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八大主题首段得势通篇皆佳+七大妙招优秀首段八大主题主题一:奋斗青春、责任担当01冯骥才笔下的“挑山工”,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目标在峰顶,困难在脚下,任务在肩头,热血在胸中,激情永不息”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担子始终在肩上,脚步始终在路上,他们心无旁骛,一往无前,不惧风雨,勇于攀登,凭着“昂首天外”的追求,翻越一个又一个高峰,欣赏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景色,谱写出普通劳动者的传奇。
新时代的建设者们,犹如一个个朴实的“挑山工”,他们胸怀理想、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执着奉献、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和一片赤诚。
02电影《风声》中的台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赋予了“我辈”特殊的含义。
其实在任何语境中,“我辈”都有其特定内涵。
民族存亡时的“奋不顾身”,国家需要时的“挺身而出”,文明共建时的“责无旁贷”……“我辈”身上总能凸显出一份责任担当、义不容辞的内涵。
03百年前的五月四日,在民族危难时刻,青年学生扛起了救国大旗,把热血倾注于捍卫领土的斗争中。
百年后的五四青年节,某网站推出的视频演讲——《后浪》,表达了对新一代年轻人的赞美与激励。
《后浪》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不少人给予年轻人充分肯定,也有不少人表示,有些年轻人不是这样的“后浪”,承受不起这样的夸赞。
我认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堪称推动时代的“后浪”。
04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你有树的种子,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
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就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05吾辈登临,正少年;少年侠气,郁结雄。
今日的我们,站在时代的风口,准备做下一位接棒人。
中国的脚步,就是青年人的脚步,你的梦想是中国蓝图,你的选择关乎中国的未来。
是选择耀眼的分数;轻松的未来还是愿意用你清瘦的肩头去承担祖国的未来?06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自己的未来。
今天的高中生就是明天的大学生,大学选择专业应该关注什么?兴趣爱好还是国家需要和社会价值?“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职业的选择与国家、社会的命运息息相关。
07鲁迅先生《风波》中的九斤老太看着子孙辈的体重越来越轻,总是感叹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代际忧虑一直都存在,每一代青年都曾经“迷茫”,都曾经被长辈担心“垮掉”。
70后担心80后,80后忧虑90后……而任何时候,面对青春的迷茫,面对长辈的质疑,最有效、最不忽悠人的“解药”是九个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只有即刻开始,做奋斗青年,才能克服青春的迷茫,寻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今天的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前辈和自己呈交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0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是奋斗的70年,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七十年。
未见春华,哪得秋实,奋斗是通往梦想的通行证。
红楼飞雪,英杰无数,无数先贤用生命谱写出了华美乐章,用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壮丽诗篇。
正是这些身怀理想的青年学子,高举爱国旗帜,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呐喊,用奋斗精神和列强作斗争。
他们用热血献身祖国,用生命捍卫民族的灵魂。
在最为紧要的历史关键点,他们唤醒了沉睡的民族,拯救了身经磨难的民族。
奋斗精神绚烂了青春年华,不屈行动塑造出不朽历史。
09时代巨轮滚滚向前,中国精神生生不息。
践行中国精神的铿锵宣言回荡在山之阳、海之滨、河之洲、水之湄。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年轻一代的我们当将中国精神一以贯之,立鸿鹄志,求真学问,练大本领,当实干家,谱写青春华章,奏响时代最强音。
主题二:家国情怀、时代英雄01王昌龄曾说:“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中华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
国家发展总会遭遇各种风雨,风雨面前,众志成城给我们迎难而上的勇气,是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给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念。
0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
”只要中国青年携手奋斗,传承中国精神,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亦可计日而待也。
03何为中国精神?我想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就像大家都有自己认同的价值准则一样,这就是一个国家的精神。
而中国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灿若星辰的文化长河中,不断形成自己的精神气质。
每一个中国人将其根植内心,自觉传承,它早已内化为一种集体潜意识,流淌进中国人的血液中,指引人们前行。
04林清玄先生说:“心有明珠,山河明媚。
”而我想说:“青年心有明珠,祖国山河明媚”。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
罗曼·罗兰曾说:“青年是时代最好的晴雨表。
”因此,正值青春盛年的我们,应该勇担时代重任,肩负历史使命,以昂扬向上的姿态逆风向前。
05什么是英雄?鲁迅先生说“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新时代领路人赞扬他们“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
纵论古今,我想,英雄是将个人命运与国运紧密相连,自强不息,脚踏实地的人。
06大浪淘沙,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不缺少英雄,那些为民奉献,舍生取义的身影,值得每个人铭记。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我们应敬重爱惜英雄,他们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敬重。
07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敬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泱泱华夏,伟人辈出,他们或救民族于危亡,或默默奉献于平凡,他们是民族的英雄。
风雨沧桑,强者云集,他们或傲立雨雪,或笑迎风霜,他们是自己的英雄,他们告诉我们:苔花如米小,也耀英雄之光。
08在革命文学经典遭遇冷落的当前,曾经风靡一时、影响了几代人的革命文学经典,也在当代青少年的阅读视野中被逐渐遗忘,甚至曾经为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红色英雄人物不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我认为:革命文学经典不应该被淡忘,传承英雄主义精神,砥砺吾辈豪情壮志,当从品读革命文学经典,从当下做起。
09今年,是建国70周年。
七十年春华秋实,七十年风雨兼程,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定,这些都离不开革命老前辈的英勇无畏,离不开人民英雄的前仆后继,流血牺牲。
然而,近日却出现质疑英雄事迹、诋毁英雄形象等恶劣行为,着实让人愤怒。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靠无数英雄的努力换来的!我们应该敬畏英雄,学习英雄精神,再创民族辉煌。
10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在当今功利的世界,不计得失,默默奉献;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在当今喧嚣的世界,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忠心为国,一心为民。
他们是时代的奉献者、无私的爱国者和青年的引路人。
11历史不会忘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将青春献给平凡的工作岗位,将热血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
英雄楷模是祖国的骄傲,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燃烧青春,奉献自我。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一种精神在激励,只要有一种信仰在坚持,平凡也能造就伟大,他们身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12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民族积淀了自身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它有着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撑,成为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动力之源。
主题三:科技发展、人工智能01古老文化只有“活起来”,可知可感、可亲可近才谈得上被了解,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兴趣和敬畏。
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博院馆要与时俱进、再次焕发活力,关键是创造机会与“新人类”实现“文化的相遇”。
02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带着“互联网基因”的辞书,终于有了互联网这块丰沃的土壤,理应长得更好、长得更快。
当互联网辞书这棵大树高耸挺拔的时候,生长在它脚下的那些杂草,自然就不会遮蔽我们的视线了。
03新技术由发展需求孕育,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技术加速推进制造业升级转型;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技术一旦走出实验室,进入广阔的市场天地,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的打开和蓬勃发展。
04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推动世界从互联信息时代进入智能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影响。
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将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强大新动能,实现创新式发展。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了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全世界的人工智能领域参与者应坚持共创、共享、共赢理念,共同创造知识,共同分享技术,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共赢。
05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句经典台词:“求仙问卜,不如自己做主。
”诚然,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想看透命运的真相,都想靠做法事、请法器转运,更有甚者想靠修仙长生不老。
事实证明,靠那些虚妄的东西不可能改写命运。
求仙问卜不如自己做主,只有用汗水去浇灌梦想,才可能美梦成真。
06 10元一个“虚拟爸爸”,只是现在万物皆可虚拟的缩影,类似的虚拟服务在淘宝数不胜数。
但是“虚拟爸爸”难补“空虚的心”,还是“看望”一下“真实爸爸”最好,哪怕是一个电话、一个视频、一个回忆呢。
真情实意才是人生真谛,虚情假意只能让人虚无缥缈。
07“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
”与旅行家云游四海不同,这里的“云”游博物馆大抵是线上观看之意。
也有相同之处,比如同样浪漫,同样大开眼界,同样充满着奇遇。
当前,受疫情影响,公众无法像往常那样实地到博物馆一游。
而避免聚集和扎堆,以“云”游的方式参观博物馆,未尝不可。
08“科学家为什么不能搞怪?”媒体报道,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在某网络社区开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回答稀奇古怪的物理问题,短短几个月就成为网红,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14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高大上”的板正国家科研机构,与轻松娱乐的网络文化场域相遇,不仅没有出现文化上的巨大冲突、碰撞,反倒形成了一种亦庄亦谐、寓教于乐的可爱画风,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这种意外看似有很大的偶然性,实则是一种科普方式的积极探索创新,预示了穿凿乃至打通两个文化场域的可能性。
主题四:敬畏自然、和谐共生01你们好,地球上最后一条长江白鲟在死前给你们写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