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积累汇总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积累汇总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积累中考成绩出问题,不能复查了事 (1)中考成绩出错,要复查追责更要完善纠错机制 (2)民间公益的光环,不能掩饰性侵之恶 (3)性侵不会“挑地方” 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 (4)“怼文大战”提出了社会治理新课题 (4)莫把拍打人偶演员当作小恶而放纵 (5)陪娃追星:参与是了解孩子的重要一步 (6)“网红”产品虚假造势你需要的不只是慧眼 (7)“标配人生”折射人生不易 (8)宠物兜风暴露公务车管理漏洞 (9)长生生物被强制退市可能性不小 (9)网络不能成为赌博活动的法外之地 (10)中考成绩出问题,不能复查了事 7月18日至21日,本是延安市21108名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公布并填报志愿的时间,却因为部分考生质疑成绩有问题而中断。

7月18日成绩公布后,部分考生发现英语成绩与预估分数出入较大,核查后发现确实存在问题,有考生英语成绩误差达41分。

目前,延安市考试管理中心已经查明,出现问题为英语答题卡(小卡)扫描时,1台试卷扫描仪后期发生故障,导致部分考生答题卡卷识别不全所致。

目前,延安市教育局已经决定对今年中考成绩进行全面复查,对出现差错的考生成绩全部予以更正,并将志愿填报时间延长至7月23日晚12时。

总的来说,延安市教育部门的回应和处置还算及时。

即便如此,这次成绩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仍不能被无视。

而在全面复查的过程中,家长们同样有担心的问题。

比如,在中考阅卷过程中,中考成绩有无审查程序、如何进行监督等,这些担心显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如何保障全面复查过程的安全,避免一些人利用这个机会浑水摸鱼修改成绩,关系到复查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同时,阅卷过程中扫描仪发生故障,导致部分学生答题卡识别不全,那么,到底有多少学生的答题卡受到了影响,受到了多大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同样不能藏着掖着,须将详情公之于众。

此次成绩误差,导致的一系列后续问题也需要进行完善。

比如,这次误差波及考生范围之大,是否会影响到分数线的划定等。

这背后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中考的公平公正,以及每个孩子的切身利益。

当地有关部门切忌抱着怕麻烦的心态,以“大事化小,小事化小”的方式来处置此事,否则只会增加家长和考生的疑虑,打乱正常的中考录取秩序,损害中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毕竟,中考事关重大,出现这样低级、严重的阅卷事故实在不应该。

虽然目前官方给出的原因是机器故障,但这么多考生的分数差错这么大,显然无法将责任都推给机器。

这其中,阅卷环节中的责任人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异常,必然有某些环节的失守,是工作人员的失职,都需要进行问责,尽快启动更详尽的调查,严肃追究责任,并重新规范阅卷流程,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杨三喜)中考成绩出错,要复查追责更要完善纠错机制 一言以蔽之,只有完善的审查纠错程序,才能避免考试成绩出错的事情再次发生。

7月18日至21日,本是延安市21108名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公布并填报志愿的时间,却因为部分考生质疑成绩有问题而中断。

7月18日成绩公布后,部分考生发现英语成绩与预估分数出入较大,核查后发现确实存在问题,有考生英语成绩误差达41分。

对此,延安市考试管理中心回复称,经对所有考生英语成绩进行排查,有问题的已经更正并通知到考生及家长,但并未公开具体有多少考生成绩出现问题。

(《华商报》7月24日) 重大考试的试题出问题是一个低概率事件,而在网上阅卷时代,成绩出问题的可能性更小。

中考阅卷分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

客观题直接由计算机完成,一般认为是不会出问题的。

而人工阅卷的主观题则是防范的重点,一般要经过两人以上批阅,如果给分差异较大,还会自动发送给第三人批阅,如果给分还是有问题,那就会提交阅卷组长审核。

据相关报道,“经查证,为英语答题卡(小卡)扫描时,1台试卷扫描仪后期发生故障,导致部分考生答题卡卷识别不全所致。

其他科目答题卡均为大卡,未发现类似情况。

7月19日至22日,市考试管理中心对所有考生英语试卷进行了核查,对出现差错的考生成绩全部予以更正。

”。

从延安市考试管理中心发布的公告来看,出问题的恰恰是被认为“不会出问题”的客观题部分。

向来令人百分之百放心的机器却给人开了一个“玩笑”,导致部分学生的成绩出现几十分的变化,难道仅仅是偶然事件?按常理分析,扫描仪是非常灵敏的机器,只要答题卡卷面略有破损或填涂问题,就会报警卡住,不至于发生故障还能照旧运行。

那么,扫描仪事先有没有被仔细检查以确保正常运行,以及后期发生故障为何没能及时发现? 目前,延安市教育局已经牵头成立2018年中考成绩复查领导小组,市纪委派出市教育局纪工委、市考试管理中心和第三方阅卷技术服务单位参与,抽调人员对中考成绩统一全面复查,填报志愿时间被推迟到7月27日至29日。

面对问题,延安市教育局没有回避而是积极应对,值得称道。

复查问责之余,更值得深入追问的是中考有没有成绩的复查纠错机制。

主观题的评阅需要一审二审乃至三审以上,客观题是不是只要往扫描仪里过一次就好了?银行点钱还要在点钞机里过个两三遍,中考成绩这等大事,能不能由两台以上扫描仪先后扫描?同样,分数的统计是不是也由计算机一次汇总就OK了?有没有校对复审的环节? 一言以蔽之,只有完善的审查纠错程序,才能避免考试成绩出错的事情再次发生。

民间公益的光环,不能掩饰性侵之恶民间公益组织通过道义诉求,汲取社会能量与公众支持,理应对自身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民间公益界出了一桩爆炸性的新闻。

7月23日,一位不具名女生发长文指控知名公益人、“亿友公益”创始人雷闯曾性侵自己。

之后,雷闯发布声明:承认性侵指控,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在考虑向警方自首,并不再担任“亿友公益”负责人。

整个民间公益圈面对雷闯性侵事件,感到错谔和惊讶。

在公众视野中,雷闯是一个不羁的挑战者:他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却在毕业时撕掉了自己的毕业证书,宣布自己走上公益之路;他为乙肝患者3年徒步2500公里,呼吁降低乙肝药物价格。

高大的形象、崇高的反歧视事业、圣徒般的苦修,如今却与猥琐的性侵者联系在了一起。

对于这次画风突变,有人愤怒,有人惋惜,有人为他抢白,有人兴灾乐祸——早知道他有今天。

对于雷闯的争议,源于民间公益的不易,和行为人龌龊形成的鲜明反差。

可怕的是,个别公益组织成员出于小集体的“江湖义气”,选边站队,为雷闯的行为打马虎眼儿,将矛头指向性侵的被害人。

相关的微信截图流传出来后,引发了舆论对民间公益的一波差评。

不因事而废人,不因人而废事。

雷闯之前从事反乙肝歧视的公益事业,的确意义重大,为中国一亿的乙肝人群争取公平就业、就学的机会。

而且,中国民间公益事业这十多年来从零起步、筚路蓝缕,不应该被个别人的恶行所打断,更不能让整个行业承受污名。

将雷闯个人与整个民间公益行业搞捆绑,对性侵行为搞“投鼠忌器”是错误的。

民间公益的光环,也不能出离于法律和道德之外。

民间公益组织通过道义诉求,汲取社会能量与公众支持,理应对自身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民间公益事件是一个需要高度道德感召力的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大V,必须谨言慎行、模范遵守法律,否则,会导致整个组织,乃至中国整个方兴未艾的民间公益事业的信任雪崩。

雷闯践行反乙肝歧视的满满公义,不是其性侵女性的“减罪”借口;民间公益从业人员要珍惜行业的社会声誉,就必须亮出明确的态度,而不是袒护恶行;同理,性侵个案应依法解决,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不该借这个由头向整个民间公益行业泼脏水。

民间公益,“公”是初心,不是小集团的自娱自乐,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但是,需要局内人有这样的公心,也需要领跑者有足够的清醒和自律。

性侵不会“挑地方” 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 面对性侵,不要心存侥幸,社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向其宣战。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为自己和自己想要保护的人而战斗,性侵者就无处可逃。

上一起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性侵案过去没有多久,“性侵”再次成为了舆论场上的关键词。

7月23日,一名女生匿名爆料称,3年前参加一次徒步活动时,抵达北京后,被知名公益人士雷闯性侵。

随后,雷闯通过媒体公开回应了这一指控,表示自己“承认文中事实,愿承担相关刑事责任,正考虑向警方自首,不再担任亿友公益负责人”。

《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和澎湃新闻等媒体都对这起事件进行了报道,受访者们通过交叉证实,基本确认了事件的真实性。

毫无疑问,每一次性侵案的发生,对受害的当事人而言,都是沉重的伤害。

与此同时,此类案件也动摇着社会的道德基础,损害大众的安全感。

每当有性侵案件发生,人们常常试图总结哪些地方是“高危领域”,比如娱乐圈更“险恶”之类。

然而,这样的总结虽然出于善意,但结果上却造成了一种误导:仿佛性侵会“挑地方”,只有部分人才会成为性侵的目标。

但是,这次被曝光的雷闯案,用现实无情驳斥了这种天真的想象。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性侵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这起事件当中,最令人唏嘘的一点,无疑是性侵者雷闯的特殊身份。

作为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雷闯的故事原本十分感人,他曾经以一己之力挑战过时的偏见,成为全国首个拿到食品行业健康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并在之后奋力投身于公益事业,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争取合法权益。

在事件遭到曝光之前,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位曾经的“年度中国正义人物”,竟然会做出如此之事。

人们对公益团体总是抱以美好的期许,认为这样的组织,应该是人人高尚的“世外桃源”。

然而,雷闯的案例却告诉我们,在性侵问题上,可能难有“世外桃源”。

哪怕是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公益组织里,只要存在权力、地位、势力的不对等,性侵就随时有可能降临在任何一个不幸者的头上。

性侵问题其实不存在“高危领域”,性侵者也没有特定的“画像”。

在影视作品和大众的想象之中,性侵者往往是猥琐、阴暗、仗势欺人的中年大叔,但在现实之中,他们却有可能隐藏在任何面目之下。

公益组织里声名远扬的斗士、校园里看似风度翩翩的名师、乃至企业中似乎更像“受害者”的女性上司……都有可能是性侵者,而其侵害的对象,也不分性格、年龄、相貌乃至性别。

面对性侵,不要心存侥幸,社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向其宣战。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为自己和自己想要保护的人而战斗,性侵者就无处可逃。

而如果总认为这样的事情“事不关己”,可以作壁上观,其实就是在纵容罪恶,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受害者。

“怼文大战”提出了社会治理新课题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一个沟通的机制、提供一个沟通的渠道,让大家有地方说话,有地方讲理。

近日,重庆有一个小区发生了一起“怼文大战”,一名年轻父亲接连遇到没套绳的大狗扑孩子,于是在小区内各个电梯旁贴出了“温馨提示”,表示“再遇到有大狗扑我娃儿的,直接打死……”这引起了一些爱狗族的反怼,有人随即发出一篇长文,直言“怕狗可绕行,或去住别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