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介绍

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介绍


硅酸盐水泥熟料:
凡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 融所得的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 称为硅酸盐水泥熟料。
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凡天然的或人工的以氧化硅、氧化 铝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原料,磨成细粉 和水后本身不硬化,但与气硬性石灰混 合,加水拌和成胶泥状态后,能在空气 中硬化,而且在水中继续硬化的,称之。
2、 标志
水泥袋上应清楚标明:产品名称,代号, 净含量,强度等级,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 者名称和地址,出厂编号,执行标准号,包 装年、月、日。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 水泥还应标上“掺火山灰”字样。包装袋两 侧应印有水泥名称和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 和普通水泥的印刷采用红色。
散装运输时应提交与袋装标志相同内 容的卡片。
七、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1、包装
水泥可以袋装或散装,袋装水泥每 袋净含量50kg,且不得少于标志质量的 98 % ; 随 机 抽 取 20 袋 总 质 量 不 得 少 于 1000kg。其他包装形式由供需双方协商 确定,但有关袋装质量要求,必须符合 上述原则规定。
水泥包装袋应符合GB 9774的规定。
3天 11.0
28天 11.0
32.5
32.5
16.0
16.0
32.5
32.5
16.0
16.0
42.5
42.5
9、碱
水泥中碱含量按 Na2O+0.658K2O计算值来表示。若使 用活性骨料,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 时,水泥中碱含量不得大于0.60%或 由供需双方商定。
五、试验方法
1、不溶物、烧失量、氧化镁、三氧化硫和 碱按GB/T 176 进行。
3、 运输与贮存
水泥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受潮和混 入杂物,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应 分别贮运,不得混杂。
谢谢各位
破坏时的最大应力。
初凝:
水泥加水拌和时到水泥浆 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终凝:
水泥加水拌和时到水泥浆 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 强度的时间。
窑灰:
从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中收 集下的粉尘称为窑灰。
一、定义和代号
1、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 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 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 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 的称I类硅酸盐水泥,代号P·I。在硅酸盐水泥粉 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 矿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2、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 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 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 通水泥),代号P·O。
2、出厂水泥
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 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
3、废品与不合格品
3.1、废品
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 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 均为废品。
3.2、不合格品
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 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或混合材 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量和强度低于商品 强度等级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水泥包 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 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属于不合格品。
3天
28天
17.0
42.5
22.0
42.5
23.0
52.5
27.0
52.5
28.0
62.5
32.0
62.5
品 种 强度等级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抗折强度(MPa)
3天
28天
2.5
5.5
3.5
3.5
5.5
5.5
3.5
3.5
6.5
6.5
3.5
3.5
抗压强度(MPa)
水泥的标号: 是 按 水 泥 28 天 抗 压 强 度 数
值划分的水泥等级标准。
水泥强度: 是指硬化的水泥石能够承
受外力破坏的能力。通常分为抗 压、抗折和抗拉三种。
抗压强度: 水泥硬化胶砂试体承受压缩
破坏时的最大应力。
抗拉强度: 水泥硬化胶砂试体承受拉伸
破坏时的最大应力。
抗折强度: 水泥硬化胶砂试体承受弯曲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 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 %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 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 得超过水泥质量10%。
二、材料要求
1、石膏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 的G类或A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硬 石膏。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 钙为主要万分的副产品。采用工业副产 石膏时,必须经过实验,证明对水泥性 能无害。
是指水泥加水硬化后体积变化 的均匀性。影响水泥安定性的主要 因素是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 其次氧化镁和三氧化硫含量。
分解率:
在煅烧过程总,生料被分解的 C分a比CO称3之量分占解入率窑。生料中CaCO3含量的百
水化:
一种物质从无水状态变成含水状态 的过程称为水化。
水泥的凝结硬化:
水泥加水拌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 浆体逐渐失去流动性、可塑性,进而凝 固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化体,这一过 程称之。
120万t以上,不超过1200t为一编号; 60万t以上至120万t,不超过1000t为一编号; 30万t以上至60万t,不超过600t为一编号; 10万t以上至30万t,不超过400t为一编号; 10万t以下,不超过200t为一编号 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当散装水泥运输工具的容量超过该 厂规定出厂编号吨数时,允许该编号的数量超过取样规定吨数。 取样应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 样品,总量至少12kg。 所取样品按本标准第7章规定的方法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 包括需要对产品进行考核的全部技术要求。
4、窑灰
应符合JC/T 742 的规定。
5、助磨剂
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助磨剂,其加 入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1%,助磨剂须 符合JC/T 667的规定。
三、等级强度
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分为:
42.5、42.5R、52.5、52.5R、62.5、62.5R。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分为:
32.5、3Leabharlann .5R、42.5、42.5R、52.5、52.5R。
2、活性混合材料
符合GB/T203的粒化高炉矿渣,符合 GB/T1596的粉煤灰,符合GB/T 2847的火 山灰质混合材料。
3 、非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指标低于GB/T 203、GB/T1596、 GB/T2847标准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以及石灰石和 砂岩。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 超过2.5%。
四、技术要求
1、不溶物
I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 0.75%。
Ⅱ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 1.50%。
2、烧失量
I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0 %,Ⅱ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 3.5%。普通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5.0%。
3、氧化镁
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宜超过5.0%。如果水泥 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 允许放宽到6.0%。
活性混合材料:
指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以及兼 有火山灰性和水硬性的矿物材料。水泥胶 砂28天抗压强度比≥75%的为活性混合材 料。
非活性混合材料:
指活性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潜在水 硬性、火山灰性材料,还包括石灰石、砂 岩等不具备活性的材料,在水泥中主要起 填充作用,而又不损害水泥的性能。水泥 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75%的为非活性混 合材料。
8、强度
水泥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 折强度来划分,各强度等级水泥的各龄期强度 不得低于下表数值:
品 种 强度等级
42.5

42.5R

52.5


52.5R

62.5
62.5R
抗折强度(MPa)
3天
28天
3.5
6.5
4.0
6.5
4.0
7.0
5.0
7.0
5.0
8.0
5.5
8.0
抗压强度(MPa)
5.3 以水泥厂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 告为验收依据时,在发货前或交货时买 方在同编号水泥中抽取试样,双方共同 签封后保存三个月;或委托卖方在同编 号水泥中抽取试样,签封后保存三个月。
在三个月内,买方对水泥质量有疑 问时,则买卖双方应将签封的试样送省 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水泥质量监督 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
4、三氧化硫
水泥中的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5、细度
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普通水 泥0.08m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0%。
6、凝结时间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 min,终凝不 得迟于6.5 h,普通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 min, 终凝不得迟于 10 h。
7、安定性
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国家水泥标准介绍
【标准号】 GB 175-1999 【标准发布日期】 1999-07-30 【标准实施日期】 1999-12-01 【标准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二OO五年十一月
名词解释
f-CaO: 在熟料中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
状态存在的氧化钙称为游离氧化钙。
水泥的安定性:
2、比表面积按GB/T 8074进行。 3、细度按GB/T 1345进行。 4、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按GB/T 1346进行。 5、压蒸安定性按GB/T 750进行。 6、强度按GB/T 17671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