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目前初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低,分析其原因并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教师;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10—01
毋庸讳言,目前初中课堂教学的状况是令人堪忧的。
不说别的,只说“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减负”口号年年喊,但学生的负担就是减不下来。
学生学习苦得不得了,教师教书也无论如何轻松不起来。
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效益问题,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和无法回避的。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当然与教师教得认真不认真,学生学得努力不努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绝对不是成简单的正比关系。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很多喜人的变化,但限于教师的理念和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误区和不足,有待于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有效的体现
(一)学生主体性
在课堂上,一切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形式最终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衡量这些方法手段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
同样,检验课
堂教学互动是否有效的标准首先是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主动、自发、自愿,并有高品质的思维活动,甚至产生很多创新性、独特性的观念和问题。
(二)教师引导性
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大撒把”,信马由缰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或者被动地被学生牵着走,以致于偏离教学目标。
在互动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教师对课堂的高超的驾驭,即巧妙、正确的引导,让课堂总体按照设定的目标前进,同时也不忽视学生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和发现。
(三)民主和谐性
成功的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在愉悦而充满求知探索欲望的氛围中,师生交流融洽默契、生生互相学习和促进,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没有做作和生硬的感觉,既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实施,教师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部署,让课堂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四)激趣愤悱性
要让学生真正被吸引到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建设,教师首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
其次是通过高质量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对其他学生的见解提对不同意见进而引发讨论、争论、辩论。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激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自然而然就形成有效教学互动。
二、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一)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
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
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二)应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
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
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尊重学生,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互动的实施环境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
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如何才能充分交流,除了观察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外,教师还应在课外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其学科之外的特点和表现,也达到增进感情的目的。
在上课之前,教师还可采取进行小测验、找少数学生谈话等方法了解学生认识和能力水平,也可征询少数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建议,通过这些措施,必然能更充分了解学生,使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得到保证。
在课堂上,教师传授教学内容
和指导学习方法时尽可能传播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
另外,还有两种重要的交流形式是眼神和肢体。
三、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东巧.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2] 杨世江.浅谈初中高效课堂数学的构建[j].群文天地,2011(8).
[3] 贾红涛.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