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研活动材料

教研活动材料

在参与中成长,在互助中发展
——城镇小学一片区联片教研活动总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追求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如何达到高效更是各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各学校硬件、软件、师资、生源等各有不同,教学发展不均衡,难以发挥最佳优势。

联片教研恰好能够集合片内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了深入落实镇赉县“联片教研活动”所提出的目标任务,我们一片区遵循活动计划,以“促进课改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交流合作、共同提高”为目的,本着从实际出发、为实践服务的原则,以每学期开学初、学期末相关的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追求高效课堂,搭建成长平台”教学研究活动。

创设了同伴合作、互动教学研究的情境,创设了教师间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

现将我们在开展活动中的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一、措施得当保实效。

为实现联片教研活动的规范化、长效化管理,2010年3月初,我们片区几所学校的领导在实验小学召开了联片校会议。

会议确立了城镇小学一片区联片教研领导机构,明确了联片教研的具体实施、过程指导以及相关的协调与管理工作。

充分整合片区内各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各种力量,促使学校和教师能够有效投入到联片教研之中,提高工作效益:依据现状,确定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模式;从解决片区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重点研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将片区的活动主题确立为“追求高效课堂,搭
建成长平台”;采取“集中教研、分散活动”的策略,通过骨干示范、主题研究、专家引领、成果展示等形式,扎实开展教学研究。

片区内每所学校确定了一名主抓副校长,全面负责组内联片联络、协调工作。

通过QQ群交流本校实际情况及需要改进之处,共同研究确定学期教研活动内容,组织好本校承担的教研活动。

让联片校在理念碰撞与信息共享中扬长避短,追求高效课堂,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理念升华奠基石
教师要发展,质量要提高,首先要用有扎实、先进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实践,才能运用理念去精心设计教学,才能正确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教学行为。

因此,结合教学实际,关注教师教学理念的培训,就成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是充分学习了学科课程标准,并对学段教学要求反复研讨,为教学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各校年级学科组根据学科教学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自发组织教师一起进行研讨交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利用联片教研活动的时机,广泛推广本校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及时交流、互通信息。

联片教研活动逐步走向学科化、常规化、自发化,教研真正成为了教师教学、科研的需求,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由主动参与到主动组织,理念提升的奠基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三、活动载体促发展
活动是教研工作最合适的形式与载体,能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相互交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我们先后三次开展了“追求高效课堂,搭建成长平台”的教学研究活动。

第一次:初步尝试——为教研搭建平台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过发现,虽然课堂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还很多,离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有很大的距离。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片区组织教师开展了“怎样引领学生真正积极的、热情的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的有效性”的大讨论,在教师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有效意识”。

2010年11月由基地校实验小学牵头,以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数学广角”为内容,组织了一次数学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实验小学青年教师上了两节常规课,按照自己的理念尝试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针对授课情况,与会教师从面临相同、相似的问题入手,结合教学理念进行分析比较教学行为,探讨了如何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二次:扬己之长——为互动提供载体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如果我们的教学研究能够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引导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而且带普遍性的问题展开研究,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就一定能极大地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

片区以开学初的集体备课为契机,围绕“深入钻研教材,追求高效课堂”这一主题开展活动,旨在以课堂展示为载体,让执教者用课例来诠释自己对主题的认识,进一步解读教材、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帮助教师内化课标理念。

2011年3月15日,采取“集中教研、分散活动”的策略,实验小学、庆余小学、新兴小学三校同时开课。

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年
级教学优势,承担不同内容的教学任务,选取了优秀的青年教师做课,分别讲授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内容。

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主题深入钻研教材,熟悉课标,依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广泛搜集资料,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的深度和宽度得以实现,“有效教学”这一主题得到了明显展现,辐射作用得以体现。

本着“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的活动模式,教研课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本学科本年级教师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如何解读教材,驾驭教材,增加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构建课堂,促进教师成长”进行了热烈地研讨,畅谈了各自的感受。

既对可取之处给予肯定,也谈了不同的设想,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讨的氛围。

本次“联片教研”不仅有效地增进了片区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强了校际之间的研讨交流,同时也促使教师真正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

第三次:案例分析——为反思提供样本
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都会有故事发生,都会形成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案例”。

这些案例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蕴含着教育哲理,能够引发教师的思考和讨论,能更直接地促进教师成长。

但是大多数教师不重视、不撰写。

原因有二:一是忙于教学没有时间,二是不知怎样撰写。

所以,我们结合教师发展需求及教学研究现状,确定了“教学案例分析”活动主题,目的是想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活动,给同行提供借鉴,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的认识能力、捕捉撰写能力、正确的分析能力。

2011年12月,活动在实验小学如期进行,采取教师个人案例展示,片区教师分组研讨分析的形式进行,县进修学校领导、教研员、片区成员校校长以及
五十多名老师参加了活动。

来自四所学校的八位老师从三个学科,八个方面进行了案例展示。

他们立足课堂实践,对自己在识字教学、作文教学、图形教学、计算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回顾,阐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反思。

“教学案例分析活动”,让教师认识到教学案例的重要性,只要倾心关注课堂,敏锐观察,细心捕捉,一定会有精彩的案例,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总之,联片教研活动打破了校际壁垒。

不仅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还提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平台;不仅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还让教师在浓郁的氛围享受教研!今后我们要拓宽交流途径,将大型的研讨与小型学科教研相结合,用典型课例进行引领,充分利用片区QQ群加强网络教研,多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实现跨学校、跨学科、跨时空的网上教研,真正收到实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