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力容器类检验分析报告及原始记录填写说明

压力容器类检验分析报告及原始记录填写说明

精心整理0、记录和报告填写的一般要求0.1检验记录必须用纯黑、篮黑、篮色的钢笔,签字笔填写;检验记录上字迹应清楚、整洁;填写应完整、签名齐全、文字精洁、用词确切、数据准确。

原始记录如有涂改处检验人员应在原始记录错误处划上一横杠,再填写正确项,并签上自己的姓名及更改日期。

不应有的东西不应在记录上。

报告中不得有涂改处。

表格中不能有空项,测厚、硬度、无损检测、理化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测等报告的数据、内容终结端应填写“以下空白”字样。

没有或未进行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无问题或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并在备注中说明。

寸。

0.20.30.40.50.60.70.80.9)。

0.100.110.120.130.14 0.150.1612目录中的项目按实际检验项目和所出具的报告填写,并填写相应页码。

若某项报告有附页和附图应在其后的栏目中加以说明,如果报告项较少也可以不要目录页。

检验前应对现场检验前准备情况进行安全确认,在检查结果中勾选,符合要求,方可实施检验。

3、检验结论报告填写: 3.1使用单位:略。

3.2单位地址:略。

3.3单位代码:略。

3.4管理人员:略。

3.5联系电话:略。

3.6邮政编码:略。

3.7设备代码、使用证号、单位内编号:略。

3.8检验类别:如果是首次检验,在定期检验前加“首次”。

3.9容器类别:填写Ⅰ、Ⅱ、Ⅲ类。

3.10运行状态填写设备的用途和运行方式。

用途包括自用、租赁和生产、生活,运行方式为包括长期使用、间歇使用、备用。

只有自用才用生产、生活、长期使用、间歇使用、备用进行组合,中间可用“/”分开,如自用/生产/备用。

3.11结构形式:按制造方法分类,单层、多层。

3.12设备性能参数:按资料审查的实际情况填写。

3.13主要检验依据:填写《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21-2016)。

3.14问题及处理意见:填写检验中发现的缺陷的位置、程度、性质的描述及处理要求,必要时可附图附页,也可以直接注明见某单项报告;如有监控使用或报废情况,在此填写监控及报废依据。

3.153.16,级的,允许3.173.183.1844.1。

4.2填“不明”4.34.44.5填“不明”4.6填“不明”。

4.7制造规范:制造本台设备所依据的规范和标准的国别、年代和标准号等。

一般填写“产品质量证明书”或设备铭牌中写明的制造规范。

如无设计资料铭牌的,填“不明”。

4.8制造日期:本台设备的制造或出厂日期。

如无设计资料铭牌的,填“不明”。

4.9安装单位:承担本台设备的安装的单位全称。

4.10投用日期:本台设备开始运行的日期。

如不能查明的,填“不明”。

4.11容器内径:图纸上标注的容器主体公称内径。

按“产品质量证明书”中“产品技术特性”的内容填写。

如无设计资料的,填“不明”。

4.12容器高(长):图纸上标注的容器主体高度或长度,按“产品质量证明书”中“产品技术特性”的内容填写,应做单项选择。

如无设计资料的,填“不明”。

4.13容积(换热面积):根据容器的结构填入设备的公称容积或换热器的公称换热面积,按“产品质量证明书”中“产品技术特性”的内容填写,应做单项选择。

如无设计资料的,填“不明”。

4.14最大允许充装质量:本台设备规定的最大充装重量或图纸上标明的公称充装重量,一般按容器总图或竣工图上内容填写,如无设计资料的,填“不明”。

(液化气体储存容器填写),。

4.15安装型式:填写“立式”或“卧式;保温绝热方式:填写石棉、岩棉、珍珠岩、真空粉末等保温绝热方式。

4.16支座型式:支座的结构型式,如支承式、鞍座式、裙座式、悬挂式、转轴支承式、支脚式、圈座式、框架式、立式支承式、卧式支承式等型式。

4.17材质:分别说明筒体、封头、夹套、换热管、内衬所用材料的牌号。

按“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材质证明单”的内容填写。

如无设计资料的,填“不明”。

4.18厚度:分别说明筒体、封头、夹套、换热管、内衬厚度尺寸。

按“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材质证明书”的内容填写。

如无设计资料的,填“不明”。

4.29设计压力:设计时对壳体、内筒、管程、夹套等所依据的压力值。

按“产品质量证明书”中4.204.214.224.234.244.254.264.2755.1《固5.25.26、壁厚测定原始记录填写:按《壁厚测定原始记录及报告填写说明》7、壁厚校核报告填写:7.1壁厚校核部位:进行壁厚校核的具体部位,如筒体、封头、夹套等。

7.2最高工作压力:本设备运行时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或为本次检验核定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

7.3实测内径:经实际测量的本设备的内径。

7.4实测最小壁厚:由壁厚测定得到的欲校核部件的最小壁厚。

7.5材料许用应力:为欲进行强度校核部件在工作温度时的材料的许用应力值,一般参照该容器的设计规范取值。

7.6腐蚀裕量:为到下一次全面检验时此设备的腐蚀量的理论值或实测值。

7.7焊接接头系数:局部探伤的焊缝,进行强度核算考虑的必要修正系数,参照GB150标准取值。

7.8封头形状系数:根据封头的形状对计算进行修正,参照GB150标准取值。

7.9工作温度:本设备运行时的温度。

7.10校核选用标准:按设备的制造标准、制造年代、制造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校核标准。

一般按该容器的设计规范,如规范不明,可用我国相应的现行标准。

7.11校核参数取值说明:应根据设备状况、使用条件等因素对校核的参数进行必要的选取或修正,并说明其依据。

7.12壁厚校核计算:依据《固容规》和GB150进行。

写出校核计算的公式及过程。

7.13校核结果:对计算结果予以说明,并对本设备的壁厚“满足”或“不满足”至下一个检验期的使用给出结论。

强度校核专指对均匀腐蚀而言,局部腐蚀的处理按《固容规》第8.5.7的规定分别处理。

8、安全附件检验报告填写:8.1安全附件检查内容:型号、数量、安装位置、检验有效期等。

8.299.19.29.49.69.79.89.99.109.119.129.131010.110.1.110.1.210.1.310.1.410.210.2.110.2.210.2.110.2.210.310.3.1真空泵型号:略。

10.3.2抽真空时间:为抽真空所用实际时间。

10.3.3罐内真空度:抽真空后罐内的实测真空度。

10.3.4置换介质:进行罐内空气置换的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

10.3.5置换压力:罐内充入置换气体后的压力。

10.3.6排放后罐内压力:罐内充入置换气体并排放一定量的气体后,罐内剩余气体的压力。

10.3.7罐内气体含氧量:经置换后的罐内气体的实测含氧量。

10.4腐蚀介质含量测定:10.4.1介质名称:容器内盛装介质的名称。

10.4.2腐蚀介质成份:容器内的腐蚀性介质的主要成份。

10.4.3腐蚀介质含量:容器内腐蚀性介质占全部介质的百分比。

10.4.4腐蚀速度:容器内腐蚀性介质对容器内壁的腐蚀情况,按每年腐蚀掉的内壁厚度计算。

10.4.5腐蚀机理:形成腐蚀的主要原因和过程;如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10.5其它检验、检测:上述表格没有列入的检验检测项目的检验过程和结果的详细叙述。

10.6检测结果:本页中各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或说明。

11.适用范围:压力容器首次检验、定期检验报告以及原始记录的填写。

二、壁厚测定原始记录及报告填写说明1、测量仪器型号:略。

2、测量仪器编号:略。

3、测量仪器精度:略。

4、耦合剂:测厚时使用的耦合剂,包括水、机油、甘油、工业浆糊等。

5678910、应。

1112123456789101112、焦点尺寸:X射线管的焦点有效尺寸。

13、胶片类型:实际使用的胶片型号。

14、底片黑度:底片的实际黑度范围。

15、检测标准:本检验使用的检测标准的标准代号。

16、检测比例:指检测实际达到的检测比例。

17、检测部位:描述在设备底片的布片位置。

18、一次透照长度:指采用分段曝光时,每次曝光所检测的焊缝长度,对于不同的被检对象和透照方式,本栏填写应注意以下各点:18.1壳体分段曝光时(包括局部检测和100%检测),一次透照长度的最大值可按透照厚度比的要求,根据板厚、L1(焦距)、直径、照相质量级别等计算求出,实际采用的一次透照长度小于等于这个最大值即可。

18.2中心法周向曝光时,各处透照厚度一致,此时该栏目填写每张底片对应的焊缝长度(一般为底片两搭接标记之间对应的焊缝长度)。

18.3对于接管焊缝检测、分段透照时,对双壁单影根据分段方法算出每段焊缝外周长填入;双壁双影二次透照,填写1/2焊缝周长;椭圆一次成像时,填写管外周长。

19、缺陷位置:在底片上有效部分划一中线并将其分成四等分,底片被分成八个部分,用此来标注缺陷在底片上的位置。

20、缺陷性质及缺陷尺寸:说明底片上缺陷的属性和程度。

21、评定级别:根据NB/T47013.2-2015标准由探伤人员评定的最高级别。

22、评片结果:22.1压力容器依照《固容规》由检验人员评定安全状况等级;22.2压力管道依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由检验人员评定安全状况等级;22.323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1压力容器依照《固容规》由检验人员评定安全状况等级;18.2压力管道依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由检验人员评定安全状况等级;18.3锅炉依照《锅规》等由检验人员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19.检测人员:检测人员与资格。

20.审核:审核人员及资格。

五、磁粉检测记录和报告填写说明1、检测仪器型号:略。

2、检测仪器编号:略。

3、磁粉类型:包括黑磁粉、红磁粉、干磁粉等。

4、磁悬液:包括水悬液、油悬液。

5、灵敏度试片:试片有A型-1试片、A型-2试片、A型-3试片、A-15/100、A-30/100、A-65/100、C型试片等。

6、磁化方法:有磁轭法、线圈法、通电法、触头法、导体法、电缆法等。

7、提升力/磁化电流:提升力是指磁扼法时,电磁扼的最大提升重量;磁化时,仪表指示的电流值。

8、热处理状态:包括正火、回火、淬火、退火、调质、消除应力热处理、未热处理等。

9、喷洒方式:磁悬液的洒布方式有喷、浇、浸的方式。

10、检测标准:本检验使用的检测标准的标准代号。

11、检测比例:指检测实际达到的检测比例。

12、检测部位及缺陷位置示意图:描述检验的范围、缺陷的具体位置。

13、缺陷性质:指线性或圆形缺陷等。

14151616.116.216.317181234567min。

78910111213、检测结果:13.1压力容器依照《固容规》由检验人员评定安全状况等级;13.2压力管道依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由检验人员评定安全状况等级;13.3锅炉依照《蒸规》等由检验人员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