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一、 真核细胞分裂类型有丝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二、 概念有丝分裂: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针对体细胞)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a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的分裂。
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 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染色体数目=着丝点的数目染ft 单体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 方,一条来自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父方和母方) 八1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前)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图为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 交叉互换(在四分体时期)3_ b 分裂期b_ a 分裂间期(染色体=DNA+蛋白质)X,Y 不同),一条来自父 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后)=2条染色体 =4条染色体单体 =4个DNA 分子 =8条脱氧核苷酸链=1个四分体三、各分裂期特点及分裂图象比较 _________________减1(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每对染色体散乱在纺锤体中央,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交叉互换前期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膜仁消失现两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减n (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形态数目清晰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为0膜仁重现失两体,细胞质均等分裂同源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染色体整齐排成两排),与减I前期一起叫'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向两极的染色体上都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质均等分裂,1个初级精母细胞7 2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形态数目清晰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为0膜仁重现失两体,细胞质均等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7 4个精细胞四、数量变化及其曲线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 N A 、染色单体数目变化为依据,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2N , DNA=2N 贝U有丝分裂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色体2N 2N 2N 4N 4N--2N DNA 分子2N--4N 4N 4N 4N 4N--2N 染色单体0--4N4N4N有丝分裂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母 (卵母)细 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卵母)细胞)时期间期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一 染色体数 亦亠刖闫BN嬴工衣分劉宁宁染便体数WDXA 数「可 新 中 巨末人前 中 乏 耒丿 时期VV■减戴第一次分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分裂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解判断方法:1. 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主要找到形状大小一般相同,颜色不同的)2. 有同源染色体的,看同源染色体是否发生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同 源染色体分离等等)如果有行为变化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则为有丝分裂3. 从图解式角度认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根据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行“三看”图形 注:若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开,则只看细胞的一极。
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为奇数,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而且细胞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如果染色体数为偶数,则进行第二看。
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 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 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如果有同源染 色体存在,则进行第三看。
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上述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厂奇数战数口J 且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厂无同源染色S減口4、从细胞分裂结果来认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1 )看子细胞数目。
1)有丝分裂的结果产生 2个子细胞;2)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4个精细胞; 3)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2)看子细胞的形态变化1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相同; 2)精子形成过程需要经变形阶段;染〈偶数 色 '同f 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3卵细胞的形成不经变形阶段,但型体大六、细胞分裂中几个概念的分析1、基本概念理解(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相互配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不同的一般指性染色体,如X、Y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减数分裂中精(卵)原细胞和初级精(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在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和极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在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始终存在。
(2)染色单体:在间期染色体复制以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质丝,连接在一个着丝点上,每条染色质丝成为一个染色单体。
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单体都是形成于间期,但有丝分裂消失于后期,减数分裂消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3)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2、几种数量关系(1 )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的着丝点数目为依据,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个染色体。
(2)染色单体数:若有染色单体,则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为零(3)DNA分子数:若有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4 )三者之间的关系染色体复制后7 着丝点分裂前:染色单体数= 2倍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其他时期: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0;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5)细胞数目关系1个精原细胞7 1个初级精母细胞7 2个次级精母细胞7 4个精细胞7 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7 1个初级卵母细胞7 1个初级精母细胞+ 1个极体71个卵细胞+ 3个极体七、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体产生配子的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种类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精子或卵细八、疑难点辨析1,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2,减I末期模仁重现,但染色体并不解旋成染色质3,减n (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间期,直接进入前期没有DNA复制,但又中心体倍增。
4, 精子或卵细胞的来源问题(个体染色体组成 AaBb )① 两个精子染色体组成相同(如 Ab, Ab )—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Ab② 两个精子染色体组成“互补”(如AB, ab )――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AB, ab ; 同一个精原细胞(AaBb③ 两个精子染色体组成有相同也有“互补”(如AB, aB )――来自同一个体AaBb 的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④ 两个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相同(如 AB AB )――来自第一极体(AB⑤ 两个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互补”(如AB ab )――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 AaBb 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 两个第二极体染色体组成相同和互补(如 AB, Ab )――来自同一个体AaBb 不 同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5, 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子细胞名称:③ 减n 产生的是:精细胞或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或第二极体产生精细胞或第二极体一产生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如i 叫(% )产生次级精母细胞产生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①有丝分裂:体细胞②减I 产生的练习: 1. 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 染色单体和DNA 分子数依次是: A . 4、8、8 B . 2、4、8 C . 8、 2. 已知某植物种子胚乳细胞中含有 18个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形态清晰且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 别是: A 6和 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 ( ) 16、16 D . 8、0、8 该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根尖生长点某细胞 此时细胞内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个数分 ( ) D 、 24和 48 6; B 、18 和 36; C 、12 和 24; 3. 一个卵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其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和实际种类是( B 8 和 4 C 16 和 2 D 8 A 16 和 1 4. 某高等生物的体细胞中的 DNA 含量为2n ,则它的精原细胞、 胞、精细胞及精子中的 DNA 含量应依次为: A 2n , 2n , 4n , n , n C 2n , 4n , 2n , n , n 5•—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 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4n , 2n , 4n , 2n , ) 和2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 ) n , n n , 2n B n , D n , 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DNA 分子数分别是 ( ) A 4,8,8 B 6. 某生物有四对染色体。
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A . 1: 1B . 1 : 2C . 1: 3 7. 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能产生极体的生物是( A.雄鸡 B.玉米 2, 4, 8 C 8, 16, 16D 8, 0, 8 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 其中一个次级精母 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 ( ).0: 4 ) C.变形虫 8. 基因型为AaBbCc (独立遗传)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 卵细胞的种类数比为( ) A.4 : 1 B.2 : 1 C.1 : 2 D.1 : 1 9. 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 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A. 2种和B. 4种和C. 2种和D. 8种和 D.母牛 2种 2种 4种 4种 (A Z/«\B〃b IV丿AB Ab 、aB 、ab 。
若不考虑交 10.从某动物产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个,经测定基因型分别为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 B. 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 AB 、ab 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D. AB 、Ab 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11. 如图1所示为动物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 2所示的四个精子, 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 B ①③个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 _____________ 图2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处于图1中的BC 段,图2中 _ 细胞处于图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______________ ,该细胞处于 ___________ 分裂的 _________ 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O14.(2014 •江苏,28)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