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代码:XZ8269
总学时:48学时学分:3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测量与仪器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其涵盖的内容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噪声的概念及低噪声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电磁兼容方面的知识与基本的技能,为毕业后从电子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噪声与低噪声测试系统的设计、屏蔽与接地技术、锁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取样与取样积分原理、相关检测、自适应噪声抵消等。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微弱信号的概念、噪声信号的数学分析方法、电子系统噪声的来源、锁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屏蔽与接地技术,了解电磁兼容的概念及相关技术、取样与取样积分原理,一般了解相关检测和自适应噪声抵消。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噪声与低噪声设计(10学时)
噪声的基本概念;电阻的热噪声和过剩噪声;半导体器件的噪声特性;低噪声放大器设计;微弱信号检测系统的屏蔽与接地技术;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2.锁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16学时)
相关函数和相关检测;锁定放大器概述;锁定放大器中的相关器;锁定放大器中的同步积分器;旋转电容滤波器;几种典型的锁定放大器;锁定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动态协调;锁定放大器的应用。
3.取样与取样积分原理(10学时)
取样的物理过程;取样定理;实时取样与变换取样的基本概念;取样积分器原理和工作方式;门积分器的原理分析;几种典型的取样积分器;取样积分器的参数选择及应用;多点信号平均及其发展。
4.相关检测(6学时)
概述;相关函数的实际运算及误差分析;相关函数算法及实现;相关函数的峰点跟踪;相关检测的应用。
5.自适应噪声抵消(6学时)
自适应噪声抵消原理;最陡下降法;最小均方算法;其他自适应算法;自适应滤波器应用。
四、教学方法的原则建议
教学重点:锁定放大器的原理及典型锁定放大器;相关检测。
教学难点:噪声的数学分析方法;屏蔽与接地技术;电磁兼容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教学方法的原则建议:教学中应注意讲解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是具体电路和基本技术要重点讲解,务求让学生掌握。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开卷
成绩评定:平时30%,期末考试70%。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微弱信号检测(第2版),曾庆勇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微弱信号检测,高晋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Howard R M .Principles of Random Signal Analysis and Low Nosie Design: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and its Application . New Y ork:John Wiley & Sons Inc.,2002
2.刘俊张斌,,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戴逸松,微弱信号检测方法信仪器,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执笔人: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