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8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8


神经元
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神经元 突起
轴突:一根,把冲动传离细胞体, 传到神经末梢
树突: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 向细胞体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 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它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
L/O/G/O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陈奕 2010.10.12
本节聚焦
•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系统的结构
➢脑:位于颅腔中
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神经系统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
大脑(有尿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脊髓 (排尿中枢) (运动神经)
效应器
资料3: 有些人由于外伤等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
儿那样尿床的情况。 资料4:
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 排出尿液。
讨论
1、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 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不同? (提示:排尿神经中枢的控制)
2.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
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 神经冲动传导C 方向(横向箭头麦示传导方向)。其中正 确的是( )
L/O/G/O
神经系统的结构
➢脑:位于颅腔中
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神经系统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
各级中枢示意图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冲动 实验现象
+
+
a
图1
b
+-
+-
a
图3
b
刺 激
+-
+
+
+-
a
图2
b
a
图4
b
结论: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
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1)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内负
外正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 思考与讨论:
推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 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如果不能,可能是 怎样传递的?
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总结兴奋传递过程:
突触小体 电位变化
电信号
释放递质
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 电位变化
电信号
4、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兴奋的传导类型比较
类型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方向
动外,还具有 语言、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该机功能。
(一)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 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 类的听、写、读、说。
大脑皮层与语言功能有关的特定区 域称为言语区。
案例解读
资料一
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保尔·布洛卡在巴黎召开的人 类学会议上,公布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病例:病人能听 懂别人讲话,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同别人交流思想,可 是说话非常困难,只能说一个“Tan”字。对病人进行检 查,结果一无所获,病人与讲话的有关肌肉和发音器完 全正常。
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等
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最高级中枢)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 脑干
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

维持身体平衡、调节随意运动 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
下丘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

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 中枢
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平衡等
脊髓
缩手反射中枢、膝跳反射
中枢、排尿中枢等
器五个部分。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
神经元
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称神经细胞
神经纤维 由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 轴突外 的髓鞘构成有髓鞘纤维。
神经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成的膜, 就成为一条神经
• 兴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 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 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病人死后解剖检查发现,他大脑左半球的额下回后 部(S区)有病变,这个病变部位正好位于大脑皮层控 制口咽肌运动的区域之前,显然与口咽肌完成发音和说 话动作有关。
2、有些患者出现材料3的患者出现不受意识支配的 排尿情况,是哪里出了问题?
3、这些材料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何联系?
•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 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到位于脑的高级中 枢的调控。
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
调节机体的基本活动

材料分析
资料1: 尿在肾脏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
当膀胱内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尿意。控制排 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 资料2:
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 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
排尿反射的反射弧
• 感受器
传入神经
(膀胱)
(感觉神经)
巩固与复习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 作用,使各个 器官、 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 状
态叫做稳态。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 3.实质:内环境的 每__一__种__成__分_和 理化性质 保持
相对稳定状态。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 高级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 平衡的中枢)
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 的低级中枢)
下丘脑
(调节体温、 水盐平衡和内 分泌的中枢, 参与生物节律
的控制)
脑干
(有调节呼吸 、心血管运动 等维持生命必
要的中枢)
第一运动区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结构名称
主要神经中枢
功能
大脑
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习、
(3)传导与恢复 恢复
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 或球状小体
2、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 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 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触突
3、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双向 1
单向
形式
局部电流的形成
神经递质的扩2 散
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
突触
3
速度

4

5
其他
在同一细胞内电信号 在不同细胞间,依靠于电 的传导,不能间断 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换
习题
1、递质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B A、 突触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B、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C、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D、 突触小体 突触间隙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