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规划 PPT

免疫规划 PPT


第1阶段(1978-1985年) 主要工作是加强计划免疫
1978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知》,全国实行 计划免疫;
1980年,卫生部颁布《预防接种工作实践办法》,对预防接种的 组织领导、儿童免疫程序、异常反应诊断和处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1981年,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进行“冷链”合 作项目,解决疫苗冷藏和运输问题。
内容提要
我国预防接种简史 我国预防接种主要成就 预防接种工作的特点 有关基本概念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预防接种的法律法规 免疫规划工作目标
体系建设成绩
建立了预防接种管理体系 国家、省、地(市)、县(区) CDC均成立了免疫预防专业科室,建立了覆盖全人群的产科接 种点、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
1982年召开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会议,统一全国儿童免疫程序。 1984年,卫生部、教育部和全国妇联联合下发《关于试行预防接
种证制度的通知》,要求儿童在办理入托、入学时,必须持符合规 定、记录完整的预防接种证 。 1985年12月召开第2次全国计划免疫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实现普 及儿童免疫目标的策略和措施。
1963年,卫生部发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 提出建立预防接种卡片,加强计划接种,标志我国 预防接种逐步走入计划接种时代。
二、计划免疫时期
(1978—2004年)
1. 第1阶段(1978-1985年): 加强计划免疫 2. 第2阶段(1986~1990年):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目标 3. 第3阶段(1991~2000年):在巩固和保持高接种率的基础 上,控制和消灭针对传染病
一、计划免疫前期(1949-1977年)
建国初期的免疫预防
确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为开 展免疫预防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范围内开 展二项接种工作。
1950年10月7日,政务院发出了《关于发动 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全国施行免 费种痘,防治天花,全国种痘5亿多人次。
同年,卫生部积极推行BCG接种工作。1954 年卫段(1986~1990年)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目标
1985年,李先念主席向世界承诺实现普及儿童免疫 目标(两个85%的目标)。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协调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 种日”。
1987年,卫生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儿童计 划免疫工作的通知》,卫生部下发《计划免疫技术 管理规程(试行)》。
传染病控制成绩
消灭天花 通过普种,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消灭了天花。 完成三个“85%”的目标 1989年3月实现了以省为单位4种疫
苗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1991年3月实现了以县为单位4种疫 苗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1996年实现了以乡为单位4种疫苗 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实现“无脊灰”目标 在提高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基础 上,连续多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病例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我国于2000年已经阻断了本土脊 灰野病毒的传播,被证实为“无脊灰区”,我国消灭脊灰工作 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白喉、百日咳、流脑、乙脑 等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建立了一支专业队伍 培养了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培 训了大量的基层接种人员。
建立冷链运转系统 1981年起,逐步建立冷链运转系统,使 预防接种由季节性接种进入常规接种。
监测网络取得发展 建立了免疫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疾病专报 监测网络(AFP、麻疹、新破、乙脑、流脑)、实验室监测网 络(AFP、麻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免免疫规疫划规划张洁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内容提要
我国预防接种发展简史 我国预防接种主要成就 预防接种工作的特点 有关基本概念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预防接种的法律法规 免疫规划工作目标
一、计划免疫前期(1949-1977年) 二、计划免疫(1978-2004年) 三、免疫规划时期(2001-至今)
国民经济发展时期的免疫预防
1953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开展白喉类毒素注射注 意事项的通知》,要求对6月龄—8岁儿童进行接种。
1954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1954年流行性乙 型脑炎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工矿工人及严重 流行大城市的6月龄—10岁儿童接种。
195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 知》,规定了接种百日咳、伤寒、霍乱等疫苗的具 体要求。
2005年3月24日,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
种管理条例》,并于2005年6月1日起实施。
2005年,卫生部出台《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2006年,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 发《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
重要的里程碑
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 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 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 入国家免疫规划。在免费救治 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患 者的基础上,扩大免费救治病 种。为此,中央财政增加支出 28亿元。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实 施,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法律上保 证了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
第3阶段(1991~2000年) 主要任务在巩固和保持高接种率的基础上,控制和
消灭针对传染病
1992年2月,国务院颁布《90年代中国儿童 发展规划纲要》,将消灭脊灰作为巩固和 发展计划免疫工作成果,保护儿童健康的 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提出1995年消除新 生 儿破伤风 和加速控制麻疹的目标。
1992年全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到儿童计划免 疫管理,规定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
疫苗。
三、免疫规划时期 (2001---至今)
2001年,国务院颁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2010年)》,进一步明确了计划免疫工作目标;
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新生儿免费接种。
2004年12月1日已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 其中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 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