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有这样一首诗,从中学时代起,我就时时诵读,耳熟能详:我是一个老师,我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的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血液的鲜红中奔腾……
现在年轻的我步入教育这片热土已经五个年头了。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虽然在工作中也曾遇到各种困惑,也曾遭受挫折,但是因为秉承了这个理念,我坚持了下来。
坚守在我的岗位上,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期待在前进的路上陪伴我的是一路花开。
如何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我几年来致力的目标。
当我苦思冥想怎样践行时,一回首,原来榜样就在身边。
有这样一位教师,十九年如一日,她甘于清贫,甘为人梯,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了不平凡的人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诗篇。
她——就是优秀共产党员邹兰英老师。
1993年,邹兰英老师带着对校园这片净土的向往与渴望,从阜宁师范学院毕业,迫不及待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她满腔热忱,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班级的孩子,她谆谆教诲,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子女。
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她从1999年开始,主动承担起盐城市“十五”规划课题“珠心算”实验的研究。
十余年来,她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将传统珠算与教学有机结合,努力探索开发学生大脑潜能的新思路。
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斗转星移,始终不变的是邹老师忙碌的身影。
早上7点,伴随着清晨的曙光,她早早来到学校开始了珠心算选手的培训工作,清脆的拨珠声和着沙沙的演算声,组成了一支动听的交响乐;晚上六点,大部分老师都下班回家了,路过邹老师的班级,依然看到灯光明亮,十几位学生正在凝神静听,讲台上的邹老师还在讲课,含辛茹苦,不知疲倦。
三月里的一次家长会,邹老师一直开到晚上七点多,我正奇怪她哪有那么多内容要讲,走近一看,每位家长的手中拿着一支笔,有的正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抬起头聚精会神的听讲。
原来,她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将数学上的难点——年月日知识讲授给家长,以便于让他们回去更好地辅导孩子。
凝视着邹老师脸上条条皱纹,听着她沙哑的声音,不止是窗外的我,连教室内的家长都被感动了。
偌大的教室里人头攒动却又秩序井然,邹老师的脸上神采飞扬,根本忘记了时间的流
逝。
今年,对于邹老师来说,是特殊的时期,她的女儿高三了。
就在大家以为她会停下奋斗的脚步,精心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时,没想到,她依然是披星戴月,从未间断她的珠心算训练队伍。
我们被她那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震撼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邹老师的努力,学生的珠心算能力令领导、老师、家长惊叹,她辅导的选手多次代表学校在县教研工作会议上作素质汇报表演。
2003年7月底,市教科院和市珠协举办的首届珠心算大赛中,邹老师辅导的学生包揽了珠心算五个单项和全能的所有奖项!从那以后至今,每一年邹老师和她训练的珠心算团队都获得丰硕的成绩。
沉甸甸的奖牌、金灿灿的奖杯,闪耀着邹老师无私的心血和晶莹的汗滴,她用孱弱的肩膀撑起了教育的晴空,为学校乃至整个滨海县获得了殊荣。
从邹老师身上,我看到了真诚奉献的敬业精神,看到了潜心治学的职业精神,看到了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
可以说,邹老师不仅是我的榜样,也是全校教职工的榜样。
能和榜样在同一片天空下工作,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邹老师不仅用她的一言一行践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也为我开辟出一条职业生涯前进的路,她就是我前进路途上的标杆。
有人说:师道如水。
水滋润万物却有不求回报的德与仁,所以教师无私;水随曲随直,奔赴百丈深渊,却有毫不退缩的义和勇,所以教师无畏;师道如水,润万物而无形、无声,所以教师无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做教师无悔。
无私、无畏、无痕、无悔是水的精神,更是老师崇高职业精神的形象写照。
我愿意做教育大潮中一滴勇往直前的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积极投身教学研究,活学善教,因材施教。
长路选择了远方,白云选择了蓝天,教师,选择了清贫和奉献。
火热的心跳动着爱的誓言——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的一切,我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风雨兼程,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