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儿童的行为特征研究开题报告
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0202 董笑彤指导老师:夏燕勤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儿童,在社会总体人群的划分中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成人社会、政府、社会团体等给予特殊的关照;在人的各个发展阶段中,儿童所处的是一个人成长的初始阶段,是未成年人、正在发展中的人,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与帮助。
然而,事实上,在社会中还存在大量“被忽视儿童”的现象,在“国际防止虐待儿童研讨会”上,有调查显示,中国3至6岁的城市儿童中平均三成遭受了某些形式的“忽视”。
而在国际上,忽视孩子与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等一样被列为“虐待儿童”的行为。
忽视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发育产生短期或长期的严重危害,而且忽视对不同儿童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被忽视儿童的各种行为影响其人际关系、同伴交往等方面,而在人际关系、同伴交往中的所遭受的挫折又将影响其行为和心理,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被忽视儿童”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的问题,而事实上幼儿园、家庭并未真正重视这个问题,对于被忽视儿童的准确定义,还没有相关的资料提及。
本文将对被忽视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与研究,归纳其行为特征,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内外部原因,探讨改善其内外环境、形成良好行为特征的途径和方法,希望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给教师和家长以启示,适如其分地供给他们有利于生理与心理健康成长的养分,正确地引导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个文明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忽视”问题上,关于被忽视儿童行为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则非常少。
“儿童忽视”与“被忽视儿童”虽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也有一定的从属关系,因此查阅“儿童忽视”的相关资料对于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就全世界对儿童忽视的研究来看,儿童忽视问题的研究仍受忽视。
2003年,美国儿童管理局调查发现,在受虐儿童中儿童忽视占59%,身体虐待、心理虐待各占19%和7%。
有研究者认为,儿童忽视占了所报告虐待现象的一半多,但对它的研究和发表的研究成果不到专业研究的10%。
1977年,国际防止儿童虐待与忽视协会成立,且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会议。
忽视孩子与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等一样被列为“虐待儿童”的行为。
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人们逐渐认识到儿童忽视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开始重视防止忽视儿童的问题。
儿童忽视是指父母或主要照看者持续性的没有为儿童(0—18岁)提供其所必需的、与年龄相适宜的照料、教育、监督等,导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幸福受到伤害。
按照儿童受到忽视的内容可将忽视的形式大致分为4类
1、身体忽视
2、心理/情感忽视
3、教育忽视
4、医疗忽视
在我国,由于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致使儿童忽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以幼儿阶段为例,一项对陕西省683户有3~6岁儿童忽视的调查显示,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儿童忽视,被调查儿童的“总忽视率为32.5%,总忽视度为42.5……”,天津专家指出因为越是大城市,年轻父母的社会压力越大,他们照顾孩子的时间越少。
调查显示:家长经常不与孩子交流、游戏而造成的情感忽视是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忽视形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感情需要被忽视了。
因此,在我国被忽视儿童也是大大存在的。
尽管儿童忽视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但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直到1999年,全国首届“预防虐待与忽视儿童研讨会”召开;同时,成立了陕西省译协东亚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专业委员会,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儿童虐待与忽视的相关组织。
2000年11月19日,即“世界防止虐待儿童日”,古城西安举行了“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的宣传教育活动。
值得幸庆的是,已有研究者在我国西部开始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
2002年,陕西儿保专家潘建平教授组织19人成立了“3~6岁城市儿童忽视调查协作组”,对全国7省25个市城市进行了忽视调查分析。
2004年,陕西省10名研究者对本省683户有3~6岁儿童的家庭利用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儿童忽视的状况。
随后,所有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相应的统计分析,并分析了与儿童忽视有显著性相关的影响因素。
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开展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未成立专门的防止儿童忽视的组织和全国预防儿童虐待与忽视协会,更没有采取大规模的有效措施防止儿童受忽视。
研究者局限在少数医学工作者,心理学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很少参与其中或联合起来共同行动。
基于对“儿童忽视”的各种文献的查阅,本研究中将被忽视儿童界定为:在幼儿园中未被教师和(或)同伴关注的儿童,包括没有或很少与教师和(或)同伴进行言语、非言语的方式交流的儿童。
他们在平时生活和交往中所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且不令成人头痛,不容易引起家长、教师的注意。
但是,对于被忽视的儿童,对其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中曾指出:被忽视儿童的表现有(1)常常很脏、很累没有活力(2)没吃早饭就来上学,经常没带午餐或吃午饭的钱(3)衣服很脏或与气候不适宜(4)常常长期一个人单独生活(5)需要眼医、牙医或其他医疗服务。
行为有(1)常缺课(2)讨要或偷食物(3)常没做家庭作业(5)使用酒精或毒品(6)表现暴力行为,性行为不当(7)内向或表现出幻想或像小孩的行为。
但是这些行为特征多为较大年龄儿童,被忽视幼儿行为特征尚不明确。
选题研究方向及内容:
何为被忽视儿童。
被忽视儿童的行为特征:人的心理和感受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研究被忽视儿童的行为能更准确的了解此类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
形成儿童被忽视的原因:形成儿童被忽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有家庭、教师、同伴等多种原因,;内部原因包括儿童自身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
针对原因和儿童的行为特征,提出改善策略。
本文对被忽视儿童的忽视分为教师忽视、同伴忽视,在此两个个忽视中又可
分为身体忽视、心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医疗忽视。
在这些忽视中,儿童的行为表现都不近相同,本文将重点研究忽视中受心理/情感忽视的儿童的行为。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该方法主要是查阅相关的文献,对被忽视儿童的各个研究有个综述,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料
(2)社会测量法
在班级中让各幼儿面对全班说出自己三个好朋友的名字,测量出被忽视儿童。
(3)观察法
设计观察记录表,在幼儿园中的某个年级某个班级中采用时间取样法对各个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筛选出被忽视的儿童,再对被忽视儿童进行行为的观察和记录
(4)个案研究法
这是本文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策略,通过对个别儿童的行为进行研究,个案研究可具体深入地分析其成因,并研究出改善对策。
课题预期进展: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5-6—2005-11)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3、明确课题研究目标
4、开题报告
5、修改研究方案,为研究展开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展开阶段(2005-11—2005-2)
1、收集课题研究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料
2、在幼儿园中筛选被忽视儿童
3、观察研究被忽视儿童的行为
4、展开论文初稿的撰写工作
第三阶段:论文形成阶段(2005-2—2005-3)
1、进一步展开对被忽视儿童行为的研究
2、对其原因进行研究
3、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正文的提纲:
1、引言
1.1、被忽视儿童的现状
1.2、被忽视儿童行为特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被忽视儿童的行为特征及表现
3、被忽视儿童的行为特征形成的原因
4.1、外部原因
4.2、内部原因
5、针对原因和行为表现对忽视儿童的行为提出改善策略
5.1、被忽视儿童的行为对其的影响
5.2、针对原因和儿童的行为提出改善策略
6、对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潘建平.李玉凤.马西.韩春玲等.陕西省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5,(5).
(2) George.S.Morrison著,王全志、孟祥芝等译《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第八版
(3) NancyEvans,BA,NYS.MandatedChildAbuseRecognitionandReporting[EB/ OL]./NCEU/courses/nychildabuse/in dex.htm,2005-5-14
(4)潘建平.杨子尼.任旭红.王桂香等.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J].中国公共卫生, 2003,(1)
(5)王振宇《儿童心理学》
(6)王五红.浅谈被忽视幼儿的鉴别及教育[J].幼儿教育1993,(11)
(7)王争艳.王京生.陈会昌.促进被拒绝和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的三种训练法[J].15
(8)杨金丽.浅谈被忽视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1998,(5)
(9) 3~6岁城市儿童忽视调查协作组. 1163例3~6岁城市儿童忽视调查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2003,(7)
(10)高艳玲.儿童行为特征对教师的影响.当代教育科学.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