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简析(最经典本)解读

《孙子兵法》简析(最经典本)解读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
• 第1—3篇 • 第4—6篇 • 第7— 12篇 • 第13篇 国家战略 野战战略 战术、地理、后勤 情报(战略层次)
中心思想:提出了古代战争最普遍的规律, 对战争和战术等问题作了系统的精辟的论述, 对当时战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战争胜利之根本
在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点 用正确的方式
林中不卖柴,江上不卖鱼。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虚实篇》
☺行动迅速者将是赢家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3、因环境而定位:对环境要有充分的了解
林中不卖柴,江上不卖鱼。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虚实篇》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4、因时间而定位:时间不同,做法不同

——《始计篇》
荀彧: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 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 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 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 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 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 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儒、释、道三者的关系
儒、释、道三家,都讲求顺应自然, 故能三家融合,和谐相处。 • 儒——仁:仁而有义、中庸得礼 • 佛——空:空为包容、慈悲为怀、 修身度人、功德圆满 • 道——无:无中生有、由道而得
国学的思想精华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释家:慧能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 兵家:孙武、孙膑
国学的思想精华
儒家:孔 子、孟 子、荀 子 释家:慧 能 道家:老 子、庄 子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 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 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 “仁者爱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利人 者人恒利之”。 “得人心者得天下”; “泛爱众而亲仁”。
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 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 己者,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 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谋攻篇》
如何建立共识 (1)重视教育
孔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
人学道则易使。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
奇正:变化“奇”“正”的战法以对敌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兵势篇》
一是“出其不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二是“攻其不备”:攻其所不戒。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 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 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 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 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 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 者,乖其所之也。
孙子兵法:深入人心的一部兵法
• 这部著作所论述的内容包括战争的规则、丰富 的军事思想、谋略、哲理、经济、文化、政治、 外交、法律、管理、地理、经营等方面。 • 《孙子兵法》中有许多智慧名句, 早就深入中 国人的脑海,例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 不意”、“速战速决,兵贵胜、不贵久”、 “将受命於君,君命有所不受”。


——袁了凡:《了凡四训》
天之发人,先发慧后发福。 明代武官兼学者茅元仪将《孙子兵法》看 作是中国武经之纲。
先孙子者,孙子不遗; 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茅元仪:《武备志 · 兵诀评 · 序》
☺《孙子兵法》是一种智慧思考!
托夫勒:《新战争论》
环境的挑战: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人的挑战:人与社会的关系 自我的挑战:人与自我的关系
(二)造势的方法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 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 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兵势篇》
善战者乃以“分数、形名、奇正、虚实”等方法 造势,并确切节制“治与乱、勇与怯、强与弱” 等形势,达到战人如转木石的境界。
1、分数:合理的组织编制,做到“治众 如治寡”
——《谋攻篇 》
规划设计:获得全胜的制胜之策
权谋、庙算、谋划、智谋 孔子:好谋而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 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 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 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
一、顺天时:掌握现在,把握未来 二、造地利:善于创造和积极利用 有利态势 三、谋人和:增进管理者的魅力
一、顺天时:掌握现在,把握未来

《孙子兵法》智慧思考 之基准——道法自然 道天地将法
——《始计篇》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世间公道唯白发 贵人头人不曾饶
——唐 ·杜牧:《送隐者一绝》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决定策略的关键:时间管理 孙子指出每一项准备及执行都需要时间,因 此在行动之前我们得先考虑相对的各个变数, 依照不同的方式实施。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 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 风起之日也。 ——《火攻篇》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王船山:太上先时,其次随时,其次后时, 最下逆时。
践墨随敌
☺较有弹性的人将是赢家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王船山:太上先时,其次随时,其次后时, 最下逆时。
汉朝:“七国之乱”; 晁错——袁盎


悟达国师:《水忏》
(二)知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1、待机:等待适当时机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 《始计篇》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 《始计篇》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 人而任势。 ——《兵势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形篇》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 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谋攻篇》
——《三国演义》
3、乘机:把握时机、盗天机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 风。 ——《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中的三位军事家:
周瑜
曹操
诸葛亮
4、造机:创造有利的契机

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虚实篇》
二、造地利:善于创造和积极利用有利态势
造势

若决积水于千仞之山者,形也。
——《军形篇》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1、因自己而定位: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位置 韩信:井陉之战 ——背水阵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九地篇》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2、因对手而定位: 利用对方的弱点为自 己造势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 圆而不可败。 ——《兵势篇》
田忌赛马
(一)造势的原则:定位 3、因环境而定位:对环境要有充分的了解
——《兵势篇》
2、形名:畅达的通信系统,做到“斗众 如斗寡”
形名:以旌旗号令来“指挥”部队
☺消息灵通者乃是胜者


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 用众之法也。 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军争篇》
3、奇正:战法运用灵活,使三军“必受 敌而无败”
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始计篇》
1、智慧与道德
(1)智Biblioteka (2)信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
教其民,则民不服。
——《行军篇》
1、智慧与道德
(1)智
(2)信
(3)仁
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
妙不能得间之实。
——《用间篇》
1、智慧与道德
谓必取。
——《行军篇》
如何建立共识 (1)重视教育
(2)满足人性需求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
霍布斯:人对人像狼一样
☺《孙子兵法》是一种智慧思考!



日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两大支柱:一是美国的 现代管理制度,二是《孙子兵法》的战略和策 略。

松下幸之助: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 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 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孙子兵法:深入人心的一部兵法
与正确的敌人
发生一场正确的战争
全胜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 想 故兵贵胜,不贵久。 ——《作战篇》
胜可为。
——《虚实篇》
最高理想:保全自己也保全对方。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 ——《始计篇》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 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孙子兵法》的制胜之策
孙武: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奠基人
• 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约与 孔子同时。字长卿,齐国人, 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军事世家。 后去齐归吴,淡泊功名,专 事兵法研究。后被伍子婿举 荐,以《兵法》十三篇见吴 王闔閭,被任以为将,曾与 伍子婿一道助吴攻楚,创造 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例,使 吴国名显诸侯。
——《虚实篇》
4、虚实:正确选择进攻方向和打击目 标,做到与敌交战“如以碫投卵”
虚实:改变敌我“虚”“实”态势,达到 绝对优势以决战
☺攻击对手弱点的人将是赢家

胜可为。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