毒化学成分大致可以分为:非蛋白氨基酸;肽;生物碱;萜;苷,酚类及其衍生物;无机化合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等七大类:1. 非蛋白氨基酸类:可能是蛋白质氨基酸的合成或降解中间产物。
有毒的约有20余种,大都存在于毒蕈和豆科植物中。
主要破坏神经冲动传递,抑制蛋白质合成,降血糖等。
2.肽类:一般指50个以下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以种子和根部的含量较多。
其中己发现有10种毒肽,均见于豆科和大戟科植物中,即:蓖麻毒素、巴豆毒素、刺槐毒素、相思子毒素、大豆凝血素和野豆凝血素等,其中以相思子毒素和蓖麻毒素毒性最强。
接触某些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后,其可迅速释放出其中的水溶性蛋白,从而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
3. 生物碱类:是植物有毒成分中最大的一类,己知5000种。
许多生物碱是有毒的,如乌头碱、藜芦碱、烟碱、茄碱等。
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有分布。
具有兴奋或抑制神经系统及致癌作用。
4. 甙类:糖和非糖分子缩合生成的化合物,有醇甙、含硫甙、蒽甙、香豆精甙、黄酮甙、皂甙、氰甙、芥子油甙、甾甙、多萜甙等多种类别,后4种为重毒。
有强心,溶血,刺激消化道的多种毒性。
5.酚类:包括简单酚类、鞣质、醌类、黄酮、异黄酮、香豆素、木脂素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是植物中常见的成分之一,已知衍生物约有2000种,这类化合物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毒性又较小,往往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成分。
6 . 萜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一般以异戊二烯作为构成萜类骨架单元,在植物中可以精油、树脂、苦味素、乳胶、色素、生物碱等多种形式存在,有近4000种。
倍半萜、二萜、三萜类的多氧功能基化合物,以及以生物碱、强心苷、皂苷等形式存在的许多混合萜类化合物具有强烈毒性,主要在大戟科,菊科中。
7.无机化合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与其他植物毒素不同,有毒无机化合物不是植物代谢的产物,而是植物吸收、积累的外源性物质,主要是一些重金属和硝酸盐。
四、鉴别有毒植物方法最简单的办法,将采集到的植物割开一个口子,放进一小撮盐,观察这个口子是否改变原来的颜色,变色的不能食用。
《中国野菜图谱》总结了几种较为简便的鉴别方法:1. 取植物幼嫩部分少许,在嘴中用前齿嚼碎后以舌尖品尝是否有苦涩、辛辣及其他异味。
如果怪味很浓则有可能有毒,应立即吐掉再漱口。
涩味表示有单宁,苦味则可能含有毒生物碱、配糖体等有害物。
2. 因一些有害物质(单宁、生物碱)可以溶于水,所以可将植物用开水烫后清水浸5~6小时或煮熟,再品尝是否还有怪味。
此时如苦涩、怪味依然存在则不可食用。
3. 在煮后的植物汤水中加入浓茶,若产生大量沉淀,则表示内含重金属盐或生物碱,不可食用。
煮后的汤水经振摇后产生大量泡沫者,则表示含有皂甙类物质,不可食用。
4. 一般牲畜可食用的饲料,人基本都可食用。
五、植物毒素食物中毒的特点:1. 植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食有毒植物或因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有毒物质除去2.植物毒素毒性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救治方法不同,愈后也不一样。
出急性胃肠道症状外,神经系统症状较为常见和严重,抢救不及时则会导致死亡3.植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散发为主,集体爆发的案例相对较少,集体食堂、公共餐饮场所有爆发的可能。
此外,植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4.植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没有特效疗法,对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愈后非常重要。
六、中毒的途径:1. 因食用或药用而中毒:众所周知的人参、银杏及杏仁等,原本是补品或药膳材料,但是如果一次吃太多,就可能中毒。
另外,以毛地黄、乌头、雷公藤等入药,要是使用过量,也会有中毒的危险。
2. 因误食而中毒:误食室内观叶植物或大戟类植物的乳汁,是常有的事;或将红花八角的果实当作食用八角烹调菜肴都会造成中毒现象。
3. 因间接食用而中毒:蜜蜂如果吸食杜鹃花或雷公藤等有毒植物的花蜜后,我们再去吃这些花蜜所酿成的蜂蜜,就可能中毒;用夹竹桃树枝当筷子吃饭,或以有毒植物的枝叶当柴火烤东西吃,都可能间接中毒。
4. 因吸入而中毒:某些植物(如泽兰类植物)的花粉常造成人畜呼吸道的不适(打喷嚏、流鼻涕等),前一段时间经常见到报道的美洲一枝黄花,也属于此类。
严重时,甚至会死亡。
另外,大麻、吗啡、鸦片、曼陀罗等植物的茎叶或加工品,在点燃而吸食其气体后,也会引发中毒症状。
5. 因接触而中毒:荨麻科、大乾科、漆树科、天南星科、菊科等家族的许多成员,其汁液或焮毛等碰触到人畜的皮肤,往往会造成红肿、发痒甚至溃烂等现象。
七、食物中毒解毒救治的原则:1.清除毒物:对于一切经口腔进入的毒物,除非在禁忌的情况下均应该迅速清除毒物,使他不再侵入和被人体吸收,常用催吐,洗胃,导泻。
2.用有效地解毒剂:对于不同的毒物,应该用相应的解读方法,有中和,吸附,沉淀法,还可以用与其重要毒性作用相拮抗的药物,以拮抗毒物对生理功能的干扰。
3.促使体内毒物排泄:对于已经被体内吸收的毒物,应尽快使其排泄,终端毒物对机体的继续危害,常用输液,利尿,换血,透析等4.对症治疗:急性中毒经过处理后,大部分病人的中毒症状可缓解,治愈,但是中毒严重者,货这缺乏有效的解毒方法或就诊较晚导致机体损害等会导致病人在短期内出现严重症状或病发症,所以应该采取对症治疗,应该有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八、以下为常见的有毒植物:(40种类)1. 曼珠沙华(别名:红花石蒜,彼岸花,忽地笑,蟑螂花、龙爪花)学名:Lycoris radiata科属:石蒜科石蒜属地理分布:中国各省区都有分布;广布于世界各大洲。
毒性:鳞茎可制酒精,可提取石蒜碱,也可做药。
全株有毒,鳞茎毒性较大。
误食症状:食后有流涎、呕吐、下泻、舌硬直、惊厥、四肢发冷、休克,以至呼吸麻痹而死。
2. 海芒果(别名: 牛心荔、黄金茄、海杧果、海檬果、山檨仔、猴欢喜、海檨仔、山杧果)学名: Cerbera manghas 科属: 夹竹桃科海芒果属地理分布:产于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等地,澳大利亚和亚洲。
毒性:含有一种被称作“海芒果毒素”的剧毒物质,其分子结构与异羟洋地黄毒苷(一种强心剂)非常相似。
误食症状:海芒果毒素会阻断钙离子在心肌中的传输通道,一般在食用后的3~6小时内便会毒性发作,致人死亡。
3. 羊角拗(别名: 羊角扭、断肠草、打破碗花、羊角藤、倒钓笔、羊角捩)学名: Semen Strophanthi Divaricati 科属: 夹竹桃科羊角拗属地理分布:原产非洲热带。
生于山坡或丛林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毒性:全株有剧毒,含毒苷类植物中毒目前因毒苷引起中毒的有三类:强心苷类、氰苷类、皂苷类。
误食症状:全株植物剧毒,尤其以种子毒性最强,误食能致死。
4. 曼陀罗(别名: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 )学名:Dature Stramonium 科属:茄科曼陀罗属地理分布:原产热带及亚热带,我国各省均有分布。
毒性:全草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
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
有毒成分:主要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其次有阿托品、阿朴阿托品、降阿托品、曼陀罗素。
在临床上可被用作催吐剂、催泻剂、麻醉剂和致幻剂。
误食症状:口、咽喉发干,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脉快、瞳孔散大、谵语幻觉、抽搐等,严重者进一步发生昏迷及呼吸、回圈衰竭而死亡。
5.钩吻(别名:大茶药、胡蔓藤、山砒霜、烂肠草,断肠草)学名:Gelsemium elegans Benth 科属:马钱科葫蔓藤属地理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喜欢生长在向阳的地方。
生于丘陵、疏林或灌丛中。
毒性:全草有剧毒,误吃很少也能致命。
尤其根、叶毒性最大。
这种学名“钩吻”的断肠草是剧毒草药,在中医学里只限外用,不可内服,千万小心。
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
误食症状: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
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6.蓖麻(别名:大麻子、老麻了、草麻)学名:Ricinus communis(Castor bcan) 科属:大戟科蓖麻属地理分布:中国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地区都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