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二〇一六年一月目次1 总则 (4)2 术语 (5)3 基本规定 (7)3.1 一般规定 (7)3.2 评价方法 (7)4 设计阶段 (9)4.1 基础项 (9)4.2 一般项 (9)5 建造过程 (13)5.1 基础项 (13)5.2 一般项 (13)6 管理与效益 (16)6.1 基础项 (16)6.2 一般项 (16)本导则用词说明 (18)引用标准名录 (19)条文说明 (20)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效益,规范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民用建筑的工业化建筑评价,其他建筑参照执行。

1.0.3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的原则,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

2 术语2.0.1工业化建筑industrialized building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2.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主体结构,包括全装配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等。

2.0.3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4 建筑部品construction component工业化生产、现场安装的具有建筑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

2.0.5预制外挂墙板 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简称外挂墙板2.0.6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夹心外墙板。

2.0.7 预制率precast ratio建筑标高±0.000以上(不含±0.000)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及相关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2.0.8 装配率assembled ratio工业化建筑中建筑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2.0.9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 design工业化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协同配合,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完成的满足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建筑装修要求一体化设计。

2.0.10 集成式厨房integrated kitchen采用建筑部品并通过技术集成在现场分部或整体装配的厨房。

2.0.11集成式卫生间integrated toilet采用建筑部品并通过技术集成在现场分部或整体装配的卫生间。

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工业化建筑评价应以单体民用建筑为评价对象。

3.1.2 工业化建筑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三类,当采用其它结构类型的,应经过专家委员会论证和认定。

3.1.3 申请评价的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建筑基本特征。

3.1.4 申请评价方应按要求提交项目申请报告、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竣工验收报告、效益分析报告和房屋建造过程的有关记录。

3.1.5 评价机构应按本导则的相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查、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应科学、公正地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3.1.6申请评价的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3.2 评价方法3.2.1 工业化建筑宜按设计阶段评价和工程项目评价两个阶段进行,也可直接进行综合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计阶段评价应依据本导则设计评价的有关规定,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在参评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通过审查后进行。

2 工程项目评价应依据本导则建造过程、管理与效益的有关规定,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在参评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进行。

3 综合评价应依据本导则设计评价和工程项目评价的有关规定,在参评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进行。

3.2.2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体系由设计阶段、建造过程、管理与效益3部分指标组成,每部分指标包括基础项和一般项。

基础项为工业化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是工业化建筑的可选条件。

3.2.3 工业化建筑评价结果分为工业化建筑和非工业化建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先审查所有基础项是否满足要求,当参评项目的基础项有一条不满足规定时,不应评为工业化建筑;2 一般项的项数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表3.2.3工业化建筑一般项数量要求4 设计阶段4.1 基础项4.1.1 项目具备完整的设计文件。

4.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的预制率不低于20%,预制率可按下式计算:V预+ 0.5V叠K预= (4.1.4)V总──预制率;式中:K预V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V叠──叠合构件现浇混凝土体积;V总──±0.000以上(不含±0.000)混凝土总体积。

4.1.3项目的装配率符合表4.1.3规定表4.1.3建筑构件、部品装配率评价项目组合楼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或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

4.2 一般项Ⅰ标准化设计4.2.1采用统一模数协调尺寸,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GB/T50002的有关规定。

4.2.2 各功能空间布局合理,符合建筑功能和结构抗震安全要求。

4.2.3连接节点具备标准化设计,符合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等要求。

4.2.4在单体住宅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基本户型的面积之和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70%;在单体公共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某三个标准的结构空间的面积之和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60%。

4.2.5 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梁或预制柱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4.2.6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外墙板和预制内承重墙板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4.2.7 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楼板的总个数(或面积之和)占预制楼板总数(或标准层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4.2.8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二个规格的预制楼梯的总个数占楼梯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4.2.9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一个规格的预制内隔墙板的面积之和占同类型墙板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4.2.10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一个规格的预制阳台板的总个数占阳台板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4.2.11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外窗的总个数占外窗总数量的比例不低于50%。

4.2.12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集成式卫生间、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储柜等室内建筑部品的总个数占同类部品总数量的比例不低于70%。

4.2.13 预制内隔墙的面积占内隔墙总面积比例不小于50%。

4.2.14 预制女儿墙的面积占女儿墙总面积比例不小于80%。

4.2.15 预制管道井的数量占管道井总数量比例不小于80%。

4.2.16 预制护栏的数量占护栏总数量比例不小于80%。

4.2.17 集成式储柜套数占储柜总套数比例,居住建筑不小于80%,公共建筑不小于50%。

4.2.18 在方案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或深化设计采用BIM技术进行辅助工作。

Ⅱ一体化设计4.2.19项目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

4.2.20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保温系统的围护结构,并满足结构、保温、防渗、装饰要求。

4.2.21 采用遮阳一体化外窗,并满足保温隔热、气密、水密、装饰要求。

4.2.22机电设备管线系统集中布置,管线及点位预留、预埋到位。

4.2.23 装修设计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设计紧密结合,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4.2.24 装修设计采用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各构件、部品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尺寸匹配、协调,提前预留、预埋接口,易于装修工程的装配化施工;墙、地面板材铺装基本保证现场无二次加工。

Ⅲ设计深度4.2.25 设计单位与施工企业、构件生产企业和部品部件厂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4.2.26深化设计文件满足工厂加工制作、施工装配等环节的要求,各种预埋件、连接件的设计准确、清晰、合理。

4.2.27项目深化设计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施工外架条件和模板支撑系统的影响。

4.2.28 构件及部品构造合理,连接技术安全可靠,便于生产制作和安装施工。

4.2.29 构件及部品设计综合考虑装配化施工的安装调节和公差配合要求。

5 建造过程5.1 基础项5.1.1构件和部品的质量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5.1.2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体现工业化建筑的建造要求,满足建筑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装配和装饰装修等主要环节的协调配合与组织管理要求。

5.1.3 施工单位具备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并建立员工培训和考核制度。

5.1.4 项目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了施工质量验收,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合格要求。

5.1.5 构件连接部位按相关规定进行实体抽样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5.2 一般项Ⅰ制作与运输5.2.1 构件和部品生产企业具备相应的生产工艺设备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5.2.2构件和部品生产过程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作业指导要求。

5.2.3 构件和部品标注构件编号、制作日期、合格状态、生产单位等信息。

5.2.4 构件和部品生产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有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5.2.5 项目具备合理运输组织方案,对超高、超宽、形状特殊的大型构件的运输和临时存放有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5.2.6 构件和部品具有进场验收记录。

5.2.7 项目监理方监督构件生产过程,有完整的质量验收记录。

Ⅱ主体施工5.2.8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5.2.9 具有相应的装配化技术标准或施工工法。

5.2.10采用机械化施工。

5.2.11 构件连接技术施工简便、安全可靠,连接技术的系统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强。

5.2.12 构件安装采用工具式、定型化的支撑设施。

5.2.13 采用定型化模板和工具式支撑系统,模板重复使用30次以上。

5.2.14 采用满足100mm以下微动性要求的吊车,具有分配梁或分配桁架的吊具。

5.2.15项目采用成型钢筋的重量比不少于50%,钢筋网片等由工厂加工制作。

5.2.16机电设备管线采用机械连接方式。

5.2.17 构件和连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验收记录等,资料齐全、详实、可靠。

5.2.18 构件安装施工记录、钢筋连接施工检验记录、钢结构建筑的主体结构连接螺栓或焊接节点检验记录等资料齐全、详实、可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