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介绍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介绍

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差异的类型(材料、人工,或制造费 用)、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原 因、差异的时间(如季节性变动引起的非常性差异)等。 因此,可以对各种成本差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调整销货成 本与存货法,闲臵能量 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其它差异则可因企业具体情况而 定。值得强调的是,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历史的一致性,以便使成本数据保持可比 性,并防止信息使用人发生误解。

Page 2
先进先出法
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 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 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1、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因此资产负债表可以较 为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 2、但是由于本期发出材料成本是按照较早购入材料的成本进行计算的,所以 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因此可能被低估,等到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就会 使利润表的:主要内容
1、标准成本的制定 2、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3、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 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是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前提和关键,据此可以达到 成本事前控制的目的; 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是标准成本法的重点,借此可以促成成本控制目 标的实现,并据以进行经济业绩考评。
但是,标准成本的确定是否合理科学,以及随着市场的变化,标准成本的如 何调整,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Page 9
标准成本法:举例
在采购环节接收商品时: 借:物资采购 采购订单价格 贷:应计帐款 采购订单价格 材料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 标准成本 贷:物资采购 采购订单价格 借/贷:采购价差 采购订单价格-标准成本(正数借方,负数贷方) 材料入库时使用标准成本计价,核算简单。
Page 8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 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 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 种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 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标准成本法是一个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 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完整系统。 标准成本法通过设臵管理差异科目如采购价差来核算实际与公司标准之间的 差异,通过分析差异来发现管理不足进而持续改善公司的管理。标准成本作 为公司目标成本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绩效衡量作用,这些都有助于强化公司的 管理。
Page 15
Page 3
先进先出法:举例
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 价3元; 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入库的材料, 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Page 4
3、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 繁琐,特别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上涨时,会高 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先进先出法会虚增利润,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 于企业资本保全。而且,先进先出法对发出的材料要逐笔进行计价并登记明 细账的发出与结存,核算手续比较繁琐。
从上述采购环节标准成本法核算分录可以看出,标准成本法核算时,增加了一个核算差异的科目— —采购价差。采购价差属于管理差异,它是由于采购价格背离公司标准成本而形成的,采购部门需 要对此差异负责并进行分析。标准成本法在核算时就揭示了公司在采购环节的管理差异,对采购部 门有很好的目标导向和业绩衡量作用,采购差异作为企业关键的一个指标可以促使企业加强各方面 的管理而努力降低此差异,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Page 6
加权平均法:举例
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 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 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 行加权平均: (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
1、结转本期损益法
Page 12
标准成本法:各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
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
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 本。 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 货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当然,这种 做法会增加一些 计算分配的工作量。
1、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 售成本的商品。
2、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 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 较为折中。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 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 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 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
Page 7
个别计价法
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 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 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 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 实际法”。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 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 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月末一 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
Page 1
政策解读
现行会计准则中【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为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新会计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的主要 原因在于后进先出法将更早期形成的成本留在企业存货中,将最近形 成的价格分配给销售成本,这样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长期累积会低估 企业存货的公允价值,降低各期的当期利润。同时这种方法也使得企 业应交所得税减少。
标准成本法在销售环节最大的优势是产品销售成本使用公司标准成本,销售毛利、销售毛利率计算 简单,可以实时知道每一个销售订单的毛利情况,很容易计算与公司目标的差异。
Page 11
标准成本法:各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
各成本差异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业绩。在月末(或年末)对 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 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利润"账户。采 用这种方法的依 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 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 坏。此外,这种方法的 账务处理比较简便。但是,如果差异数额较大或者标准成本制订得不符合实际的正常 水平,则不仅使存货成本严重脱离实际成本,而且会歪曲 本期经营成果,因此,在成 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此种方法为宜。
移动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 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 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1、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 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Page 13
标准成本法:适用性
1、标准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大批量生产企业,而对于单件、 批量小和试制性生产的企业比较少用。
2、标准成本法可以简化存货核算的工作量,对于存货品种变动不大 的企业尤为适用。
3、标准成本法关键在于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制定的合理性、 确实可行性,要求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4、标准成本法适用于标准管理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 确、稳定的企业。我国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不能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 如果平时按标准成本计算,月末必须调整为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 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 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销售成本=数量*本期成本
Page 5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 数量和金额,在月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 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Page 10
标准成本法:举例
在销售环节在销售出库时,确认收入成本: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销售订单价格 贷:应交税金-销项税 税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标准成本 贷:发出商品 标准成本 在使用标准成本法时,对于入库、出库等所有物料流转环节都使用标 准成本,在物资、存货核算管理中,只要知道数量,就知道其价值; 在销售成本的核算中,只要知道成品出库的品种、数量,就很容易的 核算其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