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制作对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web2.0的时代,观看微电影已成为许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娱乐生活方式。
而由于微电影制作成本低,门槛不高的特点,使其制作技术非常容易被当今的大学生所掌握,鉴于部分高校开设有摄像课程,可以使学生利用学校的器材来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并在其制作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经验的提高。
【关键词】微电影多媒体技术大学生自我修养
微电影(micro film),顾名思义即为小型电影,是指可以在多种多媒体平台上进行播放的、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完的,同时又拥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系统制作体系的视频短片。
2011年8月份《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发文称,当今的社会乃是“微博,微小说…微元素盛行的时代”,而在这一微元素盛行的时代之中,“微电影来势汹汹”。
[1]而如今的网络社会也正如《人民日报海外版》所报道的那样发展迅猛。
我们在2013年3月14日从搜库(soku)中输入2013年微电影,就可以得到6492个搜索结果,而排名靠前的微电影《把乐带回家2013》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3597.5万次的点播量。
而且现在这种动辄千万次甚至上亿次点击量奇迹仍在不断上映或刷新。
而根据优酷的中国网络视
频指数报告中对于某网络热播电视剧的研究,通过网络去观看该视频的观众以19至30岁的年轻人为主比例达63%,而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观众为60%。
[2]
这已充分说明了通过网络去观看微电影,已成为许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娱乐生活方式。
而由于微电影制作成本低,门槛不高的特点,使其制作技术非常容易被当今的大学生所掌握,在大多数高校开设有类似摄像和后期制作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利用学校的器材来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并在其制作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经验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通过学习拍摄微电影的技术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拍摄微电影必需掌握摄影、摄像技术以及会使用后期制作过程中所需要各种软件,这势必会提高学生们的摄影摄像以及对计算机的操作应用能力。
[3]
首先,摄影摄像技术中需要掌握的构图,取景,用光,机位设置,以及运动镜头的拍摄等等知识,还要掌握各种摄像器材如摄像机、三脚架、三脚架滑轮底座、反光板,外置LED摄像灯,扣蓝布甚至斯坦尼康和摇臂等的使用。
其次,在后期制作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下软件:1,处理静态图片的Adobe Photoshop软件;2,进行后期录音编辑的Adobe Audition软件;3,进行主要视频剪辑的EDIUS
或Adobe Premiere软件;4,进行视频特效制作的Adobe After Effect软件;5,进行3D动画制作以及3D电影特效的Maya 软件等。
最后,微电影中后期音乐的选择,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因此可以说如果学生能够去尝试制作微电影,其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将会得到极大地提高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2.通过准备微电影的剧本以及情节设计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要拍摄一部好的微电影,首先需要一优秀的剧本。
考虑到微电影的制作周期往往是在一周之内,而电影时长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这就要求视频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并且将一个故事叙述完整。
这就需要创作人员有很强的创作性思维能力。
而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分布在16至24周岁之间,正是人生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时段,他们往往充满热情乐于体验,敢于尝试。
在我们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热情往往超出了我们的预计,而且由于微电影的受众也是以他们同年龄的年轻人为主,他们的创意通常更能贴近生活,更加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而通过创作微剧本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力,可以锻炼他们对于剧本语言的提炼增强其文学艺术修养。
3.通过实际的拍摄过程来提高学生们的行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领导策划能力
第一,拍摄微电影可以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知难而进的坚韧品质。
拍摄微电影是学生们在大学里的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由于学生缺乏制作经验,在拍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非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就需要他们团结合作,遇到事情能做到更好的随机应变,锲而不舍,将自身创作冲动转化为行动最终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第二,拍摄微电影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在大学里的学生通常缺乏合作精神,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或局限在某一个小团体里。
而由于拍摄微电影所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全面,而人员要求也比较多,所以参与创作的学生必须要通力合作,发挥各自所长,肯于接纳队友的观点与意见。
而最终的拍摄成果也会让其看到合作之重要,体会到合作的效率和乐趣。
第三,拍摄过程来提高学生们的领导策划能力,既然完成拍摄任务需要一个团队,那团队中就不可缺少的需要一个人来承担领导和拍摄前期的策划任务。
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比较强的策划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领导力。
尤其是前期的策划能力往往是决定一个微电影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有些学生空有创作热情缺乏对现实社会的了解,策划出来的剧本超出其能力范围或严重偏离现实,这样的微电影往往只会无
疾而终,无法完成。
4.通过微电影的内容传播大学生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从而引起进一步的相互交流
由于微电影的发布平台比较开放,学生们只需要在各视频门户网站中上传视频就可以达到让网民观看并评价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微博@自己的社交圈中的好友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而web2.0的互动性,又会让学生很快的收到来自网络的评论,让其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从而让学生即达到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目的又能得到来自网络的回馈。
5.通过各种竞赛来开拓眼界,锻炼自己的演讲以及应变能力
当前的校园内充满了各种竞赛,而关于微电影制作的竞赛主要有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浙江省大学生竞赛委员会主办的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还有一些商业媒体所推出的各式比赛比如新浪的微视频大赛,和搜狐娱乐“无微不至”微电影大赛等等。
而类似的比赛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如雨后春笋般的多了起来。
而通过参加这些竞赛可以让学生在相对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与人进行交流互动,并通过复赛答辩来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和口才。
而作为大学教师则需要通过各种课程辅导以及竞赛指导,引导学生们更多的表现和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
传达生命的正能量,而避免其在作品中不加节制的表达某些生活中消极元素。
总之,微电影已经和微博一样成为我们这个“微时代”的一个烙印,而如何运用微电影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作力,想象力以及培养其综合能力引导其成为我们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高校工作者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曹文龙.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及发展态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2.05.
[2]优酷网.2003年1月中国网络视频指数报告[EB/OL].2013.01.
[3]鲁丽彬.探索微电影制作对高职大学生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应用技术.2012(07):191.
[4]闫硕硕,马文彬.由微电影的特征谈其对大学生的自我塑造[J].电影文学.2012(17):156.
作者简介:
韩燕芳(1992-),女,本科,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
任文轩(1983-),男,工学硕士,浙江海洋学院公共实验中心实验师。
(作者单位:1.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2.浙江海洋学院公共实验中心,浙江舟山 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