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的人文精神
“无德不为医”,没有道德的人怎么能将 生命与健康相托?
医德与医术犹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对 医生而言是缺一不可的。
对医生审美观的要求
新人文主义由科学之“真”与人文之 “善”结合而生。其实“真”是“善” 的基础,而“美”是“善”的表现,所 以“美”便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人们需要的是持续终身的医学照顾, 而欠缺了人文精神的医学难符众望。
临床医疗工作中人文精神的欠缺,是 当今医患关系“失和谐”的重要诊断变 得十分明确,许多新的治疗技术的应用更 使得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医生的注意力从病人移到了疾病。受 “技 术至上”思潮的影响,医生的兴趣只在技 术上。医生们以掌握高新技术为能事,医 院也以开展高新技术为光荣。
上亇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恩格 尔提出医学模式应该从单纯的生物 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但是,20世纪后期生物科技骄人的 成就,似乎更尽占了 “话语权”。
医生只从疾病的角度、甚至只从化 验数据的角度来审视他的病人。疾病的 诊疗过程被 “物化”、甚至进入流水线 的作业程式。病人的感受、病人的疾苦 完全被漠视。
“特定病因说” 在其后至今的一百多年 中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仅1874年至1900年 的26年中便明确了22种传染病的致病因子。
但此项学术是将疾病与人分离开来研 究的,为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埋下了伏笔。
在基本完成以控制传染病与营养不良的 第一次卫生革命任务以来,人类面临着大 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病 因复杂,根治乏术。
“唯科学主义”、“技术独尊主 义” 认为科学万能,科学技术可
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种思潮的另一 面则是对人的漠视。
英国科学史家史蒂芬曾指出: “医学是人道精神和人道思想最早 产生的领域”。医学起源于对人的 关怀,所以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 文的。
我国古代称医术为“仁术”,仁是仁爱之 意,自然是爱人。
新重视人的感受、重视人性的发 挥了。
英国科学史学者萨顿将科学之 “真” 与 人文之 “善” 结合起來,创立了科学的 人文主义,称为 “新人文主义”。
萨顿在<<科学的生命>>一书中说道: “医学是一门人学,……对人的全面关 怀是医学应有之意”。
临床医学应该是医学人文精 神最丰满的学科。医学人文精神 应该渗透到临床医疗的各亇方面。
医学本应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
文艺复兴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 极大的发展。维萨里的解剖学、哈 维的血液循环理论把医学推向了实 验科学时代。
魏尔啸发表了<<细胞病埋学>>声称: 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的本质乃是局 部细胞病。
科赫则创立了“传染性疾病病因确 定”四原则:病原体感染在疾病发生之 前、病人体内能检获该病原体、该病原 体能在其他个体中引起相同疾病及治疗 清除该病原体后疾病即愈。
科学技术的“失人文化”一直受到批判。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人们越来越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纳入人文精 神的轨道。
限制核扩散、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会 议、禁止克隆人、乃至转基因食品的审 批、反对乙肝歧视、禁止胎儿性别鉴 定……。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20世纪后期在建筑、艺术领 域里 “后现代主义” 兴起。重
《医论》中有:“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 可托也”。
《大医精诚》中孙思邈写道:“凡大医治 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 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仁爱之 心跃然纸上。
在《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明确指出,医 生的目的应在于为病家谋幸福。
《迈蒙尼提斯祷文》更是明确:“启我 爱医术,复爱世间人”。
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舆论的、行政的影 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病人被忽视,病人只被视为 “疾病 的载体”、“药物反应的试管”、甚至 成了医生掌握新技术的资源。医疗技术 的发展走向了它的反面。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工作要求提 高、生活节奏加快,几千年田园牧歌式 的生活造就的人,有的就不能适应。心 理障碍、社会压力都会导致疾病。高科 技的生物医学忽视人的心理、社会因素 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自然无法处理此 类问题。“医学似乎已经不懂得对人的 关怀了”。
“人文”追求真、善、美的和谐与统一, 追求人类生存价值的提高,是当今社会发 展的主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的生活,也改 变着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科学技术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科学技术也是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系 统。它可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径直 向前发展。结果是偏离人文轨道,甚至与 人文精神对立。
将人视为生物的、同时也是社会的人,克 服病与人、身与心、生物与社会 “二元论” 的医学观。
将医学服务的目标,定位于满足人对身心 健康、生命质量的需求。
全面转变治疗观念,尽量减少对机体的损 伤。
努力为病人提供最优化的医疗服务。
限制某些高新技术的滥用,提高医疗安全。
医学人文精神对医生的要求
什么书?除了医学的书外,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 使人有修养。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品格。” 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发扬。西方的理性和求 实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医生应该 学习文、史、哲和艺术等各门类的知识来提高自已的 人文修养。
对医生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
医生是医学的实践者,也就是医学 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医学的人文精神应 该贯串于医生的言行举止之中、医生的 医疗行为之中。所以提倡医学的人文精 神对医生的文化、道德、审美修养及社 会适应诸方面皆有更高于一般的要求。
对医生文化素养方面的要求
医学科技不断发展,医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我国古代的说法:“医者儒也”,医生是读书人。读
浅谈医学的人文精神
医生应该了解医学史,树立起医学 人文思想,不然就是一个“没有教养的 医生”。
---乔治.萨顿
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humanists即人性与教 养,亦即人的精神文化。 它包括了人的知
识、文化、宗教、信仰、道德、法律、文 学、艺术乃至风俗、习惯等等。凡属精神 活动的内容皆可包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