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小学美术教师个案随笔小朋友们美术课上都有什么趣事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五六年级小学美术教师个案随笔【第一篇】:教师随笔《古建筑的保护》一课是《保护文物》一课的延续学习。
按“文物”概念,很多古建筑现在不一定是文物,但是成为文物的可能性都极大,而能否成为文物绝对离不开合理的保护。
但是,不管身边的古建筑是不是文物,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
所以“历史”是本课的一个关键词。
本课的“学习要求”之一就是“写调查报告”,课本中给出了文本模板。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欣赏了解古建筑,正确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整理本地区古建筑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
培养学生分析、探索、总结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树立保护身边古建筑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古建筑模型、图片文字资料、制作材料、绘画工具材料。
学生:搜集到的古建筑图文资料、各种制作材料、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重点:认识古建筑的价值,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古建筑的外形,思考保护古建筑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保护文物》一课,谁还能记得文物有哪些分类?(生答)古建筑物不仅仅是文物的一个简单的分类,它与当地人们的历史风俗、生活习惯和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各地的古建筑都有自己的风格,有很多还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古建筑的保护》一课,来探究一下我们身边的古建筑,并学习保护古建筑。
板书课题。
二、新授阶段⒈欣赏感知欣赏图片: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北京故宫、贵州地坪风雨桥、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这些古建筑的名称、地理位置,初步感受建筑风貌及艺术价值。
⒉结合图片了解古建筑的分类宫殿是皇帝的居所,建筑面积庞大。
宫殿的建筑有严格的法则,里面雕梁画栋,精美至极。
坛是中国古代用来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地方。
主体建筑四周要筑一至二重低矮的围墙,四面开门。
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份架在岸上,一部份凌空伸八水面,平台跨水部份以梁,柱凌空架設於水面之上。
塔是佛教建筑中独特的一种形式,用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像,佛经等,是高耸型点式建筑。
塔身每层都砌出额,门,窗的形式。
坊是中國古代具有表彰,纪念,标志等作用的建筑物。
在单排立柱上加额枋等而不加屋顶的成为牌坊。
三、整理交流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古建筑资料或相关故事。
谈谈自己对于亲身游历过的古建筑的认识、感想。
欣赏课件中展示的家乡古建筑,感受家乡古建筑的艺术美,如日照革命烈士陵园,丁肇中故居,五莲山和九仙山上的古建筑等。
四、保护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并以多种形式展现:宣传画、手抄报、古建筑模型等。
或尝试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五、展示赏评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赏评保护古建筑的作品。
六、总结交流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旦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因为它们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见证,我们有责任将它们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七、拓展延伸与家人旅游时注意观察古建筑,将本课的保护方法应用于实践,爱护古建筑。
你对于在古建筑上写字的行为如何评判?遇到这种行为我们该如何做?五六年级小学美术教师个案随笔【第二篇】:教师随笔教学目标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教学重点绘画或拼贴一副以鹿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通过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展示设备学生:第一课时:铅笔彩色笔(水彩笔、油画棒)等第二课时: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工具。
彩色纸、皱纹纸等各种纸材或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废旧纸或布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可以轻易地在画纸上画出上下左右,而要画出真实的前后关系则显得困难重重。
远古时候,画家一直为无法表现真实的空间关系而苦恼。
埃及壁画中世纪绘画绘画是一件神奇的事,一旦你掌握了一定的透视技巧,就可以在平面的画纸或画布上表现出具有深远感的三维空间效果。
看教师演示。
教师可用一到两分钟快速在黑板上演示一幅有行道树的远去的马路速写,引起学生好奇。
(只看效果,先不分析规律)二、了解规律,欣赏名画展示一幅具有明显远近效果的马路照片。
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路上的行人远近有何变化?学生回答。
一学生到屏幕前指出看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近宽远窄,近高远低,总的来说就是近大远小。
看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
欣赏法国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霍贝玛《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结合名画欣赏,说说画家表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欣赏课本P7最上方四幅马路效果图,看看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五六年级小学美术教师个案随笔【第三篇】:教师随笔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
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
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气情况,说说青蛙是因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
学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请他们发挥想像力。
问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
小青蛙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动物了。
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最后,我叫他们都带领动物去冬眠,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六年级学生难以接受,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
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
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
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五六年级小学美术教师个案随笔【第四篇】:教师随笔纸魔方》是六年级的一节设计应用课,岳老师这节课授课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堂环节设计由易到难,问题的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岳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尽量让学生多展示,多讲解,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表演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岳老师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这一年龄特点采用“先放再扶”和“先扶再放”的教学思维方式。
五六年级小学美术教师个案随笔【第五篇】:教师随笔《哆来咪》从介绍战国编钟入手,把音乐与美术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从旋律、编钟大小来感受、体验到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
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
对于这第一课我重点讲解的是活动二,活动二的重点是让学生们认识色彩渐变的规律,能感受到色彩渐变带来的魅力,而难点则在于如何把握恰当的调配颜色做出渐变效果。
开学的第一次美术课,学生的工具准备得不是很充分。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教学任务呢?在课上我临时改变了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如下:一欣赏导入——(欣赏渐变图片,通过观看同样的图片经过渐变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让学生们能够找出渐变规律和感受到渐变的魅力)二方法讲述——(1,逐渐加水2,逐渐添加颜色分量3,逐渐添加白色颜料)三学生初次尝试,小组合作——(事先准备好的简单图案纸,发给学生进行初步尝试,3分钟时间。
然后通过学生尝试作业找出问题所在归集后,解决问题)四教师示范——(如何能够恰当调配颜色,做出渐变效果)五出示范画,开拓思路插入引导学生作业可以多样化,可用色彩表现,也可用铅笔素描或图案方法进行形的渐变,骨骼渐变。
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儿干。
六学生自主设计图案,进行渐变效果。
课件跟随教学步骤,学生基本有了印象,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渐变知识,感受到渐变的魅力,也能掌握3种渐变的方法。
但还是有的学生作品失败。
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学生到下课了作品还没完。
个人感觉这一课,自己的过程和方法还算比较清晰,对于重点难点的把握也还算到位,但要怎么上的出彩,有特色就还得好好琢磨了。
改进办法:1、加强态度教育,爱上美术学科;2、加强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3、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完成绘画任务。
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
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成功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益提高。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五六年级小学美术教师个案随笔》,感谢大家的浏览。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