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分析张敬民(华中科技大学)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技术扩散和技术模仿诸环节。

国有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理解和正确运用技术创新的本质内涵,从而在技术创新中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 技术扩散、技术模仿ANA LYZE R OUTE OF TECHN OLOGICA L INN OVATION OF STATE-OWNE D ENTERPRISEZhang Jingmin(Hua Zh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s oul of a nationality,als o is the basic m otive force of a enterprise survive and develop.The techno2 logical innov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mainly embady in autonom ous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nd technolgical im2 itation.S tate-owned enterprise proceeds from one’s own actual condition.do what is appropriate and discard what is inappropri2 ate,understand and correct apply essential intension of us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us prom 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KE Y WOR DS S tate-owned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technological imitation0 前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单元和技术创新主体,国有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技术模仿,可以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缩短国有企业赶超世界先进的时间。

在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有企业应直面现实,准确定位,选择并确立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路径。

笔者拟从自主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技术模仿三个层面展开探讨,分析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1 国有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111 自主技术创新的定义自主技术创新是企业瞄准市场的潜在机会,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费用更低、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生产经营系统,在推动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研发的同时,开辟新市场、建立新组织的活动,包括科技、组织、商业、金融、人与自然、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综合过程。

该定义包括了技术、组织、管理、以人为本及“绿色技术创新”等内容,是广义上的自主技术创新。

112 自主技术创新的分类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状况看,自主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理念创新。

产品创新是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内在价值的有效增值,即产品的推出和现有产品的改进。

过程创新又称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的革新,包括新工艺、新设备、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表现形式大多为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等。

理念创新是在技术创新中充分考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绿色技术创新”。

理念创新是一种超越商业价值的技术创新,表现为把技术创新不仅放到人与自然关系层面,而且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单一的经济学、管理学、技术学、生态伦理学层面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层面予以考察,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有利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有序,有效克服技术创新可能造成的异化现象。

从技术变化强度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来看,技术创新又可分为根本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

根本性创新是对技术有重大突破的创新,它在一段时间内引起技术体系或产业结构的变化。

这类创新的产生是人类科学知识不断积淀和长期探索的结果,能为生产活动提供“技术轨迹”或“技术范式”。

渐进性技术创新是对已有技术的改进,引起渐进的连续性的创新活动。

这种创新既可以是产品创新,也可以是工艺创新,通常发生在已有的根本性创新 2006年 8月 河 南 冶 金 Aug. 2006第14卷 第4期 HE NAN MET A LLURGY V ol.14 N o.4联系人:张敬民,硕士,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收稿日期:2006—2—19所提供的技术轨迹或技术范式内。

113 自主技术创新的意义对有国企业而言,自主技术创新是国有企业实现内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承担社会责任、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重要手段,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完善的推动力,在我国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循环经济道路,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具有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自主技术创新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而且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召唤。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一方面,自主技术创新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发展模式,而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

另一方面,自主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世界竞争形式发生了改变,以往物的竞争变成了人才的竞争,经济、军事的竞争变成了科技创新的竞争。

国有企业必须勇于承担责任,明确自主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和具体举措,把发展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114 技术创新的条件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需要一系列因素的支持。

其中主要因素有三:企业家、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体系。

创新精神作为企业家最鲜明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企业家成为自主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导者。

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企业家具有超乎常人的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睿智的思考和果断的决策,使企业家能够从长远利益和国家政策出发,准确把握新产品的潜在市场,从而积极有效地调配企业资源,建立激励创新的组织机制,为自主技术创新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具体实施依赖于企业的人力资本。

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是实现自主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力资本是国有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

当国有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时,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体系的建立则成为自主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依托,保证团队和个人技术创新的连续性、深入性、规范性。

2 国有企业的技术扩散211 技术扩散的定义国有企业的技术扩散是指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政府组织向相关产业推广,或通过市场渠道向潜在使用者传播的过程。

它是技术创新活动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获得高额经济收益和广泛社会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国有企业,一项创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往往以非线性形式实现。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市场基础不稳固、企业经营灵活性较差、模仿生产的风险较高、收益不确定性较大等因素影响,技术创新的扩散速度较慢、范围较小。

同时,技术创新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创新企业出于保持行业间优势地位考虑,人为制造技术壁垒,加大了其他企业获取新技术的成本。

随着技术创新活动的普遍展开,新技术的标准化程度日臻成熟,采用新技术的企业不断增多,提供给潜在采用者的技术信息和学习资料更加丰富,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新技术的风险和成本,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范围不断扩大。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技术创新成果,潜在使用者日益减少,技术扩散趋于饱和,扩散的速度也随之放慢,并最终完全停止。

因此,在国有企业,技术扩散的过程呈平置的“S”形曲线状。

212 技术扩散的分类从范围上分析,国有企业的技术扩散分为企业内扩散、行业内扩散、行业间扩散和国际间扩散。

在同一行业的扩散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最常见形态。

尤其是对于有较强行为属性的专业技术的扩散,主要在政府职能部门或行业内部进行。

当技术创新是通用技术,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时,扩散将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行业内部而会通过产业链渗透或延伸到其他行业,技术创新的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果更为显著。

一般而言,与具体产品有关的专有知识的溢出常常受到一定限制,具有公共产品特征的一般性技术知识较容易扩散。

从主观上分析,技术扩散既包括有意识的技术转移,又包括无意识的技术外溢。

技术转移是技术通过某种正常途径从供给方转移、转让给需求方,并被需求方接受的过程。

转移方式分为有偿的和无偿的。

技术转让的具体途径可分为:技术许可证协议、出售、转让技术专利、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技术援助等。

从需求方来看,则是一种技术引进行为,主要表现为:引进设备、购买专利、与供方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

与技术转移相比,技术外溢则产生技术创新企业或拥有者的外部行为,是一种非自愿或非正常的技术扩散。

拥有新技术的企业无法从这种扩散行为中获得经济效益,而技术接受企业从中受益匪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外溢有其二重性。

有些可能给技术拥有企业造成一定损失,使其失去技术垄断地位,但同时促进了・45・ 河 南 冶 金 2006年第4期社会效益的提高和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

单纯从技术拥有者的经济利润角度考察,技术外溢是技术拥有者企业的损失,是不可忽视的“跑冒”。

但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角度考虑,只有有回报的技术外溢,能给社会技术进步以推动作用,该问题的存在应视为正常社会现象,不应横加指责。

3 国有企业的技术模仿国有企业要赶超世界一流,技术模仿可谓是用时短、见效快、投资少的办法之一。

技术模仿虽然是一种技术跟随行为,但是,与技术扩散相比较,技术模仿企业的主动意识和被模仿对象的目的性更为明确。

311 为什么要开展技术模范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长期维持技术创新领导者的地位。

一是技术创新的风险较高,使得创新产品的成功率较低。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的基础性研究中,成功率仅为5%,技术开发的成功率为50%左右。

而且开发的时间不确定,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二是技术创新的高昂经费投入,单家企业通常选择与企业关系密切的某些项目研究开发。

三是科学知识的快速积累使得越来越多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被用于应用性开发,一家企业很难独自垄断行业、产业间的技术创新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