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墨家文化精品PPT课件
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墨家文化精品PPT课件
二,急公好义:墨家的文化性格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1,墨家最早的侠,“必先万民之身后为 其身”,“杀己以存天下”。 作为社会阶层,与儒皆出西周的士,擅 长剑拳,做“门客”、“客卿” ,受恩图 报、以身相许; 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价值体认和实践, 刚毅、果敢和尚武、重义的血性气质。
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池田大作:儒家的爱以父子、君臣关系为 中心,有亲有疏,由近及远。相反,墨 子的兼爱说则不承认这种差别,主张爱 人如爱己,爱他人之父如爱自己之父, 爱他人之国如爱自己之国。
(一)墨子及门徒
二,墨子的学说
2,尚同。天子“总天下之义﹐以尚 同于天”。
狭隘的功利主义者。人类只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应无该政有长一种需求-物质需求。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 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 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 ,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 ,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出于儒而反儒!
•劳动人民的大圣人 ——梁启超
3,墨子的学说反映下层平民的思想和要求。
儒
墨
爱有差等, 兼爱;
亲亲
尚贤
繁礼
节用
厚葬,
节葬;
远鬼,
明鬼;
兴乐,
非乐
天命,
非命
人治,
法治
墨子之门多勇士
—— 陆贾《新语·思务》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一,致太秦汉平之、后,求墨家平消等亡,:原平因:民之梦 二,急难公以1,接好墨受家义学:说提墨倡家人生的以文自苦化为极性,格世人
秦始皇,“焚书坑儒”。蒋介石“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
兼相爱+交相利
(一)墨子及门徒
二,墨子的学 主3张,。非攻说、非乐、尚贤、节用、节葬的
非攻:反对战争 非乐:取消音乐 尚贤:不分等级,举用贤才, 尚同:服从上级命令, 节用:节约,简朴生活; 节葬:反对厚葬久丧。
(一)墨子及门徒
二,墨子的学说
3,《墨经》中有世界上最早 的针孔成像实验,还有关于机 械运动、杠杆平衡等力学问题 的论述。《墨经》还一些几何 概念进行了抽象的概括.
防御战术和战争工具的专 家。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 爱其身,犹有不肖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 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一)墨子及门徒
二,墨子的学说
1,墨子全部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兼爱,以兼爱为出发点。
一,墨子其人
1, “宋之大夫”, “ 墨子大巧”,自称是“鄙 人”,被人称为“布衣之 士”和“贱人”
学“孔子之术”、后 “背周道而用夏政”;
“止楚攻宋” 。 “战斗的传教士”
(一)墨子及门徒
2,墨子广收门徒,墨家子 第“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组织严密、纪律要求非 常严格的政治性团体、准宗 教性的社团,首领称为“钜 子”.
2,汉武帝打击游侠,“武以犯禁”。
墨家消亡,墨家思想融入现实世 界,源远流长。
一,致太平、求平等:平民之梦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1,墨子人人平等的“兼爱”观念, 和“尚贤”、“尚同”的主张,寄寓 了贫苦大众的期待、梦幻的理想。
劳苦大众反抗阶级压迫,追求社 会公正.
墨子:“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陈胜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 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一,致太平、求平等:平民之梦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2,墨子言“天志”、“明鬼”, 墨家之义——劳苦大众的理想和希 望被假以“天”、“鬼”的形式提 出。
后来农民起义往往以“天”为 旗帜,宋江“替天行道”、元末红 巾军“天遣魔军杀不平……杀尽不 平方太平”,清代民间秘密会社- 天地会,拜天为父拜地为母。
天必欲人相爱相利,而 不欲人之相恶相职也
一,致太平、求平等:平民之梦
《水浒传》: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 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 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王神孙,富 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 儿刽手,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且 又有同胞手足……”
黄巾农民军,五万多人投河而死
二,急公好义:墨家的文化性格
墨家“杀己以存天下”
崇侠尚武
儒家“仁者必有勇”、“杀身成仁
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1
“武士的行会”
(一)墨子及门徒
首领“钜子”具有绝对权威 厉行墨家之法, 将俸禄捐献给组织,做到“有财相分”。
《吕氏春秋》载:孟胜为楚阳城君 守城, “行墨者之义”,弟子183人相从自杀以殉。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 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淮南子》
(一)墨子及门徒
一,墨子其人
墨子主张以“爱”来化解人 世间的矛盾、争斗,“兼爱”, ——没有差别、无条件的爱,不 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 的爱所有的人。
兼爱:“爱人若爱其身”
兼以易别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 人之身,若视其身
(一)墨子及门徒
二,墨子的学说
墨子认为当时社会上的种种问 题,诸侯间战争、家族间争夺、人 与人的相争,关键的问题就是不相 爱,不相爱的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 存有差别。
第三章 墨家文化
墨家,春秋战国的“显学”,“墨翟之 言盈天下”(孟子),衰亡于汉武帝时期。
代表了工匠、农夫等劳动阶层的利益,概 括了侠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理想
第三章 墨家文化
(一)墨子及门徒
一,墨子其人 二,墨子的学说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一,致太平、求平等:平民之梦 二,急公好义:墨家的文化性格
(一)墨子及门徒
爱,人与人相互亲近、尊重
儒家:“差等”之爱 。
墨家:“天下兼相爱”。
“爱从亲始”
“国与国不相攻,家
“亲亲为大。……尊 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
贤为大。亲亲之杀,尊 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
贤之等,礼所生也 ”。 此则天下治。”
礼制,父子父子、君 君臣臣。
天下一家
汤因比: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 ,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 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 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