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工公共基础知识考试

高级工公共基础知识考试

1、道德的本质: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

三、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2、道德的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教育功能)道德的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3、职业道德的本质(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三、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4、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5、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1、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2、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3、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4、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人们自我完善)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多样性)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8、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和坚持集体主义以及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职业劳动)9、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1.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

毛泽东认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

一个政治集团也好,一个人也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个人和小团体利益。

第二种是人民的敌对分子的利益。

第三种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

(《毛泽东选集》第3卷,864页)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

我们只能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为别的什么人服务。

2.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但为人民服务不能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

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命题,并没有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

他提出的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就包括对个人利益的兼顾。

在实践中,共产党人把坚持党的宗旨和实现正当的个人利益统一起来,不能以追逐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出发点,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在为人民作贡献中实现正当的个人利益。

3.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

这既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条件。

毛泽东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甚至骂群众、压群众的官僚主义。

要求共产党人绝不能搞官僚主义,而要密切地和群众结合在一起,和群众建立鱼水般的关系,在群众中生根、开花,了解并反映群众的情绪、群众的疾苦、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4.关心群众生活,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谋利益。

毛泽东反对只向群众要这要那的做法,要求首先要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他指出,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就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诸如油盐柴米、妇女生孩子、小孩子要读书等等实际问题。

这是为人民服务最具体、最实际的体现。

5.依靠群众的力量去实现他们自身的利益。

为人民服务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代替群众包打天下;另一种是依靠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毛泽东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坚决反对第一种办法而选择了第二种办法。

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毛泽东选集》第4卷,1318页)人民群众对自己利益的认识,人民力量的团结,又离不开党的宣传、教育和组织。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既避免了恩赐的观点、包办代替的做法,又防止了崇拜群众自发性的错误观点。

6.用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标准来检验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

毛泽东认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究竟对还是不对,不能依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定。

那靠什么来检验呢?从认识论的角度,他提出的检验办法是实践标准;从价值观的角度,他提出的办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标准。

经过检验,凡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就是对的、正确的,就要坚持;反之,则是不对的、错误的,就要改正。

7.党员干部要为人民用好权。

毛泽东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为人民用好权的要求。

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呢?他郑重地指出,是人民给的。

他要求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一定要用这种权力来为人民服好务,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做到勤政、廉政,是党的宗旨在党员干部身上的集中体现!10、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

为人民服务即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致,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利益。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道德不否认个人利益,强调人民的最大最广最远的利益,强调作为人民利益代表的整体利益、国家利益。

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各种利益关系,在人民利益基础上使之统一起来,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这个道德原则就是为人民服务。

3、为人民服务是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为人民服服务,不仅在于人们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应当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等关系,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更在于强调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制约下,每个市场主体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自觉、更积极、更规范地在自主的基础上为人民、为社会服务,把自身的特殊利益同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11、集体主义原则内空包含: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12、集体主义的属性:长期以来,人们凭直觉认为,私的概念是具体的,个人主义的定义容易理解,即是私利,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对此讲得也比较透彻。

而公的概念则被泛化,对于集体主义,则被视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这是由集体主义的属性决定的。

集体主义所指的集体利益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即是社会共同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组织和社会单位利益。

这些亦是具体的,也是能够确定的,只是有些人不想承认以至混淆它的实践性,使个人利益得以更多的保护。

13、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一、集体主义原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

二、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集体必须充分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四、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

五、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层次清楚、定位明确、结构严谨,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原理,不断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对解决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问题的新创造,是从思想文化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的科学解释。

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有中国特色,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通过努力才能够实现的,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和形成社会共识的精神航标。

15、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二、坚定理想,爱岗敬业三积极进取,奋发有为)16、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17、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有什么关系?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

职业道德就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自律性道德准则和规范,是社会公德在职业工作中的体现。

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社会道德的派生物,在保障社会存在与发展这一道德根本目的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社会公德的成长必须有职业道德这个中间层次的支撑才行,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孤立地建设社会公德,那么社会公德的建设也很难奏效。

换句话说,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公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基础与前提。

18、职业范畴的内涵:职业道德范畴是指反映职业道德现象的一些基本观念,或者说,各种反映和概括职业道德现象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规范体系,是由(职业义务、职业权利、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幸福)等要素构成的。

19、职业义务的内涵(一指公民和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

二是指在道德方面应尽的责任三是指不要报酬的奉献)特点:(利他性和无偿性)要求:(首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职业义务在人们的内心信念的驱使下,自觉自愿在工作岗位上履行的,其次履行职业义务不是为了得到权利或好处。

)20、职业权力的内涵(是指从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或职业活动中拥有的支配人、财物的力量)特点:(权威性、职业权力的利己性、隐蔽性)要求:(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权利观。

二正确使用手中的职业权利。

三敢于抵制滥用职业权利的不正之风)21、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它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特点:(一职业责任具有明确的规定性二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三职业责任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如何强化职业责任(从职工方面来说,认真地对待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不能投机取巧,也不要耍小聪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