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模拟试卷(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6分)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
(3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3),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望江南》)(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6)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7)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8)“”,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9)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让无数的中华儿女潸然泪下,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
”(用《论语·子罕》中的句子填写)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哺.育(pǔ)宽恕.(shù)苦心孤诣.(yì)B.祈.祷 (qǐ)狩.猎(shòu)相形见绌.(chù)C.污秽.(huì)称.职(chèn)随声附和.(hè)D.收敛.(liǎn)殷.红(yīn)鲜.为人知(xiān)4.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啜泣 葱笼 一瞬间 翻来覆去B.地窖 深邃 水墨画 骇人听闻C.喧闹 取缔 中轴线 头晕目眩D.怂恿 娴熟 文绉绉 戛然而止5.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四字短语。
(3分)雨花台区地处南京主城西南,长江之滨,雨花台畔。
它是人文荟萃之地。
南朝时,帝王在这里修寺庙,兴佛教;南宋,岳飞在这里筑壁垒,抗金兵;明清,文学家屈大均、吴敬梓在这里留足迹,传佳话。
它是 之地。
牛首烟岚名闻遐迩,秦淮风光引人入胜,雨花园林更是享誉全国。
它山清水秀,绿树葱茏,金陵古四十八景,它独占十景。
它是 地。
这里有现代化的公路、桥梁,它距南京市中心仅3公里,距新生圩港18公里,距禄口国际机场20公里,是南京进出空港的必经之路。
它是 之地。
麦德龙超市、中信通讯等许多大型企业早在这里立脚,近年来,又有许多大企业、大项目相继落户开发区,引领它的经济发力快跑。
6.仿照示例,用比喻手法,抒发读书感受。
(2分)示例: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7.根据要求,对好下面的对联。
(4分)(1)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 到心头。
(依据《岳阳楼记》,填写一对反义词。
)(2)众喜牡丹富贵眼 ,独爱莲花 。
(依据《爱莲说》,填写一个偏正短语。
)(3)上联:废寝忘食香菱学诗。
下联一: (依据《西游记》的内容对)下联二: (依据《水浒传》的内容对)二(39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3题。
(15分)【古诗阅读】月螺川①早发明·王猷定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 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螺山,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
②棹(zhào):船桨。
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8.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分)9.“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2分)【古文阅读】芋老人传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②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③,朝分尚食④,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曾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⑤罢,是芋视乃学也。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⑥者!”【注释】①佣出:外出做雇工。
②用:因为③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
宋代陶榖《清异录》:“段文昌精食事,第中庖所,榜之曰炼珍堂。
”④朝分尚食:于朝廷中分得皇帝赏赐的食品。
尚食,指皇帝的食品。
⑤不饬(chì):不守规矩,行为不轨。
⑥知道:明白道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1)老人延.入坐()(2) 辍.箸叹曰() (3) 相国遽惊谢.()11.用“/”标出给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
(标出两处)(2分)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13.从全文看,相国“惊”的原因是;“谢”的原因是;老人知道的“道”是。
(3分)(前两处用用自己的话,第三处用文中词句。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4~17 题。
(12分)【材料一】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有人偷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被扉页上的两句话深深感动,领略到阅读的重量;有人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仅仅是因为喜欢。
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材料二】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语音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很多人在数小时的故障期内不停地用手机尝试登陆微信,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与“小伙伴们”失去了联系;尽管传统通讯方式电话和短信平台全都畅通无阻,但他们似乎更习惯于通过微信“朋友圈”来跟朋友们互通有无。
微信已成为风靡网络的交流平台。
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
每天有大量的文字在微信“朋友圈”之间流传,或发布个人生活动态,或交流内心感悟,或转发佳作段子,“奇文共赏之”。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如公安部交管局微信公众平台“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于2014年3月19日正式上线。
目前已开辟“权威发布”“你问我答”“小马说交通”等栏目,定期向社会发布权威交管资讯、传播交通安全知识,并答复网友咨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材料三】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14.结合材料一,说说我们怎样才能“领略到阅读的重量”?(2分)15.结合材料二,说说“微信成为风靡的交流平台”有哪些原因。
(3分)16.材料三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观点?(4)17.小明沉湎网络阅读,离不开手机。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向他说说这样做的弊端。
(3)(三)阅读下面小说,完成 18~ 题。
(分)窗泰格特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
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
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