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化发展平台

(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化发展平台

(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化发展平台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化发展平台自评方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自2008年7月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壹部署,于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的有效指导和关联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宣传部的创新创优项目——“创新建设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化发展平台”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如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市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高度评价文化创意产业为全市转危为机、跨越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于十届六次全会上,“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被列为全市经济工作“十二大亮点”之壹;于十届七次全会上,文创经济被列为“壹化七经济”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被列为2009年全市50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强有力对策措施之壹。

壹年多来,中宣部《宣传工作》(2009年第56期)、《宣传信息清样》(2009年第23期)及《舆情摘报》(2009年第102期)等权威部门刊物分别刊发了《打造“五大产业平台”助推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宣传报道我市的经验做法;杭州市获得了“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荣誉称号;《郑和下西洋》、《宋城千古情》、《为了零点五克的挚爱》三部作品获得了全国“五个壹”工程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9年11月份,于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度高峰会”上,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获得了“2009中国创意产业推动奖”;省、市主要领导共作出肯定性批示40多次。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壹、项目的提出(壹)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化发展平台包括什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内涵丰富。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立足杭州实际,我市着力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化发展平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壹是产业集聚平台,二是投资融资平台,三是项目引导平台,四是人才开发平台,五是展示交易平台。

之上五个平台是壹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有机统壹体,是加快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动力源”。

见下图。

(二)为什么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化发展平台1、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有效举措。

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刚刚起步的我市文化创意产业造成了以下四个方面影响:壹是于金融危机条件下,随着居民收入的下降和企业运营的不景气,市场上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也出现了相应下降;二是于金融危机条件下,由于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意愿更加明显,这给文化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融通带来更多困难;三是由于此次金融危机波及面大、影响程度深,这对投资于该领域的企业家信心产生了较大影响;四是国外市场的不景气,将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

于此情况下,积极打造五大平台,充分发挥五大产业发展平台的关联、协同和支撑作用,对于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应对挑战、转危为机具有重要意义。

2、顺应创意经济发展大潮的客观需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是文化产业和信息科技、工业、建筑、休闲旅游等产业不断融合的产物,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载体、新动力。

于世界范围内,创意经济浪潮风起云涌,文化创意产业于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和潜力正于不断彰显。

于国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于2009年9月份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文化创意产业将于国家层面得到扶持发展。

新形势下,整合要素资源,打造发展平台,对于我市抢抓创意经济时代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重要依托。

为加快产业发展,杭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旨于依托产业规模巨大、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大、文化品位较高、创业环境壹流、专业人才集聚、知名品牌众多、产权保护严密、公共服务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群的形成,把杭州打造成为文化、创业、环境高度融合的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步入“文化融入经济、经济体现文化、经济文化壹体化”的互动高级发展阶段。

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是壹项“非常”之策,客观上需要“非常”之举加以应对。

鉴于此,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打造五大平台,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于加快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4、发挥产业平台协同作用的必然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是壹个以“人脑+电脑+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

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期阶段。

产业的这种特殊性质和所处的特定阶段,特别需要发挥政府主导力的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目前,我市已先后出台了财政税收、投资融资、人才建设、园区开发等壹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且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从实践的角度来见,这些举措于“针对性、关联性和体系性”等方面仍存于着不足。

鉴于此,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优化整合资源,切实增强和发挥各个平台之间的协同作用,加快形成“叠加”和“倍增”效应,已成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壹个现实问题。

二、项目的难度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特性,也决定了五大产业发展平台的打造必然是壹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推进过程复杂、执行难度大的工作。

(壹)从创新创优角度来见。

打造五大平台,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关系到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制度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等多个领域,无论是学术界、产业界仍是党政界均对此项工作缺乏足够的把握和认识,于国内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系统性、前沿性强,创新创优难度大。

(二)从综合程度角度来见。

打造五大平台,关系到政府、企业、市民和中介机构等多个主体,涉及到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产业门类,又和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密切关联,具有全局性影响,综合性强,实施难度大。

(三)从组织协调角度来见。

打造五大平台,不仅要和各区、(县)市、八大重点行业牵头部门、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体及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单位进行沟通,而且仍要和银行、担保机构、投资公司、会展公司等机构和有关大专院校进行协作,同时仍要处理好和市民、国内外有关媒体之间的互动,协调任务重,实施过程复杂,操作难度大。

(四)从目标功能角度来见。

打造五大平台,不仅要于理论研究上进行创新突破,而且仍要付诸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

于壹年多的时间里,从课题立项到开展前期调研,从理论研究到出台政策,从宣传发动到具体实施,从绩效评估到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

三、项目的突破壹年多来,市委宣传部(文创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创意产业要重点做好“抓平台、抓政策、抓人才、抓品牌、抓保护、抓开放、抓合力”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方面的职能作用,紧紧围绕“产业集聚、投资融资、项目引导、人才开发、展示交易”等五大平台项目建设,主要于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

(壹)园区开发模式创新。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之江文化创意园等十大园区是我市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的主平台。

于产业集聚平台的打造过程中,我市通过把产业集群、创意阶层等理论和杭州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的新模式,其中“白马湖农居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白马湖模式”实现了传统的农居向农居SOHO的嬗变,这壹嬗变的意义于于,它改善了原住民生活品质,保护了白马湖乃至滨江新城生态环境,降低了文化人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成本,深化了地方和名院大所合作,走出了城郊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的柴家坞39幢农居SOHO被中国美院、网易陶瓷等28家创意团队壹抢而空;陈家村、孔家里、章苏的500户农居正于抓紧改造之中,海润影视、中国山水画院分院等100多家创意团队排队入驻。

2009年4月,有“中国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于视察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时指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设计理念先进,功能新颖,比较优势明显”。

新华网等媒体以《以打造白马湖模式为切入点——王国平:建好白马湖生态创意产业城》等为题,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

2009年,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获得了“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全国共9家)。

(二)投融资体制创新。

投融资问题壹直是制约国内外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壹。

于金融危机条件下,如何有效破解这壹约束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2008年,由我部牵头,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参加,于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出了四项举措,即制订出台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政策、推出“宝石流霞”文创产业债权信托产品、探索建立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战略合作机制、搭建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对接平台,用于破解杭州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目前,全国第壹个针对文创企业发行的规模为6000万元的“宝石流霞”债权信托产品,已对29家文创重点项目提供了融资服务。

继“宝石流霞”之后,2009年我市又推出了1亿元规模的债权基金产品——“满陇桂雨”,计划为全市50多家文创企业提供服务。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创企业创业板上市的工作意见》,对同花顺、银江电子、宋城旅游、华策影视、思美传媒等五家企业给予了股改奖励,其中同花顺和银江电子俩家企业已于创业板成功上市。

杭州银行积极探索融资新渠道,成为全国第二家开展版权质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成功向浙江中南卡通XX公司了提供最高额1000万元人民币的版权质押贷款。

投融资系列举措的推出,首开全国之先河,得到了中宣部等上级部门及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文改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简报》2009年第3期刊发了《杭州市推出四项举措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信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也给予了宣传报道;国内著名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研究员认为我市推出的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债权信托(基金)产品,是国际上最前沿理论概念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合资伙伴关系)于中国的创新应用和发展。

(三)“1+X”政策体系创新。

创新创优项目提出以来,市委宣传部(文创办)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创企业创业板上市的工作意见》、《关于利用工业厂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壹步丰富和完善了“1+X”政策体系(“1”是指《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X”是指上述产业规划、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产业指导目录等政策文件),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和有力的政策支撑。

其中,作为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壹环,就是成立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专项资金总额为2.05亿元,对全市468个项目进行了扶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