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文化底蕴成就文化作文——如何在作文中显示文化底蕴写作目标:1、积累古典诗词、历史典故,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2、能在作文中灵活地引用诗词、历史故事等。
一、阅读下列章文段,并选择其中两段进行点评。
1、深秋时节,我又要与您离别!看街道旁一棵棵俯仰生姿的法国梧桐飘零几片枫叶,我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心情,只能悲哀道出“朝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手握着您“砂纸”似的手,心头涌起万般心絮:“落叶归根”,叶儿感恩于送它叶汁的树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感恩于送走它的大海母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种子感恩于播种它的农夫。
2、乌江畔的垓下,你送别虞姬,将你的战马推下竹筏,你回想起亲率江东八千子弟灭了秦朝,你回想起破釜沉舟的那次战役,你回想起当初鸿门宴时没有听从亚父的劝告,杀了刘邦,导致了今天的垓下之围。
你痛恨刘邦的卑劣,四面楚歌葬送了你西楚霸王的英才伟志,在一片如潮的冲杀声中,你砍倒几名汉军将士,远远目送你的宝马已渡过江心。
你满目荡漾着悔恨,提剑划向自己的脖颈,一注热血直冲天空!乌江的水,感慨横生的水,爱恨交织的水!3、告别了古典文学,如今的我极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文学。
我喜欢余秋雨的文字,真诚且壮美。
《行者无疆》是一种高远的理想;《千年庭院》则是一个王朝的背景;《山居笔记》焕发着智慧的光芒;而《文化苦旅》带我追寻了中国的文化,同时也引发了深沉的思考:文化啊,历史,难道寻找你的道路真是如此艰难吗?我不禁与余先生产生了共鸣!感谢余秋雨的文学,让我由感性渐渐趋于理性,我希望我也能成为一名思考者。
4、当年唐山,天地不仁,生灵涂炭。
悲歌彻地,血染尘寰,军民鱼水,相濡以沫,奋展人力要胜天。
30年后,新城崛起,废墟不再。
你的评点:二、合作探讨如何在作文中显示文化底蕴三、试试你的文化底蕴1、补充下面空白处的内容你是一道风景线,你有陆游的爱国情怀;你有李商隐的细腻情感;你有。
2、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仿句:。
3、刘文准备写篇文章,中心是“做坚守正直之人”,可是他却为选取素材而发愁,你能帮帮他吗?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
四、范文阅读心动在唐诗间手中诗册还未翻开,一汩怦然心动的感觉已悄悄溢出胸口,荡涤我的思绪……——题记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荡涤着一个盛世的唐朝,于是令华人为之一振的唐装才重回到我们的衣柜,中国节才重回我们的裙袂。
唐朝的月明——慰藉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
于是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寞。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明月光依旧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女的牵挂,在捣衣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之人。
月让我怦然心动,原来月是人们情感的慰藉。
……唐朝的烈洒——销愁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
三杯通大道,一斗会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何,临月把酒酹江。
醉里挑灯受创,醉卧中人皆宠辱偕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酒,让我怦然心动,原来此刻你已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唐朝的诗人——清高。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弯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
饮出一位唐代诗坛的谪仙,舞出一颗大唐前的剑胆。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褒名,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从此你踏遍故国山水,纵情天地之间。
诗人,是你让我怦然心动,因为你是不羁的旅客。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沏一杯菊花茶,品一品这令我怦然一动的唐月,唐酒,唐人,思绪在此刻飞扬......五、我来挑战记叙文如何列写作提纲学习目标:1.认识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性。
2.掌握列作文提纲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比较下列两组写作提纲,说说第二组好在哪里。
题目(一):那一次,我忘不了段落:(1)开头。
(2)忘不了的经过。
(3)结尾。
题目(二):我的外公中心:用三件事说明年近古稀的外公是个珍惜时间、酷爱学习的人。
主体:(1)开头:写暑假中我随妈妈去看望三年来未见面的外公(略写)(2)主体:①外公立体利用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了看书等四件事(以描写亲眼见到的动作、神态为主——详写)。
②外公把妈妈寄来买皮袄的钱买了书(以描写亲耳听到的语言为主——略写)。
③外公教育我从小要认真读书(以描写语言、神态为主——略写)。
(3)结尾:写外公与领导人的合影和他所得到的奖状,进一步抒发我对他的热爱和尊敬(采用侧面描写)。
二、归纳列写作提纲的方法。
三、请给下面这篇文章列一个写作提纲。
我的课余生活除了紧张、疲劳的课堂生活外,我还拥有轻松、愉快的课余生活。
那丰富多彩课余生活,充实了我的人生,引导我在人生的轨迹上前进。
每天晚饭后,我喜欢独自漫步在操场上,迈着轻盈的步伐散散步,放松一下紧张了一天的神经。
漫步在校园的花草边,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百合的高洁、玉兰的娇美、秋菊的淡雅,还有玫瑰的浓郁,我会轻轻地说:生活真是美的。
我用真诚去热爱周围的五颜六色,欣赏身边的姹紫嫣红,获得内心的一份充实、一份快乐。
拥抱着绚丽多彩的世界,获得大自然给予我的无限温柔,我不禁从内心发出:哦,我属于大自然!散步之余,我喜欢潜身于阅览室。
我在这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我在这时代的窗口里窥探,看社会,看人生;我在这心灵的世界里沉思,读风读雨读感情。
充满乐趣的读书生活,充实了我的人生。
节假日,我更喜欢登山。
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应当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检阅自己,去拥抱森林,汲取绿的营养,去丰富人生。
东摩天岭自然是我的好去处。
一大早约上好友,一路奔波一路歌。
可真正开始爬山了,就顾不上欢歌了,有的竟然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但情致所致,我们并不叫苦。
不是有人说过:“没有攀登的人生是虚幻的人生”吗?我要说: “没有攀登的人生是无为的人生。
”当我跌倒了,我会毫不犹豫地爬起来,穿过荆棘向上登。
登上峰顶南天门后我才理解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蕴。
有人曾说过:“攀登者,你的名字叫勇敢”。
虽然我够不上这骄傲的称号,但我走的是一条男子汉的路,踩着生活的节奏,把握自己的命运,攀缘希望的高峰。
我的课余生活,是一片绿叶,是一支歌,是一首诗。
(摘自中学生《轻松作文》)四.检测训练请以《我们班的男生或女生》为题写一篇作文,请先列出写作提纲。
富有厚重的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叫做“文化作文”。
中考作文的文化底蕴,就是指考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文化素养、文化精神和文化品位等等。
一篇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中考作文,可以表现出考生深邃的思想,可以迸发出考生胸中的激情,可以激发起阅读者对审美的共鸣,可以使阅卷老师感受到考生的深厚的文化积累。
正因为如此,文化作文才备受青睐,屡获高分。
请看来自2007年中考作文文化底蕴出彩报告:1.融入诗词底蕴,以显示丰厚的文化积淀。
诗词底蕴是指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作佳句于文章之中,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使作文在考场上鹤立鸡群。
如福建宁德中考满分作文《感谢你的背影——致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深秋时节,我又要与您离别!看街道旁一棵棵俯仰生姿的法国梧桐飘零几片枫叶,我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心情,只能悲哀道出“朝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手握着您“砂纸”似的手,心头涌起万般心絮:“落叶归根”,叶儿感恩于送它叶汁的树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感恩于送走它的大海母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种子感恩于播种它的农夫。
小作者引用灵活,文采飞扬。
小作者灵活自如地引用了诗词,且与叙述语言融为一体,使得文章语言诗意而灵动,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展示了考生深厚的语言功底,提升了文章的品位。
文苑奇葩里的诗词,犹如一束束芳香艳丽的花朵,灿烂了阅卷教师的眼睛。
2.注入历史底蕴,以增加厚重的历史感。
历史底蕴是以厚重的历史积累作为强大的写作之源,以典型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材料,将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结合,表达作者对话题或事物的深刻看法。
我们同样通过中考作文的片断来感受历史底蕴之美。
如山东滨州中考满分作文《让水永驻心中》中写道:乌江畔的垓下,你送别虞姬,将你的战马推下竹筏,你回想起亲率江东八千子弟灭了秦朝,你回想起破釜沉舟的那次战役,你回想起当初鸿门宴时没有听从亚父的劝告,杀了刘邦,导致了今天的垓下之围。
你痛恨刘邦的卑劣,四面楚歌葬送了你西楚霸王的英才伟志,在一片如潮的冲杀声中,你砍倒几名汉军将士,远远目送你的宝马已渡过江心。
你满目荡漾着悔恨,提剑划向自己的脖颈,一注热血直冲天空!乌江的水,感慨横生的水,爱恨交织的水!小作者妙将史实融入文中。
作者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是比较深刻的,在文中巧妙地融入了“垓下悲歌”这个历史事件,并从这事件中都找到了水的作用和意义。
历史给人深思,历史给人启迪,关注历史,从历史的血库里提取文化基因,让人在你的文章中感受到历史的底蕴之美。
3.渗入文学底蕴,以增添飞扬的文采。
文学底蕴是指文章从古今文学作品中吸取素材,或扩展细节,或演绎情节,或新编故事,以表达新的主题。
如福建宁德中考满分作文《感谢文学》中写道:告别了古典文学,如今的我极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文学。
我喜欢余秋雨的文字,真诚且壮美。
《行者无疆》是一种高远的理想;《千年庭院》则是一个王朝的背景;《山居笔记》焕发着智慧的光芒;而《文化苦旅》带我追寻了中国的文化,同时也引发了深沉的思考:文化啊,历史,难道寻找你的道路真是如此艰难吗?我不禁与余先生产生了共鸣!感谢余秋雨的文学,让我由感性渐渐趋于理性,我希望我也能成为一名思考者。
小作者用灵动的语言进行诗意的表达。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满分作文,考生紧扣“感谢文学”行文,这里写“感谢余秋雨的文学”,“让我由感性渐渐趋于理性”,行文自由灵活,穿插巧妙。
灵活的引用,不仅增加了文章语言的诗意和韵味,巧妙地展示了考生宽广的阅读视野,也增加了文章的厚实的底蕴,使文章蕴涵隽永,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文学魅力,永远都会像七色彩虹一样明丽、灼艳,让我们从中深深地感受着文学艺术的真诚、丰赡与纯尚。
4.嵌入民俗底蕴,以凸现民俗的地方魅力。
民俗底蕴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精炼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富有较强的民俗文化气息。
如甘肃兰州中考满分作文《兰州的韵味》中写道:提起兰州,人们首先会赞美兰州的牛肉拉面。
清代诗人张澍就曾这样赞美“马家大爷牛肉面”:“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
”凡是来兰的朋友,都要尝一尝这独具特色的牛肉面。
“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是牛肉面的五大特色,也是衡量牛肉面质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