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北伐战争-课件
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4.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建 立后,继续北伐。 1928年6月,北伐军 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1928年底,张学良宣 布“服从国民政府, 改易旗帜”。南京国 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 统一。
想一想: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 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辉煌壮烈 的篇章,却因为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 破裂也使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 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课堂小结 准备
国共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建立
目的:
国 民 革 命
1924-1927
高潮—— 北伐战要战场: 进军: 广东
福建
湖南湖北 浙江
江西 上海
南 京 国 南京 民 政
胜利进军原因:
府 成
失败:
标志: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立
失败原因:
(1927.4.18)
练一练
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
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C)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
7.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
要原因是(D)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有何联系?
黄埔军校培养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蒋 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 惊中外的“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大肆屠 杀革命进步人士,叛 变革命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1927年4月 地点 南京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 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 齐奋斗
第1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合作探究(一) 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材料,思考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国民材党料方一面
中材共料方二面
“要┅┅师国命的共,军国救┅┅,民斗力和使阀盖我民活断党争量他他是今党党它无方屡补合痛没日今正,成面遭充作切有革后在 就 就:失。认出。需命之堕。孙败护识路孙要,革落”中,法到的中新非命中山迫运依。山的学,—死领切动靠也血俄非—亡导需的军欢液国议孙,的要失阀迎不俄。文因新败打革中实 封 任可为此建务现的反革帝命反工能个革的国京 中 马 须 者人产广命现民不汉 国 团 ,阶生大之状党铁 共 结 才能级一群需比┅路 产 一 能取尚个众要较┅大 党 切 战得未强的。是中强大党一┅国罢 认 可 胜革—大的,个┅现工 识 以 强命—起共以革“有的 到 团 大的中来产应命依的共失 , 结 的胜党目的中党,三败 的 敌利单前党国,自—大, 同 人,枪中社只然—。宣国会有不一使 盟 。必匹言
3.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1924年1月 地点 广州 主要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 内容 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强调反帝
战
吉林
争
辽宁
前
北京 直隶
形
山东
势
河南
安 江苏 上海
图
湖北
徽
浙江
湖
江
孙 南
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传
吴佩孚 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芳
兵力20万
合作探究(二)
思考: 1、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 原因是什么?
北伐作战方针正确 国共合作齐心协力 官兵英勇奋战 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配合
1、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 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 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B)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 D.中共三大的召开
2、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
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统一 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3.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宁汉合流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
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
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
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
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
汪精卫(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民权主义
一般平民享有
民生主义
增加节制资本
二、北伐胜利进军
开始时间
组织者
北
目的
伐 主要对象
战
争 主要战场及战役
英雄部队
主要战果
1926年 广东国民政府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珠江流域
长江流域
北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伐
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