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自主管理的具体做法及效果

学生自主管理的具体做法及效果

学生自主管理的具体做法及效果丰南区爽坨中学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本着“低起点,小目标,小活动,大密度,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校实际”的原则,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在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工作新思路,发展新举措。

仅就德育工作的创新做法,谈下面几点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开展“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我校的学生自主管理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

一是整个学校层面。

对学校全体学生的管理,自主性主要体现为“学生会抓管理,示范生做示范”的基本工作思路。

依托学生会对各班级开展日常检查,材料积累,结果做为星级班集体的评选依据。

学生会下设两个附属机构,雏鹰广播站和雏鹰文学社,作为学生会的宣传阵地。

二是各班级层面。

落实“班委会+值日班长”的基本管理思路,根据各班班规对整个集体人员进行督导记录,记入班级日志中。

三是学生个人层面。

主要依托“学生周成长轨迹”、“学困生周记——我进步,我成长,我快乐”、“和自己赛跑学生自我教育手册”,引导学生自我设定目标,加强自主管理。

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简表示意:1、学生会管理工作。

学生会成员根据《班级考核方案》,对各班进行全日制监督检查。

晨检、午检加课间流动检,针对“各班出勤、学生礼仪、两操、集会、午自习、卫生”等项目,当天检查,当天存档,每日晚学离校前及时公布。

各项目扣分原因注明,以备班级查询改正。

每两周进行一次汇总,利用升旗集会时间,为“自主管理示范班”颁发流动红旗,并将结果纳入班主任业绩考核中。

2、舆论宣传。

我校雏鹰文学社和雏鹰广播站属学生会的下设机构。

尤其是雏鹰广播站更是学生会管理的舆论阵地。

广播站每天利用大课间时间广播不少于二十分钟。

稿件全部来自广大同学,栏目主要包括:校内新闻、校园热点事件、班级检查播报等。

内容充分反映校园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扬了正气,鞭策了后进,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品位和育人效果。

雏鹰文学社每当学校组织重大活动后,都要以此为契机,以专刊的形式,把同学们的思想收获以稿件的形式记录下来。

目前,每月一期的校刊同时延伸到班刊、个人刊,为学生的才艺展示、思想交流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雏鹰广播站、雏鹰文学社,从文化育人的角度,为学生管理工作增砖添瓦。

6、发挥示范生的正面引导作用。

“礼仪示范生”同“阳光学子”一样是我校学生的较高荣誉。

我们为礼仪示范生佩戴标志,他们在课上示范全班,在课余示范全校。

礼仪示范生要每天带牌上岗,轮流在校门口值勤,督促改善同学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

几次,携带零食入校园的同学被礼仪示范生单独留下,情声规劝。

在我校组织大型活动时,这些示范生又成为引领员,纪律督查员。

学校召开运动会,家长会,示范生协助老师接待各位来宾家长,彬彬有礼,获得一致好评。

(二)、班级管理层面工作内容在班级管理层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各班除民主建立班委会以外,都设立了值日班长,负责一天时间内班级日常督导事务,与班委会成员共同填写《班务日志》。

《班务日志》是班集体评价各组和各个同学的重要依据。

1、民主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

以往班规的制定往往由班主任一人完成,然后宣布给学生执行,强制性较大,民主性不强,学生往往会故意违反班规,令班主任很头疼。

本学期,我校推行各班“民主制定班规”制。

以我校七、2班为例:班规的制定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1)集思广益阶段。

班主任李文来老师根据《中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和《中小学生守则》给了学生九个方面的选题,分别是“上课、课间、自习、俩操、体育课、作业、卫生、仪表、公物”请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具体意见。

(2)小组讨论阶段。

小组内融合,达成一致整理一份组稿。

(3)班主任+班委会+组长讨论。

集中班内多数人的智慧形成全班统一意见,最终形成“七2班班规”。

共包括九大项35小项。

(附七2班班规)目前从效果看还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班规的讨论制定过程学生全员参与,本身就是对班风、班级学生行为的一次反思自省和提高。

由于学生民主制定,班规执行起来也顺畅得多,比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强,很多同学从细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例如,同学提出的“做我校特色操少年拳时,口号要响亮”,“升旗集会宣誓时要严肃”等等。

班规形成后,由于针对性强,要求深入细致,使学生的行为有法可循,引领性较好,切实做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自己想点子来管理自己。

2、值日班长不能流于形式,要值出效果。

在民主选举班委会的基础上,实行值日班长制。

全员参与,轮流值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值日班长值日当天,主要任务是按班规检查同学的言行、仪表、卫生情况。

并且要如实记入班级日志。

这是我校七2班自行设计的班务日志(附表样)班务日记月日星期负责干部:这份表格形式的日志在实施过程中,能起到较好的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但记录缺失多,展现亮点少,还可以结合此表增设,“班级一日闪亮点”,来记录班级中积极向上的事件,让班级日志为弘扬集体正气而服务。

还应增设“值日班长感言”一栏,让它起到更好的优势导向作用。

(三)、学生个人管理在学生个人管理层面,我们主要采取“周成长轨迹设计+日常行为激励”的机制。

针对学困生,单独设计“我进步,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学困生周记。

注重以过程性评价来引导学生的自主管理与发展。

1、出台课堂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自我前进。

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素养,激励学生自我奋进,我们以课堂为突破口,课上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与学生单项激励,采用了激励卡机制:铜卡——银卡——金卡。

学生课上听讲认真,有进步,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或有进步,做笔记认真,作业清楚,表现出色,与同学合作好,探究意识浓,才艺展示出色等等,均可给与铜卡奖励,来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为学生树立信心。

十张铜卡可奖励一张银卡,十张银卡可奖励一张金卡,获得金卡的学生期末有资格评选“阳光学子”。

课堂激励卡更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小亮点、小起色,更注重过程的评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帮助。

但对于卡的发放要有尺度,有选择,定期要有总结。

2、自我设计周成长轨迹,自我把握前进方向。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潜能,要求学生定期对自己的成长发展作出预定。

每周制定自我的发展目标,成为一周内的行为管理尺度。

这是李秀媛同学本学期第五周十一假期前的一份周成长轨迹一、目标:1、课上不违反纪律,不走思。

2、在假期中完成老师留的各项作业。

3、在假期中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4、进行复习,准备考试。

二、措施1、在这周中,在课堂上严格要求自己,不走思,认真听讲,不和同学随意说话。

2、在假期中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各项作业,并做好其中复习,请妈妈督促我。

3、在假期中不玩火,不玩电防溺水等,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4、利用假期时间,与伙伴一起相互督促,准备月考。

三、实施结果本周完成的还不错,但复习时间很少,在以后,应做好学习计划,准备考试,并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

四、自我评价本周做的较一般,我对我的表现不是很满意,但我会继续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准备考试。

五、同学评价本周表现很好,“十一”假期作业完成较好,而且制定了合理的复习计划,值得同学们学习,我觉得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六、家长评价假期表现较好,能主动自觉的安排学生生活,望继续努力坚持!七、班主任评价本周在校三天,假期五天,在校表现良好,在家时间安排合理,作业完成情况很好,每科老师都有好评。

在这份记录中,既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又有方法举措。

并且有“自我、同学、家长、老师”对自己为期一周的行为的一份评价。

从记录中能够看出,这份记录对秀媛同学还是起到了自我管理的作用的。

以此形式,有利于老师、同学、家长三方的交流,也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一个依托。

老师的评价中有赞美,又安慰,有期盼。

体现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关注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点滴,需老师、家长齐努力。

每个学生,包括学习、纪律,暂时困难的学生,在内部都有很大的潜能。

特别是中学阶段,对每个个体而言,学习纪律上的困难,往往是阶段性或某一方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照顾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我校专门为学困生设计了“我进步,我成长,我快乐”的周记,让学生本着“低起点,小目标”的原则,确定个人前进的目标,每周与班主任交流。

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互动,让教师发现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亮点,使学生有了自信。

3、星级学生评价我校星级学生评价采用“自主申报,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班委会决议”的三个步骤,以评价来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例如有些同学申报星数较多,但最终经小组评议,班委评议后,没有得到最初申请的颗数。

班委会成员、小组成员根据班级日志记录对其中的某一项予以否决。

星级评估与日常行为直接挂钩,促使学生只有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才能最终获得良好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紧密结合促学生的自主管理。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德育工作通融共进礼仪教育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在使用省编礼仪教材《礼仪课堂》的基础上,我们又引导师生开展广泛的观察、调查、研究,征集调查资料:在梳理调查结果及征集建议的前提下,学校编印了适合我校师生生活的校本教材《礼仪伴我成长》,并且由裴东业主任按固定课时给学生上课,共同学习,形成了一个“领导带动教师,教师带动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学校影响社会”的礼仪新风尚。

爽坨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名镇,而爽坨的历史、乡土民俗在学生中知之甚少。

因此,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先从知家乡、爱家乡开始。

我们在学生和家长中广泛征集有关爽坨地区的风土民俗和优秀史记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走进爽坨》这一乡土读本。

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三、德育实践活动:如开展的“我对父母知多少”德育实践活动。

到了中学的孩子个性特征开始突出,往往更关注自我,渴望家长和周围人的尊重和理解,但往往忽略身边人的感受,所以叛逆意识明显。

新学期结合学校“感恩的心”学生演讲赛,组织本次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向父母调查父母的收入、劳动的强度、最大的心愿、身体状况等几个方面,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父母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劳动和想法、心愿等,使学生更读懂父母,学会感恩。

以上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请多提宝贵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