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后期暖泉镇商业概况及其变迁——暖泉镇中小堡村关帝庙碑文研究刘秋根杨伟东(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2)摘要:暖泉镇位于河北省蔚县西南部,西邻山西广灵县,是蔚县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暖泉设镇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元代,至明清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三堡、六巷、十八庄。
如今在暖泉镇存留着许多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的碑刻,通过对碑刻的解读与分析可以对这一时期暖泉的商业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字:暖泉镇;清代碑刻;关帝庙;商号明清时期张家口的商业贸易是中国商业史上重要的一部分,而张家口的发展又与山西商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暖泉镇①处于山西与张家口的交通要道,其发展必然与山西商人以及张家口的发展密切相关。
对其商业进行考察研究亦是山西商人以及张家口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②对此学术界关注亦较早,主要有范霄鹏的《河北蔚县暖泉镇生土聚落田野调查》③和杨佳音的硕士论文《河北省蔚县历史文化村镇建筑文化特色研究——以暖泉镇为例》④,这两篇文章都是以西古堡为主要调查点,针对堡内的建筑民居从建筑学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探索其背后的建筑文化。
王奕祯的硕士论文《蔚县秧歌调查与研究》⑤对于蔚县秧歌的历史、艺术特点以及曲目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其中对暖泉镇的秧歌以及秧歌演出地西古堡村进行了论述。
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暖泉镇的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⑥而收稿日期:2016-10-20作者简介:刘秋根(1963-),男,湖南邵阳人,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
①暖泉镇是蔚县的八大商业集镇之一,位于河北省蔚县西南部,西邻山西广灵县,是大同通往北京的必由之路。
秦、汉、三国、两晋时,属代郡平舒县治,唐宋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之地。
元代建镇,此后日益发展壮大。
明清时期暖泉镇有“三堡、六巷、十八庄”,三堡是指北官堡、西古堡和中小堡;六巷是在这些村堡中,形成的六条闻名一方的巷子;十八庄是指暖泉镇中比较出名的村庄,有太平庄、大南庄、西台庄、永寿庄等等。
②暖泉镇商业繁荣,据记载,暖泉镇西古堡外有一西券门,它曾经是山西广灵进入暖泉镇,经此地再进入蔚州以及城北羊眷等地的唯一路径。
西券门与北边的“西市”相连。
西市两头又叉出两条街,分别称为上街和下街,两条街的东头是一片空旷的河滩地,后河滩地逐渐开辟为广场。
西市、上街、下街、与河滩市场,组成了暖泉镇的主要集市。
同时暖泉镇作为蔚县著名的“八大集镇”之一,也是蔚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③范霄鹏,石琳《河北蔚县暖泉镇生土聚落田野调查》,古建园林技术2015年第3期出版,第53-56页。
④杨佳音《河北省蔚县历史文化村镇建筑文化特色研究--以暖泉镇为例》,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出版。
⑤王奕桢《蔚县秧歌调查与研究》,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出版。
⑥此外还有武贞的《河北蔚县暖泉镇》(文物,2015年09期)一文对暖泉镇的文物古迹与民俗文化做了考察。
政协蔚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的《蔚县文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蔚县委员会文对于暖泉镇作为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功能缺乏相关的研究。
本文主要依据暖泉镇现存的清代碑刻资料,对暖泉镇的商业发展作一考察。
一、暖泉镇工商业之观察暖泉镇中小堡村关帝庙现已不存。
所幸邓庆平先生和赵世瑜先生编著的《蔚县碑铭辑录》一书中收录有其间的碑刻9通,实地调查过程中亦发现了这些碑刻中有4通是关于中小堡村关帝庙供器重造或重修的记载,其年代主要分布在清代中后期,最早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最晚至光绪六年(1880)。
碑上记载有许多商号,对此进行整理与分析,可以对清代中后期暖泉镇的工商业情况有一初步认识。
(一)乾隆三十一年乾隆三十一年的《暖泉西市关圣庙重造供器碑记》①②是乾隆三十一年重造暖泉西市关圣庙供器时所立,碑文见附录。
碑文对于关帝庙的修建时间虽然没有说明,但既然是供器重造,想来之前已有供器,且距今年代已久,才需重造。
此外,碑文还对重造供器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尝观玉炉焚香祭祀之大典银烛□□陈献之规模今有□□□关圣庙重造大小供器三副虽赖锡匠人等善念然必众行户以助力□成善果”。
重造供器由锡匠进行,所花费钱财则由“众行户”施舍,也就是说关帝庙供器是由一些商户和个人共同捐资修造的。
碑文一一列出捐款人的情况,以下列表统计其大致情况如下:表1 乾隆三十一年捐款来源及数量统计如表1统计,捐款人中商号有58家,约占59%,捐款总钱数5373文,约占捐款总钱数的60%。
个人有41个,总捐款数为3801文,约占捐款总钱数的40%左右,除此之外有“里城吴志谦施乌龙赐宝□□一对”,“白九经施石碑一座”不在统计之列。
可以看出这里捐款钱数是比较少的,最多不过200文。
据此可以①乾隆三十一年六月《暖泉西市关圣庙重造供器碑记》暖泉中小堡村关帝庙,墙碑,高三十九厘米,宽五十五厘米。
断定乾隆三十一年时暖泉镇的商业规模还是比较小的,而且捐款人数中个人与商号所占比例相差无几,这与以往所见会馆碑刻中全部由商号出资的情况有所不同。
再则对于碑文中的商号进行分类统计,也可以看出其行业结构。
如表2,无论是商号数量还是捐款钱数上,手工业类别的都是比较多的,达到20家,占商号总数的35%左右。
在手工业中又是以缸房①②的数量最多,达16家,占商号总数的28%。
捐款钱数上,手工业类别共计捐款数为2009文,约占商号总捐款数的35%。
其中仅缸房捐款数就有1609文,占比约28%。
另外当铺有3家,捐款数为360文,分别占总数的5%和6%。
服务业店铺亦是此数。
除此,其余难以确定其行业的商业字号所占比例也比较大,总计32家,捐款总数3008文,分别占比55%和52%,这一类商号比较多,但其规模亦较小。
表2 乾隆三十一年商号捐款的分类统计至此,乾隆三十一年暖泉镇的商业状况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整体来说暖泉镇的商业规模此时是比较小的,但是商号数量还比较可观。
从现有资料可以断定的是此时暖泉镇的行业以手工业较多,尤以缸房为最,根据现存资料和实地考察得知,这里所说的缸房为酿酒房,所以此地的酿酒业应该有一定规模,其余的手工业以油房、染坊为多,余此另有一草帽铺,都没有形成规模。
另外有当铺3家,服务业店铺亦有3家,为一个药铺:王药铺,两个肉房:辛肉房、路肉房。
其余32家商业字号难以确定其行业所属。
(二)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暖泉西市关圣庙重造供器碑记》③④由于年代久远①缸房,据《蔚县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蔚州古城》记载,“缸坊又称烧锅,是北方酿酒作坊(小型酒厂)的代称。
”“缸坊都采用质地优良的红高粱为原料,以谷糠为填充料。
用大麦豌豆踩制成大曲,并使用“陈曲”(隔年的大曲)为糖化、发酵剂。
”②邓庆平,赵世瑜《蔚县碑铭辑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496-497页。
③乾隆四十五年《暖泉西市关圣庙重造供器碑记》墙碑,高40厘米,宽67厘米。
且保存不善,碑文有许多损坏。
所幸其主要内容可以明确,也是对暖泉西市关帝庙供器重修,并罗列捐款商号与个人。
由于碑刻损坏,碑文中罗列的商号,只有部分可辨。
同时捐钱的数额有3种,如表3,其中最高金额的部分破损,其余分别为33文和30文。
据此推测最高金额应在100文以内,捐钱总额应在4000文以内。
同时亦可以看出在捐钱类别上,商号有47家,占比92%;个人只有4人,占比8%,商号的数量明显多于个人,这足以说明商号的影响力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商号数量亦有所减少,可以断定的是商号的规模应有所扩大,但是不明显。
至于捐钱数额的比较,应该考虑到重造供器与重修供器的花费是不尽相同的。
表3 乾隆四十五年捐款来源及数量统计此外,商号的行业分类在碑文中也有所体现,如表4,把这部分商号划分为五个类别:手工业商号、当铺、服务业商号、某某局、其余商号。
其中手工业商号依然比较多,有18家,占比约38%;当铺有4家,占比约9%;服务业商号有□□肉房、郭位饼铺、乔善肉房三家,占比约6%;其它商号有13家,难以确认其行业,占比约28%;此外还有某某局称谓的商号9个,占比约19%,这种称谓出现在乾隆45年的碑刻中,而账局的设立也大概是在雍乾时期,“现有资料表明,帐局发源于我国北方的北京、张家口和山西汾州、太原府。
其中,发生最早、至清末仍存在的一家叫‘祥发永’,是山西汾州府汾阳县商人王庭荣出资四万两,清乾隆元年(1736年)在张家口开设的。
”①所以猜测这里的某某局可能有一些会是账局一类的商号。
表4 乾隆四十五年捐款商号类别及捐款数可以看出在商号类别中,手工业商号依旧很多,当铺的数量基本稳定,服务业商号有3家,与乾隆三十一年相同,无变化。
(三)嘉庆三年《暖泉西市关圣庙重修供器碑记》①②时间为嘉庆三年(1798),碑文内容与乾隆四十五年的碑刻相同,亦是记载暖泉西市关帝庙供器重修并附有捐款商号和个人。
如表5,捐款的商号和个人总数为64个,其中个人有一人,名为刘培源,商号63家。
从整体上来看,这块碑刻所记载的商号捐款数额有了些微的提高,数额最高为200文,最低为50文,其中捐款50文的最多,有38家,占比约60%;其次为100文,有15家,占比约24%。
其余亦有捐款66文、120文、140文、200文者,占比较少。
商号的捐款钱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其规模,所以据此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出现的商号规模比之乾隆四十五年应该是有所扩大的。
表5 嘉庆三年商号捐钱数统计除此之外,此时商号的构成有了很大的变化,如表6统计,手工业类型的商号有24家,占比约38%,手工业类型的商号中有12家缸房,占比约50%;8家油房,占比约33%,除此外有染坊、麻铺、草帽铺、纸房各一家。
服务业类型的商号有了明显的增多,达到13家,其中有3家饼铺,2家肉房,2家饭铺,2家成衣铺,1家米店,1家酒房,1家烟铺,1家房铺。
当铺有4家,其它难以确定所属商号22家。
表6 嘉庆三年商号类别及捐钱数可以明显看到,手工业和服务业商号,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有所增加,服务业商号中出现了许多之前未出现的行业,如米店、饭铺、酒房等等,或许这些行业之前未有,亦或规模较小,但是在此出现这么多的服务行业的商号,足以①清嘉庆三年《暖泉西市关圣庙重修供器碑记》墙碑,高35厘米,宽77厘米。
说明这一地区的人口数量,尤其是外来人口显著增长,商业比之从前有很大的发展。
手工业商号中,缸房的数量有所增多,除此外油房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这表明酿酒业一直是这一地区重要的手工业,而且至此时,榨油这一行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四)光绪六年《重修关帝庙供器碑》①②立于光绪六年,碑文结构亦是前部分简单说明重修关帝庙供器的前因后果,后半部分附列捐款商号和个人,“天下事有创以有因前人创之后人因之凡事皆然况关帝庙旧设供器全副自□□元年重修迄今有年不无残缺毁伤若不重新修□何以灯烛辉煌烟云缭□以奉神明乎众锡匠原施锡□合行乐出资财同心行善不日□告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