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德育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贯彻“德育无痕,生活德育”理念,实施“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创建“诚信明礼”教育示范学校为载体”的特色德育,把德育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于教育教学。
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育人,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品位和效果,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德育现状
(一)优势方面
1、新学校硬件设施齐备,各种墙体文化、文化石等硬件文化建设布置合理,文明礼仪教育日趋常态化,学生有了一定的文明礼仪习惯。
2、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先后获得省市文明单位和省级平安示范校等称号,客观上对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学校领导层面对德育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二)劣势方面
1、德育工作的方法简单陈旧,方式单一。
未能改变过去以管代教、成人化教育、空洞说教等老一套的方式方法,仍采取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旧模式,德育方式没有创新。
2、德育力量薄弱,德育的主要队伍为政教处、年级副组长和班主任,而我校班主任年龄总体年轻,他们工作热情、积极性高但还缺少班务经验和工作的方法;遇到一些问题无所适从,大部分任课老师的育人功能没有有效发挥。
3、学校德育资源缺乏。
长期以来没有挖掘名人校友,并发挥名人校友对在校学生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
同时,校外德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4、学校无住宿条件: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大部分教师下课后即回家,学生有什么问题很难找到老师解决,特别是一些特殊学生,希望在课后与老师沟通,但没有合适诉说的渠道和途径。
5、学生存在“三多”情况:住校生多(3700多人,占比70%左右);留守学生多(占比50%以上);问题学生多(单亲家庭、体质特异、心理问题等)。
同时,很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成绩不理想,导致行为习惯差,为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工作目标
1、长远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以创新务实的精神,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利用三年的时间逐步构建学生德育日常生活化、德育校内课程化、德育校外社区化、德育资源特色化、德育家庭同步化的德育新格局,使我校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构建有特色的具有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的德育工作框架,确保校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力争学校德育工作达到省级领先水平。
(二)分阶段目标
四、领导组织
组长:叶振兴
副组长:林英良、张拥军、刘河生、汤世德、郭名宾、王日升
成员:刘慧君、陈连明、张凯、郭裕林、徐亚峰、刘倩如、各年级组长
办公室设置在政教处
五、工作举措
(一)信丰二中德育工作三年计划
信丰二中德育工作三年计划
高一: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远大理想和诚信品格,学会与同学相处,懂得并遵守基本的礼仪道德,认识生命的自我价值,有一定的是非观念。
高二: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理想目标有坚定的信念,有较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心胸开阔,自信坚韧,懂得感恩和爱人,爱国爱家乡。
高三:有较强的成人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勇敢坚强面对困难和挫折,具备健康、快乐的心理,理解生命的社会价值,有立志报国的情怀,懂得并遵守公民基本道德。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安排
(二)信丰二中全员育人工作方案
信丰二中全员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一、实施导师制的意义
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转化问题生、学困生、家庭特殊的学生,促进个性差异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导师制”是指教师直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点对点的教育方法。
1、全面推进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理念的“导师制”,它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进
一步提升。
2、实施“导师制”,通过导师与家长的经常联系,有利于增强家校的沟通联系,使得家庭教育得到了加强,家长能及时有效地对子女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这样也巩固了学校的教育效果。
3、实施“导师制”,有效地拓宽了德育的实施途径,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德育管理,做到教师人人参与。
4、实施“导师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成长。
教师作为导师,对社会、学生和家庭有了更深的了解,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二、行动的目标
1、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的管理,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业、品行、心理、生活的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育人作用,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强化全员育人意识,让每一个老师既教书又育人,自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自主开发学科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三、实施导师制的方法和步骤
1、摸底调查
(1)以班级为单位,受导学生名单先由各班主任筛选、提供、填写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主要是临界生、
留守学生、问题生、学困生、单亲或离异等特殊学生等)。
(2)班主任初步筛选后要和科任教师对结对对象再次摸底确认,确定10--15人为重点关注对象。
2、导师的确定
按照师生双向选择,教师优选的原则,以年级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班主任安排、年级组统筹的办法,确定导师结对人选(原则上每位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5人),分别报年级和政教处备案。
3、导师的职责和工作方法
以“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为总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作。
(1)思想引导:导师主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表现,通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及时纠偏,对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诊断分析,启发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导师每月最少找学生谈话2次以上。
(2)心理疏导:导师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导师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励学生自立、自强、自信地走好自己的高中学习之路。
每学期进行二次户外活动(比如小组之间的文体比赛)。
(3)生活指导:导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并随时发现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及时加以帮助。
每月至少深入学生宿舍一次,一学期家访一次。
(4)学业辅导:要求导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次月考后,导师要找学生谈话一次,及时帮组学生分析学情并要与家长联系一次(可与临界生培养相结合),结合学生情况让学生制定一份学习计划。
4、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
学校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三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一是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二是受导学生对导师工作的评价(问卷调查);三是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
(1)学校每学期对学生成长导师进行考核,每学期评出若干名“校级优秀学生导师”,并享受校级综合荣誉。
对成功转化典型特殊学生的老师,可直接定为优秀导师。
(2)学校根据对导师的考核情况记入教师考核。
(三)信丰二中“诚信明礼”养成教育计划
信丰二中学生“诚信明礼”养成教育计划
一、活动目标
通过“诚信明礼”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通过“诚信明礼”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重承诺,讲公德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浓厚书香校园,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信丰二中学生管理条例》等为基本内容,从学生的守时守纪,讲究卫生,礼貌待人,遵守公德,诚实守信,学会感恩,勤奋学习等方面规范学生的日常习惯。
每月的“诚信明礼”专项养成教育如下:
This document was truncated here because it was created in the Evaluation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