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民事行政抗诉制度引发的热点问题的思考●潘万军(剑河县人民检察院贵州剑河556400)一、民行检察监督解读及抗诉之必要性解读检察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提出:从民事检察制度的发展来分析,民行抗诉制度是在于我国的现实需要而设置的。
二、民行抗诉制度引发的热点问题作者提出了四个问题:(一)民行抗诉提出抗诉启动再审改变了当事人之间的诉讼结构。
(二)民行抗诉制度减损了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既判力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三)民行抗诉制度启动了法院再审程序,违背了诉讼经济原则,增加了诉讼当事人的诉累。
(四)民行抗诉制度,是对民事诉讼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干预。
并对各个问题作出分析。
2、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叶建丰(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杭州310012) 河北法学本文评析了关于检察权定位的七种学说,并从四个角度论证了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
一、现有学说盘点关于检察权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行政权说(二)司法权说(三)双重属性说:,检察权有其复杂性,说它是行政权,又有司法权的特征,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说它是司法权,又与行政机关相联系,要受行政权的牵制。
(四)法律监督说(五)双层属性说:法律监督是检察权的本质属性,司法性、行政性是检察权兼有的属性。
(六)多层属性说:检察权的性质,可以从国家制度结构即宪政结构上分析,也可以从其权力特点和行使方式作出定位。
(七)多元属性说:把握检察权的性质,关键在于摈弃定性中的本位主义倾向,正视将检察权定性为某种单一性质权力所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承认检察权具有行政权、司法权、法律监督权等多元化的属性。
二、对几种学说的检讨(一) 检察权的本质属性不是行政权(二) 检察权的本质属性不是司法权(三) 双重、双层、多层、多元属性说没有揭示检察权的本质三、检察权就是法律监督权(一) 监督性是检察权与生俱来的品格:从历史角度出发(二) 监督权是众多国家检察权的重要内容:列举各国的检察制度(三) 检察权的独立是世界发展趋势(四) 我国检察权定位为法律监督权更有其合理性3、和谐社会视野下民行检察监督职能的强化◎彭君* 黄美华** 中国检察官一、和谐社会视野下民行检察监督的定位二、现价段民行检察监督的困境首先是价值取向上的缺陷,民事行政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缺乏明确的定位,具体到在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中,则仅仅是强调其协调职能,由此直接导致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刚性的先天不足。
其次是认识上的分歧。
第三,立法上的瑕疵。
现有法律对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具体权利义务的规定过于原则抽象;检法两家认识不一致。
第四,程序上缺乏具体、统一的操作规范。
最后,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提起公诉和诉讼权力缺乏法律规定。
三、强化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路径(一) 拓展监督渠道,开创民行检察监督新局面(二) 改善工作作风,积极疏导民情(三) 加强民行检察队伍建设,保障民行检察工作的革新和发展(四)加强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五)积极参与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公益4、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能力建设最高人们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王鸿翼继续深化抗诉书说理工作;突出监督重点;开展息诉工作;加强内部监督。
5、检察机关对公共行政的监督张步洪" 孟鸿志""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的监督:(一)行政抗诉:由于法律关于行政抗诉的规定较为笼统,行政抗诉制度还存在不少理论问题,例如:其一,行政抗诉的对象;其二,作为抗诉事实根据的证据。
(二)对行政机关参加诉讼活动的监督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的立法建议:(一)行政公诉制度的现实必要性(二)行政公诉的范围: 1、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不作为;2、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作为6、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监督方式的完善刘天君周勋应对以下几类行政案件进行监督:一、涉及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二、虽不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但案情重大,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三、涉外行政纠纷案件;四、人们检察院认为需要参与的其他重大行政案件。
监督方式:主动提起诉讼;参加诉讼。
7、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联合课题组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社会形势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剖析工作现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并在办案模式、队伍管理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思路,详细论述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为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路径。
一、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涵二、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思考(一)以效率和质量为基准,构建专业化的办案模式1. 整合办案力量,细化专业分工,成立检察官专业研讨组。
2. 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建立以检察官审查组为责任主体的案件审查机制。
3. 以检察官审查组为制度基础,进一步理顺提请抗诉、抗诉的办案程序,建立有抗诉权机关的一次性决议制度。
4. 建立案件流程管理制度。
(二)立足于调整结构和强化素质,完善专业化的队伍管理机制1. 合理调整民事行政检察队伍的人员结构,科学确定员额比例。
2. 保持民事行政检察队伍的相对稳定。
3. 建立与人民法院的固定交流机制。
4. 改进培训模式。
8、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制度的完善陈国庆石献智(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北京100726)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一、诉讼监督的界定及加强诉讼监督的意义关于“诉讼监督”的界定,在理论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
二、加强诉讼监督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三、突出重点,加强对关键诉讼环节的法律监督具体而言,应当加强对以下诉讼环节和诉讼活动的监督力度:本部分有六个方面,只有第五部分涉及民行监督:(五)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四、完善诉讼监督机制,强化诉讼监督措施(一)完善诉讼监督机制一是要加强诉讼监督的规范化建设。
二是要完善与侦查、审判、刑罚执行机关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是要研究建立有关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监督意见的反馈机制。
四是要完善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
五是要完善检察机关内部衔接配合机制。
六是要明确、规范检察机关调阅审判卷宗材料、调查违法行为的程序。
七是要健全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发挥诉讼监督的整体效能。
八是要完善诉讼监督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强化诉讼监督措施一是要拓宽诉讼监督案件的来源和渠道。
二是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
三是要突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监督活动。
四是要加大依法查办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办案背后的职务犯罪的力度。
五是要加强诉讼监督能力建设。
六是要加强对诉讼监督工作的领导。
9、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民事行政诉讼确有必要丁泽军人们检察主要论述了必要性和可行性10、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可行性研究胡金辉刘少夫(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广州510800) 2009 年8 月(总第213 期)法制与经济一、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和特征二、我国应当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三、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分析11、WTO协议司法审查原则与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之回应刘春玲1,段厚省2 河北法学根据WTO司法审查原则.我国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范围、审查标准和审查依据等力面都与目前<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有不同之处。
因此,检察机关应当对^入世后行政诉讼的这些变化及时应对,为未来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工作做好准备。
12、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金艳(武汉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湖北武汉430073)一、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身份:对各种学说的评议二、检察机关对公共利益反映之局限及其克服三、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环境13、立足宪政体制合理配置民事行政检察权———民事行政诉讼中检察权配置问题专家研讨会综述人民检察 2005.98月30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办的“民事行政诉讼中检察权配置问题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立法部门的近30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
高检院常务副检察长、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张耕,副检察长朱孝清、姜建初出席会议,全国人大法工委有关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学术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客观立场,围绕“应当确立检察院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法律地位”、“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行使”等问题,对民事行政诉讼中检察权配置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
一、民事行政检察权的宪政与法律定位二、参与、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及制度设计三、民事行政抗诉制度的完善14、对行政诉讼中检查监督的思考黄正万虹一、我国目前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局限性1.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检察监督权并不完整(1)缺乏完整的抗诉权(2)无公诉权和参与诉讼权2、抗诉程序的具体规范缺乏可操作性二、建立完善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三、完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基本思路1、完善行政诉讼的抗诉制度2、建立行政诉讼的公诉和参与诉讼制度15、略论检察监督权在民事诉讼中的行使江伟人们检察2005.9一、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必要性二、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具体方式(一)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二)参与民事公益诉讼(三)针对生效民事裁判提起抗诉1、明确检察机关有权针对法院所有的生效裁判提起抗诉。
2、规定再审审级,体现职权上的对应性3、理顺监督关系,完善检察机关在再审程序中的职责16、论检察机关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田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872)一、控制权力是法律监督之原始意涵二、对行政权开展法律监督的制度渊源(一)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和监察御史制度———多形式监督行政权(二)前苏联和俄罗斯法律监督制度———全面监督行政权(三)西方议会监察专员制度———非刚性监督行政权三、中国检察机关对行政权开展法律监督的制度设计(一)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1.对行政立法合宪性和合法性监督2.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和合法性监督(二)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1.以检察建议形式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2.对违法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公诉(三)对公务人员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督17、论检察权的定位———兼论我国检察机构改革万毅(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一、检察权的双重定性二、检察权运行的双重机制(一)检察一体:检察权运行的内部机制(二)检察独立:检察权运行的外部机制三、检察独立与我国检察体制改革18、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法律监督权能之完善姚忠仁,唐德才,郭颖一、关于检察权性质的争论二、检察权应该是法律监督权三、我国检察权的法理基础四、法律监督权能的完善19、论民事行政抗诉程序规范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刘拥一、正确处理民事行政检察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规范检察机关主动启动监督程序二、正确处理民事行政检察与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的关系,规范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三、正确处理抗诉与既判力的关系,规范错案的标准和再抗诉20、论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定位于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权石少侠(国家检察官学院, 北京100041)一、对检察权“行政权说”的质疑二、我国检察权的基本属性应为法律监督权三、我国检察权作为法律监督权的理论基础21、论行政诉讼法律监督权●李温雁子一、问题的提出:一是人民法院收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