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真题汇编附解析一、选择题1.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n,其中1n>。
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A.222n hmedB.122323md hn e⎛⎫⎪⎝⎭C.2222d hmenD.2222n hmed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甲、乙、丙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波长小于丙光的波长C.乙光的强度低于甲光的强度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3.下列实验中,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一面的有()①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部分波长增大②锌板被紫外线照射时有电子逸出但被可见光照射时没有电子逸出③轰击金箔的α粒子中有少数运动方向发生较大偏转④氢原子发射的光经三棱镜分光后,呈现线状光谱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阳光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和雨后彩虹的形成原理是相同的B.只有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少量光子只具有粒子性C.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其具有波动性,这种波不同于机械波,它属于概率波D.电子显微镜比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更高,是因为电子穿过样品时发生了更明显的衍射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针经过120天后还剩0.2gB.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C .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β粒子D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核外电子动能减小6.实验得到金属钙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max K E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和逸出功,参照下表可以确定的是( ) 金属钨钙钠截止频率0/Z H ν10.95 7.73 5.53逸出功A B4.54 3.20 2.29A .如用金属钨做实验得到的max K E ν-图线也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比图中直线的斜率大B .如用金属钠做实验得到的max K E ν-图线也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比图中直线的斜率大C .如用金属钠做实验得到的max K E ν-图线也是一条直线,设其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为20-K E (,),则21K K E E <D .如用金属钨做实验,当入射光的频率1νν<时,可能会有光电子逸出7.下表是按照密立根的方法进行光电效应实验时得到的某金属的遏止电压U c 和入射光的频率ν的几组数据. U c /V0.5410.637 0.714 0.809 0.878 ν/1014Hz 5.6445.8886.0986.3036.501由以上数据应用Execl 描点连线,可得直线方程,如图所示.则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A.3.5×1014Hz B.4.3×1014Hz C.5.5×1014Hz D.6.0×1014Hz8.如图所示是光电管的原理图,已知当波长为λ0的光照到阴极K上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A.若换用波长为λ2(λ2<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B.若将电源极性反接,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产生C.若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D.若增加图中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9.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光的频率一定时,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C.光的频率一定时,入射光越强,遏止电压越大D.光子能量与光的速度成正比10.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普朗克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最早发现了电子B.玻尔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C.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的核式结构模型11.19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使得光电效应现象得以完美解释,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B.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入射光照射时间足够长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C.若某金属的逸出功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D.保持入射光强度不变,增大入射光频率,金属在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增大12.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A.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若仅减弱照射光的强度,则可能不再有光电子飞出13.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则关于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辐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5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0.9eV的光子可以跃迁到n=4能级C.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13.8eV的光子可以发生电离D.若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在某种金属表面上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5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14.如图所示,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而用b光照射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则()A.a光的强度一定大于b光B.b光的频率一定小于截止频率C.a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计中的光电流沿d到c方向D.将K极换成逸出功较小的金属板,仍用a光照射,其遏止电压将减小15.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电流能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了电流具有磁效应B.图乙中,电子秤应用了压力传感器来称重C.图丙中,变压器的铁芯由薄硅钢片叠压而成,是为了减小涡流,提高效率D.图丁中,紫外线照射锌板发生了光电效应,如换用红外线,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16.如图,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则()A.电源右端应为正极B.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大小取决于照射光的频率C.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a流向b D.普朗克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提出光子能量E=hν17.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锌的逸出功是3.34eV,那么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规律认识错误..的是()A.用能量为14.0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B.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所辐射的光中,有3种不同频率的光能使锌发生光电效应C.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eVD.用能量为10.21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18.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C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D .入射光的频率为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19.如图,当电键S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3.1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 ,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eV 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e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A .2.5eVB .0.60eVC .1.9eVD .3.1eV20.用a .b .c .d 表示4种单色光,若①a.b 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a 的临界角小于b 的临界角;②用b .c 和d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c 的条纹间距最大;③用b .d 照射某金属表面,只有b 能使其发射电子.则可推断a .b .c .d 分别可能是( ) A .紫光.蓝光.红光.橙光 B .蓝光.紫光.红光.橙光 C .紫光.蓝光.橙光.红光D .紫光.橙光.红光.蓝光21.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轻核聚变反应方程234112H H He X +→+中,X 表示电子B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 .分别用红光和紫光照射金属钾表面均有光电子逸出,紫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D .基态的一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n = 3激发态后,可能发射2种频率的光子 22.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147N 获得反冲核178O ,发现了质子C .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D .普朗克提出的“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23.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当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动能减少,氢原子系统的总能量减少B.氢原子可能辐射4种频率的光子C.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D.从n=4到n=1发出的光的波长最长24.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
则可判断出()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25.下面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B.频率越大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小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C.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的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D.光不可能同时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物质波的波长hmvλ=,则有d hn mv=,解得nhvmd=,由动能定理可得212Ue mv=,解得2222n hUmed,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2.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eU c=E k=hv-W0,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遏止电压U c越大.甲光、乙光的遏止电压相等,所以甲光、乙光的频率相等,甲光的光电流比乙光大,则甲光的光照强度比乙光大,故A错误,C正确;丙光的遏止电压大于乙光的遏止电压,所以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故B错误;丙光的遏止电压大于甲光的遏止电压,根据eU c=E k知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截止电压、截止频率,以及理解光电效应方程eU c=E k=hv-W0.3.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①为康普顿散射,②为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光电效应都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③为α粒子散射,不是光子,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④为光的折射,揭示了氢原子能级的不连续;故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一面的有①②,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在平时学习中要多注意积累一些特殊的光学现象,尤其是课本上涉及到的图片,更要认真理解现象的原理.4.C解析:C【解析】【分析】光的干涉、衍射、多普勒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即光是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波是概率波.【详解】雨后天边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是肥皂泡内外两个表面反射回的光发生干涉形成的,叫薄膜干涉.故A错误;由于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单个光子即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只是大量的光子波动性比较明显,个别光子粒子性比较明显;故B错误;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其具有波动性,这种波不同于机械波,它属于概率波,故C正确;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是因为它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故D错误;故选C.【点睛】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但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5.C解析:C【解析】【分析】半衰期是大量原子衰变时所表现出的统计规律,根据m=m012t T⎛⎫⎪⎝⎭计算剩余的质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hυ-W;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由原子核内中子转化成质子后释放出的电子;氢原子向低能级跃时,半径减小,库仑力做正功,电子运动的动能增大.【详解】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1克氡经过7.6天即经过2个半衰期,还剩m=m012t T⎛⎫ ⎪⎝⎭=m01202412⎛⎫⎪⎝⎭=1×132=132克氡未衰变,故A错误;B.入射光子能量E=hυ,某种材料的逸出功是W,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hυ-W,入射光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故B错误;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由原子核内中子转化成质子后释放出的电子,故C正确;D.一个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做正功,核外电子动能增加,故D错误.故选C6.C解析:C【解析】【分析】光电效应的特点:①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入射光频率无关;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③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满足光电效应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