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

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与依据第一节编制说明第二节编制依据第三节施工管理目标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第一节工程概况第二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第一节总体施工方案第二节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场计划第三节劳动力安排计划第四节施工总平面布置第四章施工准备第一节组织准备第二节场地准备第三节材料准备第四节技术准备第五章工程施工测量第一节施工测量要求第二节施工测量放线方案第三节平面控制测量第四节高程控制测量第五节主要测量仪器设备第六节测量质量保证措施第六章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第一节人工挖孔桩工程概述第二节人工挖孔桩工艺流程第三节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第四节施工技术要求第五节质量控制措施第七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第一节质量目标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第三节质量保证措施第八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二节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第三节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第四节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五节保卫及消防措施第六节安全生产保障措施第九章施工总进度计划第一节综合管理目标第二节施工部署第三节施工进度计划第四节工期的保证措施第十章施工总平面图第十一章主要物资进场计划第十二章环境保护措施第一节场地污水排放第二节防尘措施第三节弃土措施第四节施工降噪第五节其他环保措施第十三章特殊情况施工措施第一节雨季施工措施第二节炎热气候的施工措施第三节夜间施工的技术措施第十四章文明施工措施第十五章工程验收与竣工资料整编第一节工程验收及资料提交范围第二节工程验收资料整编第三节工程竣工资料整编第十六章工程保修第十七章完工清场及与地下室施工单位配合第一章编制说明与依据第一节编制说明我公司从施工方案,人员配置,机械配备、材料供应和工程服务等方面全力以赴,精心施工;我们将会将本工程列为本公司的重点工程,以雄厚的企业整体实力为依托、为后盾,优质高速地完成本项目工程,交出让业主满意的精品。

在施工中,我们将以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为宗旨,本着对业主高度负责的态度,按40天的节点控制工期进行合理安排部署,使施工忙而不乱、成本最低、效力最高、质量最好;同时在施工中,我公司将从业主利益出发,积极以质量监督部门配合,协调好内外关系,通过有效的对工序、材料、人员进行控制,不仅保证工程质量,而且保证安全文明施工得到有效保障,通过有效的环保措施,使声、光、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创建安全文明的施工模范工地。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性文件,编制时对人工挖孔桩工程的施工工期、质量目标、项目管理机构设置与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技术措施、安全、文明施工及降低成本、推新技术等诸多因素做了充分考虑,突出了科学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第二节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4)《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9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BJ18-96);(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2);(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330-2002);(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921);(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95-99);(1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04-93);(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JGJ46-88);(1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107-87);第三节施工管理目标1、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并通过备案,保证资料齐全完整。

2、工程进度:满足业主节点要求的40天规定内工期完工。

3、安全生产:防止重伤,杜绝伤亡。

4、文明施工:达到株洲市级文明安全工地,通过做好现场规划管理,使场地、场貌达到一流水平。

5、降低成本:通过优化方案,使总工程投入量少,通过成本划分、分析、控制管理,使本工程最大限度,合理用工、用料,进而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把一个优质高效的工程回报给社会。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第一节工程概况中国铁建•荷塘星城二期4#地下室桩基工程施工场地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大坪路。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描述的地质情况及上部结构荷载分布情况,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

桩端持力层为(3)-3中风化泥质砂岩。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 1m。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1.1条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第6.0.11条之规定,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1条之规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中国铁建·荷塘星城二期4#地下室(含9#、10#、11#楼)的桩基础工程施工,本工程设计人工挖孔桩共计700根,其中抗拔桩98根,桩型D1、D3、D4、D5、D6、D7、D8、D9、D10、D11、D12,单桩最大荷载分别为1780KN--9413 KN,护壁砼分别为C25,桩芯砼分别为C35,有效桩长约为 6.0--7.0m,且有效桩长不小6m,抗拔桩有效桩长不小于 6.5m。

第二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查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特征,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全风化泥质砂岩;强风化泥质砂岩;中风化泥质砂岩。

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评价标准,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受环境类型影响,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受地层渗透性影响,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地下水对外露钢结构件具有微腐蚀性。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第一节总体施工方案3.1.1 概述1、根据桩基础施工平面布置图,将现场分为3个施工段,分别为A-F轴、F-P轴和P-W轴,详见后附施工平面布置图。

2、人工挖孔桩拟安排120套施工机架,每架2人,负责五个,个别六个孔桩的施工,钢筋加工设在现场的北侧,由场区内道路运输至施工现场。

3、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保证成桩质量,桩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车进行浇筑,桩护壁混凝土采用人工现场搅拌,在现场布置三台400L强制式搅拌机供使用。

4、护壁模板采用拼装式模板,便于装拆和上下倒运。

5、中风化砂岩采用风镐或爆破掘进,强风化岩石采用风镐掘进。

6、在现在场地分别设置纵横互相贯通的排水沟,汇通经沉淀后再排到捞雨河。

7、在桩施工期间,利用个别先期施工的桩作为降水井,使现有的地表水通过渗透、汇集,以保持桩施工干作业成孔和施工安全。

如出水量较大,则采用四周开挖2~4个降水井集中排水。

第二节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场计划第三节劳动力安排计划第四节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同时反应出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企业形象最直接的表现,所以规划一个比较合理的施工布局,并且严格进行统一管理,为节约人力、物力和文明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也是确保施工进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3.4.1 施工平面布置的内容1、场区外临时施工道路进场后,按照平面图中,把已规划好的施工道路先铺300mm厚道渣,再铺100mm厚的碎石后压实,该道路作为运输干道,场区内施工道路东西方向设置两道,宽度4.5m;南北方向每18m设置一道施工道路,宽度4.5m;做法同场区外临时施工道路。

2、临时电布置本工程现场用电主要为生产用电。

本项目的施工临时供电直接接现有电设施再接至总配电箱,采用5根10mm2绝缘铜芯导线,配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布设,引至现场各建筑物边上。

施工区域内的临时线路按施工需要采用电缆线搭接,并且必须架空。

3、通讯由于工程地点移动通信信号良好,日常通信可以移动电话解决。

并配备对讲机,用于测量中使用。

4、其他临时设施食堂、厕所、办公室及宿舍主要集中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5、临时生产、生活区布置根据工期要求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生活区包括食堂、办公室、宿舍、厕所等必备生活用房均租用当地民房。

生产区根据工程需要设钢筋加工厂、砼搅拌站、料场、仓库。

临时生产、生活区在不影响施工进展的前提下,结合平面规划和实际情况,经反复比较后决定。

6、施工现场打围,为保证施工安全,本工程拟采用封闭施工,四周打围。

3.4.2 施工管理方面1.为减少各种材料的运距,避免无效劳动力,有效组织现场平面作业,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确保做到文明施工,施工平面管理工作设有专人负责,划片包干管理,未经现场负责人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

2、现场所有施工道路应做好路基,排水沟要用水泥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要加强对排水沟的管理,保证排水沟的畅通,不得任意挖沟阻碍交通和排水通道。

3、设立现场领导小组,现场领导小组是现场施工生产的指挥中心,办公室内挂有工程进度网络图、设备、劳动力调配图,气象统计表及质量控制图等,做到施工现场有条不紊,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运转。

4、对整个现场的布置和保持,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督促并落到实处。

第四章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组织准备、场地准备、材料准备、技术准备、资源准备、场外协调工作准备及试验准备等。

这些工作,有的必须在开工前完成,有的则可贯穿于施工过程中进行;第一节组织准备1、劳动力资源准备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特点,为确保工期,对劳动力资源作出分批进场计划并落实到位,对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施工技术交底。

现场分别设置成孔组、钢筋组、砼施工组、电工及后勤组等几个专业施工组。

2、机械设备准备根据施工方案中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作出分批进场计划,安排组织机械进场。

详见附表: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第二节场地准备1、施工前做好与临近厂矿企业及居民的协调工作,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既方便施工又不影响地方利益。

2、主动与当地水电部门、市政部门及运管部门联系,以保证能正常的用水用电,且能满足道路的畅通。

3、试验准备签订合同后,立即对工程所需各种原材料、填方材料取样试验,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进行各种标号的砼配合比、钢筋及其它材料试验,符合要求并经监理确认后用于工程施工。

第三节材料准备1、建筑材料要求(1)、砂:当地中细砂,细度模数不大于0.9,含泥量不大于3%,有害物质不大于1%;(2)、水泥:使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有出厂合格证及实验报告;(3)、碎石:20-40mm,为坚硬无风化、无裂痕的岩石,当地石场采购;(4)、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2、合理安排材料为保证工程的连续进行,根据材料计划与材料库存、施工进度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作出科学计划、合理安排,从材料上充分保证工程进度需要,做到不积压但又满足施工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