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三、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
(4)、假定在事故必然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预先采取的 预防措施,来有效控制事故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 造成的损失和事故造成的后果。
预防:是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是应急管理的最高境界。应急预防的工作方法:
(1)危险辩识;对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辩识。 (2)风险评价;结合实际,对所有危险源进行评价,从
项目经理安全生产继续教育之(二)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2019年9月
目录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概述。 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任务。 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 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依据。 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法律责任。 六、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七、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 八、安全生产应急演练。 九、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步骤。 十、事故现场紧பைடு நூலகம்救护基本方法。 十一、常见事故的现场救援措施。 十二、应急救援装备的选用原则和要求。 十三、常用应急救援装备。 思考题
程,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 事故应急措施; 按检查制度控制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发现问题,并如实做好记 录; 安排用于配备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经费、保证 安全投入;
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法律责任
发生事故单位负责人应及时报告、立即组织救援、事故调查期 间不得擅离职守;
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依据
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 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企业应急预案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 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
四、相关制度: 集团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 各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事故应急救
步行动提供分析依据; (2)趋势分析:对险情事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提出针对
性的、科学可行的措施; 启动应急预案:按程序执行预先制定的措施、救助人员,消除
险情。 救援行动;按应急预案预先制定的程序、方法、措施,有组织、
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进行救援行动;
三、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
应急预防有二层含义: (1)、预防事故发生;(2)、假定事故发生,预先拟定要
采取的措施,避免事故恶化或扩大。 应急预防的四种情形: (1)、事先进行危险源辩识和风险分析、通过预测可能发
生的事故、事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尽可能地避免事故的 发生。 (2)、深入实际,进行预急专项检查、查找问题,通过动 态监控,预防事故发生。 (3)、在出现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消 除事故的发生。
二、应急准备: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 的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应急准备的主要内容有: 预案编制:是应急准备的第一步,有了完善的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物资保障:进行人员、物资准备,为应急救援的具体实施
提供保障。 应急培训:通过培训学习,确保指挥者指挥得力,救援者
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依据
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技术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 GB/T29639-2013) 规 定 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程 序、内容和要素的基本要求,应急预案编制的框 架等。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 练的目的、原则、类型、内容和综合应急演练的 组织与实施要求。
六、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应急准备;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发挥作用,取 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与否。应急准备室根据应急策划的结 果,针对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具 体包括:
(1)明确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 (2)应急队伍的建设; (3)应急人员的培训; (4)应急物资的准备; (5)信息网络的建立; (6)应急预案的演练; (7)公众应急知识的培训; (8)签订必要的互助协议等。
六、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2、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方针与原则:预防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
应坚持“防为上、救为下”的方针,单位自救和 社会就援相结合的原则; 应急策划;依法编制应急预案,并满足应急预案 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要求; 主要任务是 (1)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估; (2)明确预案的对象; (3)评估企业应急资源与应急能力现状; (4)依法编制;
熟练操作,面临危险着有效逃生。 应急演练: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熟练操作,大大提高应
急救援能力。
三、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
三、应急响应:是在事故险情、事故状态下,在对事故情况进 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为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和影响,有关 组织或人员按照应急救援预案所采取的应急行动。
应急响应的主要工作方法: 1、预警事故的处置; 2、事故发生的处置; 1、事态分析 (1)现状分析:对险情,事故初期状况进行现状分析,为下一
事态控制:通过救援行动,使事故状态得到控制,事态不 会扩大或恶化,特别是不会发生次生事故,具备恢复常态 的基本条件。
四、应急结束:通过按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和措施开展应 急救援工作,使事故中受伤害的人员得到救护,事故现场 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已经消除, 经指挥机构批准,救援行动结束。
进行救援,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4、依靠科学、专业处置:按客观规律办事,不盲目蛮干,
避免引发次生事故。
基本任务: 主要包括应急机构和队伍的建立,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
物资、装备的保障,应急演练,事故救援等。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概述
内涵:根据事故控制原理,风险大小是由事故发 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决定的。事故可 能性越大,后果越严重,则事故的风险就越大。 因此、控制事故风险的根本途径有二条:第一条、 预防防止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 而达到降低事故风险的目的。(理论与实际的差 别)。
六、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应急恢复;通过救援行动,事故后果和现场状况 得到处理,可能导致次生事故的隐患已消除后, 组织恢复生产,以减少损失,弱化事故产生的不 良影响,使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
现场应急行动结束后,转入开展事故处理及事故调查或配 合事故调查工作。
五、应急恢复:通过救援行动,事故后果和现场状况得到 处理、恢复生产,以减少损失,弱化事故产生的不良影响。
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依据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标准与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七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
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依据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规定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和实施的一系
列基本要求。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应急 预案培训工作,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 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处置方案。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 规定了事故报告的相关要求。要求事故单位负责 人应当在接到事故信息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 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事故报告的信息应当 及时、完整、准确;
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 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七十九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 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 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 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 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 常运转。
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基本任务
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与抢险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减轻危害:把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
位,始终坚持“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
面,便于统一调动资源,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3、快速反应、属地处置:时间就是生命,在最短时间内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概述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概述 概念: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为了迅速、有效的应对可能发
生的事故灾难,控制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而 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预防、 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 。 特点:应急管理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是 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应急管理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 贯穿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四个阶段,各阶段有明确 的目标和管理内容,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的应急思想。 意义:立足于防范事故发生,以人为本,科学救援,最大 限度降低事故损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 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第二条、应急管理:坚持“日常防范,险时救援” 的原则,首先立足于防范事故发生、着重做好事 故预警,加强预防性安全检查、做好隐患排查整 改等工作、加强预警、发生事故后要及时启动应 急救援预案,及时救援,控制险情,减少损失。
三、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
一、应急预防:是从应急管理的角度,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或 恶化而做的预防性工作。
款、治安处罚等; 法律: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六、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一、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基本知识 1、应急预案的分类: 综合预案: 是生产企业的整体预案,从总体上综合阐述事故处理的方针、
原则、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预防、 响应的措施,应急物资、设备配备,外部救援资源准备,预案 培训演练等主要内容,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某种特定危险的 特点,针对具体事故类别(如坍塌、中毒等而制定,要明确救 援程序,人员分工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是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现场处置措施: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编 制的针对特定场所的具体应急措施(可进入专项预案)。 常备预案:(综合预案、专项预案) 临时预案:(大型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