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_民间借贷案件审理实务题纲

D_民间借贷案件审理实务题纲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实务历城区法院曹亚萍一、民间借贷的和基本形势。

民间借贷的定义,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有诸多不同的表述。

目前,理论界基本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认为广义的民间借贷泛指在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资金借贷活动。

民间借贷案件出现下列三个趋势:1、不法原因借贷案件逐渐增多。

如因赌博、吸毒贩毒等引起借贷。

最高人民法院《关意见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1条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借贷关系不予保护。

在此类情况中,法院对该借贷关系是否保护,关键是看出借人对借款人从事非法行为是否“明知”,而存在“明知”的证明责任要由借款人来承担。

2、民间借贷趋向专业化。

3、利用民间借贷恶意诉讼。

二、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

从现有的法律规则看,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适用主要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刑法》、《侵权责任法》以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各种批复和解答中。

2011年面对全国出现大量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井喷式发展的势头,最高人民法院以法〔2011〕336号下发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三、民间借贷主体的审查。

大体上我们可以将民间借贷的主体划分为三大类1、公民与公民之间;2、公民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借款;上述两类也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概念中的合法主体。

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

对企业间借贷行为效力的认识,是跟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逐渐放开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0年出台了《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法发[1990]27号):确定企业之间的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

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

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企业之间的借贷是一直不被我国法律所允许的,应当认定为无效。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规定过于狭窄,阻碍了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已经不合时宜了。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6月29日印发的《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法发[2010]18号)第七条规定:“妥善审理非金融借贷纠纷案件,正确认定非金融借贷合同效力,依法打击各种以合法形式掩盖的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和企业融资行为,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与之前相比,对企业间借贷采取了适度宽容且谨慎保护的态度。

2013年9月17日奚小明副院长在全国商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这里所讲的企业,既包括具备金融从业资质的小贷公司、典当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与企业间的借贷,也包括不具备金融从业资质的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行为。

在商事审判中,对于企业间借贷,应当区别认定不同借贷行为的性质与效力,对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但实际经营放贷业务、以放贷收益作为企业主要利润来源的,应当认定借款合同无效。

在无效后果的处理上,因借贷双方对此均有过错,借款人不应当据此获得额外收益。

根据公平原则,借款人在返还借款本金的同时,应当参照当地的同期同类贷款平均利率的标准,同时返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

对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的企业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资金拆借行为,如提供资金的一方并非以资金融通为常业,不属于违反国家金融管制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不应当认定借款合同无效。

4、小额贷款公司具备民间借贷主体地位。

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已经将这类企业的借款合同列为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由此可以看出,这类企业已经被作为准金融机构对待,从一般意义的民间借贷主体中分离出来,作为专业放贷人对待。

但是我们审判此类案件所适用的法律仍然是以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来规范的。

这类企业目前借款利率也基本掌握在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实务中经常遇到的主体问题:1、借条上未记载出借人姓名的,如何认定出借人。

一般来说,未记载出借人的借据可推定借据持有人为权利人,借款人抗辩持有人并非真正债权人的,由借款人负举证责任。

因为借款人作为借条的出具方对借条内容不明确负有过错,若其不能提供相反证据证明,应推定借条持有人对该借条系合法、善意占有,借条持有人即为实际债权人。

2、以工程项目部名义对外借款的,其责任主体如何认定。

审查这类案件时我们首先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权代表或有代理权,其次审查有无被代理人的追认,最后审查行为人是否构成表见代理。

而不能单单看到行为是项目部负责人或经理,并且加盖了项目部的印章,就简单推定构成表见代理,由项目部所在公司承担责任。

3、公司以个人名义经营贷款业务中的实际出借人身份。

法院一般认定借据持有人为借款人,但是如果借款人对原告主体资格提出异议并提供证据足以证明借据持有人仅是行使职权的名义出借人,而借据持有人不能对借贷合意、款项交付举证说明,这种情况下可认定公司为实际出借人。

4、借款人与实际收款人不一致时的债务主体如何认定。

要看借款当时双方对交付有没有约定,有没有借款人的指示,借款以后有没有还款行为,如果没有指示,借款人就不是债务人。

四、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审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活动日益活跃,其纠纷形成的原因也日趋复杂,民间借贷纠纷往往与买卖合同关系、合伙关系、委托理财关系、股权转让关系、建设工程合同关系、不当得利关系、赠与关系以及我们常说的赌债、感情债等其他民事纠纷交织在一起,使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难以准确判断。

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形成的借贷,一方要求提供借款或者提供借款后反悔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在审判实践中,遇到被告答辩的法律关系与原告述称的法律关系不一致时,被告应当提供证据证明纠纷确因其他法律关系引起的;如果纠纷确因其他法律关系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其他相应法律关系审理,并向当事人示明,如果原告坚持不变更相应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

五、民间借贷事实的查明。

民间借贷案件的事实查明,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三点:民间借贷案件的事实查明,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三点:一是有无借贷的合意;一般来说,出具的是借条就表明了双方借贷的合意。

二是借款的实际交付;借贷合同是实践性合同,以借款的实际交付为生效要件,因此我们必须审查借款实际交付时间、交付数额。

实践中,虽然被告承认已经实际交付但我们仍然要求原告要提交交付凭证,特别是大额借款,如果双方不能提供交付凭证,均认可交付的是现金,需要我们进一步审查原告的支付能力、款项来源、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交付地点、有无其他人在场等交付细节,注意防范制裁虚假诉讼。

三是还款事实的查明。

特别是高息还款,如果能够查明还款的时间高息部分不予保护,要折算成本金。

对偿还的时间不好查明的,实践中很多人的意见为已经偿还了就偿还了,不再折算。

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2011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第六条:1、出借人将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2、当事人仅约定借期内利率,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以借期内的利率主张逾期还款利息的,依法予以支持。

3、当事人既未约定借期内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的,出借人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主张自逾期还款之日起的利息损失的,依法予以支持。

奚小明副院长在2013年9月全国商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借贷双方既约定了逾期还款的违约金,又约定了逾期利率的,借款人可以同时主张逾期利息和违约金,但总额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为限。

同时,还特别指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今后央行可能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

在此背景下,我们以基准借款利率的四倍作为利率保护上限的司法政策,也将做出调整。

鉴于各地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较多,这里是否可以考虑以当地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同期同类贷款的平均利率作为四倍的参照值,可进一步研究论证。

”【申请鉴定的责任主体】原告持借条、收条、欠条等债权凭证起诉后,被告对债权凭证的真实性提出异议的,双方当事人均可以申请司法鉴定。

双方当事人均不申请司法鉴定的,法院可根据以下情形分别作出处理:(一)被告提供了相应证据证明借条、收条、欠条等凭证的真实性存在疑点的,由原告申请司法鉴定,被告应当提供笔迹比对样本;原告不申请司法鉴定的,法院不予认定上述凭证的真实性。

(二)被告虽对借条、收条、欠条等凭证的真实性提出异议,但未提供反驳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上述凭证的真实性存在疑点的,由被告申请鉴定并提供笔迹比对样本;被告不申请司法鉴定,或者虽然申请司法鉴定但拒不提供笔迹对比样本的,可以认定上述凭证的真实性。

虚假民事诉讼的审查和处理: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经查明属于虚假民事诉讼,当事人申请撤诉的,法院不予准许,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并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十章有关妨害民事诉讼的规定作出处理。

六、民间借贷纠纷中夫妻债务的认定。

夫妻债务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财产的约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得的财产清偿。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单方举债时其债务性质的认定,一般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以举债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作为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基本标准;2.以夫妻是否具有举债合意作为判断夫妻共同债务的补充标准;3.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以实现侧重保护债权人利益,兼顾保护夫妻中非举债方利益的目的。

离婚协议书男方:赵夺男汉族1984 年09 月17 日生住,身份证号码:女方:姜宛菲女汉族18年06 月06日生住;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张卜乡贾蔡村一组身份证号码:19066125男方与女方于2011 年11月认识,于2012年5 月4 日在河南南阳宛城登记结婚,婚后于2012年8 月18 日生育一儿子,名;赵奕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