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上海车牌拍卖新政策的看法

浅谈对上海车牌拍卖新政策的看法

浅谈对xx车牌拍卖的一些看法
xx编辑:
xx
众所周知,上海车牌有着全世界最贵铁皮之称,自从实行拍卖制度以来,价格一路飙升,为平抑价格,政府屡次修改拍牌规则,实际效果却不理想。

对此作为云车网的一名,对上海车牌拍卖制度提出几点看法:
一、需带2000元现金购买投标书,投标书及额度证明不做遗失处理
首先,参加沪牌竞拍,需带好用户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另加2000元现金去购买投标书。

为什么不能简单点,直接让需要拍牌的用户网上登记或者凭有效证件来发放投标书?
用户的额度证明不慎遗失了,却不能做遗失处理,请问为什么不能做遗失处理?话说我遗失了一张一分钱都没的银行卡,难道银行不给我挂失?不给我补办?更何况现在我是花了七八万,这算不算是一种霸王条款?
二、参与拍牌必须出价,出价必须交付100元
以前拍牌,用户完全可以按照当时的价格情况来做选择,如果价格过高,可以不出价,等下个月再拍。

但是现在,你只要想拍牌就必须要出价,就必须交这100元。

根据
2014年2月份的上海拍牌情况来看,参与拍牌的人数为45000人左右,换句话说也就是45000人就是45000万,而牌照才7400张,中标率只有
16.7%。

拍中的用户也就算了,而没中的用户呢?这100元不就打了水漂了?虽然100元不是什么大数目,我们也姑且不去探讨这每个月几百万资金的去向,可参加拍牌必须出价、必须交付100元的规定是否合着理呢?
三、设立全年警示价
今年上海车牌拍卖实行了新的政策——全年警示价,今年私人额度拍卖全年的警示价为72600元。

设置警示价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车牌最终的成交价,但我认为这个政策存在着问题。

第一,警示价的出现直接让拍卖的性质变了味。

拍卖顾名思义价高者得,而目前的政策已经完全违背了拍卖的初衷。

第二,造成每月的拍牌人数屡破新高;刚需用户始终拍不中;贷款购车的客户银行没法放款,买了车却提不了,4S店也不能回笼资金,形成一个三角死结等等。

第三,加剧了代拍和二手牌市场的混乱。

屡拍不中的焦急情绪导致刚需用户的心里失衡,纷纷去找拍牌公司,代拍车牌的价格从900—1000元涨到了现在的2000—3000元起,甚至5000元都有,有的干脆直接收二手牌,又导致了二手牌的价格创出历史新高。

最后,我个人建议,我们上海是不是应该考虑学习下广州的政策,开放摇号加拍卖的两种模式,让刚需用户去竞拍,而不是很急的用户去摇号。

这样既能缓解刚需用户迟迟拍不到牌造成的各种尴尬,又能控制住车牌的价格并打压代拍和二手牌市场,何乐而不为之呢?
以上言论仅为我云车网的个人观点,欢迎各位的批评指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