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亚特兰大的谈判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参加谈判的12个国家在谈判会议后召开共同记者发布会,表示就TPP协议达成一致。
经过5年半的交涉,一个涵盖约8亿人口,占世界GDP总值比重约4成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诞生。
TPP协议由美国主导,谈判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所有12个谈判参与国一起决定的领域;二是诸如某种物品关税减免等双边磋商领域。
跨越5年多的谈判,究竟涉及哪些内容?TPP协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未来中国是否会加入?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对tpp谈判进行研究。
关键字:tpp谈判、影响、应对措施、策略一、引言TPP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最初是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4个国家于200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内签署的小型多边贸易协议。
但与过去的经济合作协议不同,TPP增加了“战略合作”内容,涵括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增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
截至2015年,成员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智利、墨西哥和秘鲁。
其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
二、TPP谈判的内容1.贸易自由化、便利化(1)根据第3条货物贸易的规定,各成员分阶段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没有例外品目,全部实现贸易自由化。
其中,第3条第4款规定,除有其他规定外,在协定生效之际,对其他缔约国的关税全部废除。
最终废除关税的期限是新加坡在协定生效的当年即2006年,新西兰和文莱在2015年,智利在2017年。
另外,根据2001年生效的新加坡-新西兰FTA和新加坡-文莱FTA,新加坡与新西兰、新加坡与文莱都按原协定规定的时间提前实现贸易自由化。
(2)根据第4条原产地规则的规定,只有符合原产地规则的产品才是贸易自由化的对象。
符合原产地规则的产品一是完全取得或生产的产品,二是符合关税编号变更标准或累计附加价值超过45%的产品,即(总价额-非原产材料的价格)/总价额×100% ≧45%。
其中,总价额是按FOB计算的交易价额,非原产材料的价格是按CIF计算的交易价格。
原产地证书(英文)采取自我证明方式,由出口业者或制造厂商制作。
货物运输按直送原则的规定,经由第三国的货物在第三国滞留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在装卸以及不需要进行其他作业来保持货物良好状态的情况下,按关税规定的特惠待遇执行。
(3)第5条关税手续就通关手续及其方便化、关税合作、关税评价、事前教示、促进无纸质文件化贸易、紧急货物通关、风险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
其中,物品从海关放行的手续必须在货物到达48小时以内完成2.消除非关税壁垒(1)第6条贸易救济措施规定,WTO规定的某些权利和义务,包括GATT第19条以及保障协定、GATT第6条和关于第6条实施的协定(反倾销协定)、关于补助金和抵消措施的协定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够因为TPP而受到影响。
(2)第7条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SPS)就执行WTO的SPS协定规定的义务和权利、建立SPS委员会并制定工作计划、相关规定的制定与实施、主管官厅和问讯处、对等措施、进口检查、信息交换和技术合作做了具体规定。
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是对等的,如果认定是非疾病发生区域,进口国就承认出口国有管理风险的能力。
(3)第8条贸易的技术性障碍就执行WTO的SPS协定规定的义务和权利、国家标准的利用、对等措施、适合性评价手续、TBT委员会设置、协议等做了具体规定。
(4)第9条竞争政策规定,对于包括民间和政府经营活动在内的所有商业活动,不因事业体以及原产地、销售目的地的不同而采取差别待遇的方法,而是采取竞争的方法,以减少或废除贸易与投资方面的壁垒;采取或维持竞争法,禁止反竞争的商业行为;警惕反竞争安排、竞争对手协商一致的习俗和滥用垄断地位;创设和保留竞争政策执法部门,负责采取措施,禁止反竞争的商业活动。
3.服务贸易自由化根据第12条服务贸易的规定,服务贸易自由化包括服务越境、服务消费者越境、商业网点和服务提供者越境的自由化。
TPP的服务贸易规制以关贸总协定的《服务贸易一般协定》为依据,以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和当地据点为主要内容。
其中,市场准入方面的具体规定是禁止设定下述5个方面的限制:①服务提供者数量的限制;②服务贸易总额或资产的限制;③服务提供者数或服务总产出的限制,④服务领域雇用或相关自然人总数的限制;⑤提供服务的法人或合资事业形态的限制。
服务贸易的有关规定不适用于金融服务、航空运输服务、政府采购和政府提供的服务。
服务贸易自由化约束采取否定名单方式。
其中,新加坡、新西兰和智利在WTO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承诺采取进一步自由化的措施,文莱不适用第12条的规定,具体承诺按协定生效2年后继续谈判的结果执行。
4.政府采购根据第11条政府采购的规定,各成员对其他缔约国企业实行内国民待遇和无差别待遇。
在政府采购方面,各成员对其他缔约国的物品、服务以及其提供者,都不能实行低于本国物品、服务以及其提供者的待遇,对与其他缔约国的自然人保持关系或所有关系的本国提供者,也不能实行低于本国物品、服务以及其提供者的待遇。
此外,第11条还规定禁止采取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抵消措施,对招标、投标程序做了具体的规定。
作为政府采购对象的政府机构,包括中央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机构,其中,新西兰有35个政府机构,新加坡有23个政府机构,智利有20个政府机构,文莱有2年的宽限期。
政府采购的标准金额是物品和服务为5万SDR,建设项目为500万SDR。
5.知识产权保护根据第10条知识产权的规定,TPP根据《关于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协定)所确定的标准,保护著作权、商标、地理标识、设计、专利、集成电路的电路配置以及各种未公开信息等的知识产权。
作为一般原则,TPP要求各成员承诺TRIPs协定和其他关于知识产权的多国协定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6.战略合作根据第16条战略性合作的规定,TPP定期召开泛太平洋战略性经济合作委员会会议,推进各成员开展战略性合作,战略性合作的领域包括研究、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第一产业等部门。
7.补充协定TPP的补充协定有两个,一是《关于劳动合作的备忘录》,二是《环境合作协定》。
根据TPP的规定,这两个协定与TPP不可分割,成员国如果不执行这两个协定,就等于自动退出TPP。
(1)《关于劳动合作的备忘录》。
该备忘录规定:各成员国承担作为ILO(国际劳动机构)成员国的义务,承诺履行《关于劳动的基本原则和权力的ILO宣言以及其跟进措施》的有关规定,实行与有关国际规定保持一致的劳动法、劳动政策和劳动习俗;各成员既不能因为贸易保护而制定不合时宜的劳动法规和劳动政策,也不能延续贸易保护性的劳动习俗。
另外,为推进各成员间的劳动合作,该备忘录还规定了设立问讯处、协商等方面的具体条款,并呼吁非政府组织参与劳动合作。
(2)《环境合作协定》。
该协定规定:继续实行与国际规则保持一致的环境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习俗,开展高水平的环境保护;尊重各成员环境政策的主权,不能因为贸易保护而制定不合时宜的环境法规和环境政策,也不能因为鼓励贸易和投资而放宽环境规制,实行不合时宜的环境政策。
另外,该协定还就开展环境合作、设立问讯处、环境协商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呼吁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合作。
三、TPP谈判对我国的影响(一)短期内TPP协议对中国负面影响不大1、在当前协议框架下除越南等小部分国家的经济能得到有效增长,其余国家的GDP 增长幅度均小于1% 。
短期内中国可以通过签署中日韩自贸区以及参与东亚区域性合作来对冲TPP协议对中国带来的经济损耗。
2、中国目前已经签署的自贸协议中,包括8个TPP协议成员国,占12个成员国66.7%,另外由于中国对日美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将较大程度的降低TPP协议对中国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3、根据《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报告测算,在现有TPP 框架协议下,对中国贸易将造成0.14%的负面影响。
数据同时显示,中国出口会下降,进口降幅上升,这意味着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家在中国市场份额将有损失,将有利于中国未来针对TPP成员国展开FTA谈判。
(二)从长期来看,随着TPP成员国的扩充,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扩大1、GDP下滑:据马骏等经济学家测算,不加入大“TPP”(可能包含韩国,泰国,印尼等国)中国会因此损失2.2%的GDP 。
假设TPP的过渡期为四年,则在该阶段内的年均机会成本略超过0.5%的GDP 。
2、出口减少:彼得森研究所的估算表明,TPP协议的落实将使中国每年出口减少超过1000亿美元。
此外,随着TPP成员国的扩充,东南亚等国家对我国制造业外资的分流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3、出口替代:在当前TPP协议下,中国往美国出口中低端制造品面临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的竞争替代性增强;中国往东南亚出口高端制造品面临日本,美国的压力。
随着TPP成员国的扩充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4、TPP成员国间贸易总量加大:虽然当前TPP成员国间的贸易量不足全球的10%,但是随着未来将会吸收更多的国家加入。
预计当向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加入TPP后,TPP将接近覆盖全球60%的贸易量,那将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5、总之,由于TPP相关协议的达成,从长远来看将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海外投资、产能输出等方面造成不利的影响,弱化中国在相关区域的影响。
四、我国对TPP谈判的应对措施与策略(一)构建有利于中国的亚太区域合作格局一方面强调深化亚太合作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和维护地区安全,不反对TPP;另一方面积极促成其他区域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多边区域合作的路线,诸如东盟10+6,以及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整合多边,双边自贸区,形成合力对冲TPP 对区域外经济体的歧视影响。
未来中国可以建立多重双边自贸区的辐条,如果能够加快和美国的BIT谈判,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甚至积极加入RCEP 等区域自贸区,就能进一步突破TPP壁垒,拓展我国自由贸易的空间。
(二)加快推进国内自贸区的建立自贸区的最终使命是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
上海自贸区实行TPP原则,可以预见在引入准入前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之后,政府的主要精力将从现在的企业成立前审批转向对企业成立后与经营过程中的审查与监管。
同时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可以在负面清单的规定之外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开拓各种新的商业和服务模式。
自贸改革理想的结果首先是,为原来垄断或者审批门槛很高的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商机;其次是降低政府审批权,改变政府职能;最后是摸索出一套可以推向全国的改革模式,倒逼国企和央企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