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考试:江财宏观经济学————————————————————————————————作者:————————————————————————————————日期:23江西财经大学06-0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05033A 授课课时 :48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适用对象:本科一、名词解释(每题 2分,共10分)国民收入 边际储蓄倾向 通货膨胀缺口 公开市场业务 充分就业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30分)1、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投资乘数值为A 、4B 、5C 、0.2D 、0.8 2、 在一个四部门的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包括A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B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口D 、 工资、利息、利润、地租和税收 3、 政府税收乘数的绝对值A 、 等于政府支出乘数B 、 等于政府转移支出乘数C 、 大于等于政府支出乘数D 、 小于政府转移支出乘数 4、 IS 曲线右边表明产品市场不均衡,其不均衡的状况是 A 、AE<NI B 、AE>NI C 、AE=NI D 、无法确定 5、 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是A 、 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B 、 部分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率C 、 法定准备金制度和公开市场业务D 、 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6、 货币需求A 、 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与利率成正比B 、 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C 、 与收入水平成反比,与利率成正比D 、 与收入水平成反比,与利率成反比 7、 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A 、 IS 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越无效B 、 IS 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越有效C 、 IS 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越无效D 、 IS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越无效 8、 在短期内,减少政府支出会导致A 、 均衡价格水平上升,均衡产量下降B 、 均衡价格水平下降,均衡产量上升C 、 均衡价格水平下降,均衡产量下降D 、 均衡价格水平上升,均衡产量上升 9、 通货膨胀按程度的不同为A 、 温和的通货膨胀B 、奔腾式通货膨胀C 、超级通货膨胀D 、以上都是 10、 凯恩斯对失业的解释被称为4A 、 技术失业论B 、高工资失业论C 、货币失业论D 、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11、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以上三种需求相同 12、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以通过( )A 变动法定准备率B 变动再贴现率C 公开市场业务D 以上均是 13、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B.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D.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14、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A 、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B 、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C 、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D 、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15、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A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 、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 、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 、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都不变 三、作图题(每题 7分,共21分)11、 用AE-NI 模型图示并说明通货膨胀缺口12、 用四方图推导:在两部门模型中,自发性投资增加对IS 曲线的影响 13、 图示并说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四、简答题(每题 7分,共21分)14、 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有哪些主要观点?15、 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如何使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6、 政府支出增加为什么会引起“挤出效应”?五、计算题(每题 9分,共18分)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 8Y d ,投资支出I=50, 政府购买G=100,政府转移支付T R =40,税收T=250,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均衡的消费;均衡的储蓄(2)投资乘数、政府购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乘数。
(3)同时增加100个单位的政府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有何影响? 2、1.假设某经济具有以下经济关系:C=130+0.5 Y d Y d =Y- T X I=200-600r G=112 T X =20 M S/ P 0=300 M D/ P 0=50+0.5 Y-600r 求:(1)IS 和LM 函数;(2)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3)若G 增加10个单位对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有多大的影响;5一、名词解释(2*5=10分)1、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2、边际储蓄倾向:指居民收入每变动一单位时的居民储蓄的变动额(即MPS)3、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水平时的国民收入而形成的缺口,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5、充分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二、单项选择题(2*15=30分)1-5: B B B A A 6-10:A C C D D 11-15:C D B A A 三、作图说明题(3*7=21分)1、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水平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而形成的缺口,或者说是指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既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差额,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就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价值,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中,社会已没有可以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资源不可能再增加实际产出,所以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经济面临上涨的压力,经济将在高于充分就业收入的名义水平上均衡。
当经济实现均衡时,如果均衡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如果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失业缺口 (图略)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图略) 四、简答题(3*7=21分)1、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的一些主要观点: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点(一).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 (二).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三).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总之,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1)萨伊法则;(2)利率灵活变动性;(3)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总之,古典的就业和生产理论认为,市场经济由一只"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不仅仅是指商品价格,还包括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工资)和资本的价格(利率)——在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使得所有市场出清,经济处于,至少是接近于充分就业状态,其理论基础便是萨伊法则和价格灵活变动性. 因此,他们提倡,"自由放任"(Laissez ~ faire)式的宏观经济政策.62、存款准备金政策⑴含义: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创造能力,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②在经济萧条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扩张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创造能力。
再贴现政策⑴含义及内容: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其内容主要包括:调整再贴现率;规定可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的票据的资格。
②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可降低再贴现率来促使经济复苏。
公开市场政策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通过买卖或卖出有价证券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经济繁荣时卖出有价证券;经济萧条是买进有价证券。
3、所谓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经济学理论中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导致私人投资的下降,因此,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总支出并没有增加,即政府支出的增加把一定量(甚至全部)的私人投资挤掉了。
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提出IS-LM 模型,将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结合起来。
根据这一模型对挤出效应的解释是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IS 曲线上移,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将导致投资减少。
与挤出效应概念相对应,在经济学理论中还有一个挤入效应的概念。
所谓挤入效应,是指在考虑投资组合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可以导致投资增加的一种情况。
五、计算题(2*9=18分)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 8Y d ,投资支出I=50, 政府购买G=100,政府转移支付T R =40,税收T=250,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__;均衡的消费__;均衡的储蓄__(3分)(2)投资乘数__、政府购支出乘数__、税收乘数__、转移乘数__。
(3分) (3)同时增加100个单位的政府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有何影响?__(3分) 答(1)410、290、110; (2)5、5、﹣4、4; (3)1002、1.假设某经济具有以下经济关系:C=130+0.5 Y d Y d =Y- T X I=200-600r G=112 T X =20 M S/ P 0=300 M D/ P 0=50+0.5 Y-600r 求:(1)IS 和LM 函数;(3分)(2)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3分)(3)若G 增加10个单位对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有多大的影响;(3分)7答案(1)IS :Y=864-1200r LM 函数:Y=500+1200r(2)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r=0.15,Y=680(3)r=0.156,Y=687;r 和y 都提高了。
江西财经大学06-07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试卷代码:05033B 授课对象 :本科生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适用对象:财经类专业本科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区域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
(2分)2.投资乘数:一个单位的自发投资增量所引致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量。
(2分) 3.边际持币倾向: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国民收入而引起的货币交易需求的增量。
(2分)4.挤出效应:增加政府支出后导致利率上升进而挤走私人投资,从而均衡国民收入不变。
(2分)5.经济周期:亦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的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