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第五章题库

外国文学第五章题库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最早的一部哲理小说是写的《》。

2、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到的创作,便达到它的高潮。

3、法国启蒙作家狄德罗,用20多年的时间坚持主编《》,对批判封建社会和天主教会起了巨大作用。

4、卢梭的《》,通过尤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故事,谴责了封建等级制度,歌颂了自由的感情。

5、卢梭学说和创作中的思想,以及他强调感情等特点,对浪漫主义文学有极大影响。

6、是英国18世纪后期最杰出的诗人。

是英国18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作家,代表作品有《》。

7、启蒙作家在作品里往往把资产阶级和作为描写和歌颂的主要对象。

8、席勒的创作往往从概念和理论出发,剧作《》是带有“席勒化”缺点的典型作品。

9、《》是卢梭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书中提出了“返归自然”的主张。

10、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是“ ”。

歌德的剧作《》是这一运动的第一部代表作品。

席勒的剧本《》和《》也是表现这一运动的力作。

11、博马舍写过以费加罗为主人公的三部喜剧,即《》、《》和《有罪的母亲》。

12、18世纪后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是和。

“感伤主义”这个名称即得名于前者作品《》。

13、笛福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欧洲最早的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

14、17世纪英国文坛古典主义的盟主人物是,18世纪早期英国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则是。

15、斯威夫特的小说《》是对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讽刺模仿,目的是批评当时游记的浪漫化倾向,借第一卷虚构的国、第二卷虚构的国等,对英国社会现实进行讽刺性批判。

16、英国小说家的书信体小说《克拉丽莎》对感伤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开启作用。

17、歌德诗歌创作中最为重要的长篇叙事诗是《____________》,晚年的诗集《____________》里蕴藏着深刻的智慧。

18、歌德说《____________》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并把____________比作“提高了的维特”。

19、_____________被尊为“德国民族文学之父”,他的戏剧《____________》和理论著作《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之作。

20、《____________》是席勒最为成熟的艺术品。

他与歌德1794年起的在魏玛公国开始的合作,标志着德国文学进入“____________”文学时代。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1、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是指()。

①《强盗》②《阴谋与爱情》③《堂•卡洛斯》④《威廉•退尔》2、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是()。

①《葛兹•冯•伯利欣根》②《华伦斯坦》③《奥里昂的姑娘》④《哀格蒙特》3、靡非斯特和玛甘泪这两个形象出自()。

①《少年维特之烦恼》②《阴谋与爱情》③《强盗》④《浮士德》4、带领浮士德游历希腊神话世界的是()。

①靡非斯特②瓦格纳③海伦④荷蒙古鲁士5、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是()。

①伏尔泰②狄德罗③孟德斯鸠④卢梭6、启蒙思想家赞美中国古代文化和儒家学说,并利用它进行反封建反教会的人是()。

①狄德罗②卢梭③达朗贝④伏尔泰7、喜剧《造谣学校》的作者是()。

①莫里哀②博马舍③谢立丹④冯维辛8、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文学思潮中代表作家除斯泰恩外,还有一位是()。

①谢立丹②哥尔德斯密③斯摩莱特④斯威夫特9、()是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

①笛福②斯威夫特③理查生④菲尔丁10、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小说。

①对话体②书信体③日记体④游记体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1、启蒙思想家们以科学和民主的名义,用一种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

()2、狄德罗的书信体小说《老实人》和伏尔泰的《拉摩的侄儿》是有名的哲理小说。

()3、歌德于1773年发表的《埃格蒙特》把历史上的一个没落骑士写成一个争自由的革命英雄。

()4、卢梭重要的教育体小说是《忏悔录》。

()5、莱辛的悲剧《萨拉•萨姆逊小姐》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市民悲剧。

()6、赫尔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其创作代表了该运动的最高成就。

()7、彭斯是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的小说家。

()8、恩格斯评价席勒“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9、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10、《新爱洛伊斯》是卢梭唯一一部纯文学作品。

()四、解释题1、启蒙运动2、哲理小说3、市民悲剧4、感伤主义5、“狂飙突进”运动6、席勒式五、简答题1、德国古典文学指的是哪一个时期的文学?代表性的作家是谁?有何特点?2、概述歌德一生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

六、论述题1、简析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形象的辩证关系。

2、试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3、试析浮士德追求的历程和典型意义。

4、以卢梭为例,说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所宣传主张的理性主义的思想内容对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第五章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2、菲尔丁3、百科全书4、新爱洛伊斯5、返回自然6、彭斯谢立丹造谣学校7、平民8、堂•卡洛斯9、《爱弥尔》10、狂飙突进运动《葛兹•冯•伯利欣根》《强盗》、《阴谋与爱情》11、《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12、斯泰恩哥尔德斯密斯《感伤的旅行》13、鲁滨逊漂流记14、德莱顿蒲柏15、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大人国16、理查逊17、《赫尔曼与窦绿苔》《西东合集》18、《塔索》塔索19、莱辛《埃米丽亚伽绿蒂》《拉奥孔》《汉堡剧评》20、《威廉•退尔》“魏玛古典”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1、②2、①3、④4、②5、①6、④7、③8、②9、④10、①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1、错。

“民主”应为“理性”。

2、错。

“狄德罗”、“伏尔泰”应为“伏尔泰”、“狄德罗”。

3、错。

“《埃格蒙特》”应为“《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4、错。

“《忏悔录》”应改为“《爱弥儿》”。

5、对。

6、错。

赫尔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和理论纲领制定者。

7、错。

彭斯是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的诗人。

8、错。

是对歌德的评价。

9、错。

将“歌德”改为“莱辛”。

10、对。

四、解释题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全欧性的政治思想运动,启蒙思想家把启蒙教化看作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运动称号由此而来。

它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且提出了更鲜明、更彻底、更完整的纲领,形成以理性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具体内容有:(1)以唯物论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2)以无神论或自然神论否定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3)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天赋人权反对封建僧侣和贵族的特权;(4)对私有制和封建国家政体、立法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启蒙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作了舆论准备,尤其在法国,启蒙运动为1789年的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2、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小说样式。

法国启蒙作家大都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创作往往是为表达启蒙思想服务的,所塑造的人物往往是他们思想的体现者或代言人,从而形成了哲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

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代表作《波斯人信札》,开了18世纪哲理小说的先河,之后,伏尔泰写了《查第格》、《老实人》,狄德罗写了《修女》、《宿命论者雅克》、《拉摩的侄儿》等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对宣传先进的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和教会起了重大作用,但有些作品思想大于形象,成了“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3、市民悲剧:市民悲剧是由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莱辛在他的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中提出的一种戏剧样式,他主张德国应有自己的民族戏剧,就是市民剧,主张舞台要表现中产阶级,强调戏剧要起到教育作用,用道德行为和崇高的思想感情来感动观众。

这种市民悲剧就是狄德罗提出的正剧,即是在古典悲剧和喜剧之外的戏剧样式。

莱辛创作的《萨拉•萨姆逊》、《爱米丽亚•迦绿蒂》都是杰出的市民悲剧。

市民悲剧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感情和立场,是启蒙思想在戏剧领域的体现,对后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感伤主义文学:感伤主义文学是产生于18世纪后期英国的一种文学流派,是工业革命以后软弱的中小资产阶级情绪的一种反映。

他们同情人民的贫困,不满贵族、资产阶级的残酷暴虐,不理解现实,对启蒙运动后的“理性”社会表示失望,转而崇尚过去,崇尚感情。

代表作家有小说家斯泰恩和哥尔德斯密。

流派名称来源于前者小说《感伤的旅行》。

感伤主义后来传入法国和德国,也波及俄国。

5、“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德国的一场全国性的文学运动。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主要思想内容有:反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民族风格;崇尚感情,歌颂自然。

狂飙突进运动得名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赫尔德尔是这场运动的理论家,年轻的歌德和席勒是运动的主将。

这场运动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只局限在文学领域,80年代中期开始衰落。

6、席勒式:是马克思对拉萨尔剧本的批评。

所谓“席勒式”,是指席勒的一些戏剧创作,往往从概念和理想出发,把人物当作自己思想的体现者和代言人。

《堂•卡洛斯》,通过波萨的言论、行为宣扬人道主义理想,但形象缺乏鲜明的个性,形成“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五、简答题1、德国古典文学指的是哪一个时期的文学?代表性的作家是谁?有何特点?德国古典文学与法国大革命同期。

1794年起,歌德和席勒在魏玛公国开始合作;德国文学从而进入“古典”文学时代,这标志着德国民族文学的最终形成。

魏玛古典主义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古代艺术所体现的“崇高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

歌德和席勒合作之初写双行讽刺短诗和叙事谣曲。

两位诗人的个性风格迥异恰好互补乃至竞相辉映:歌德是天生的抒情诗人又倾向于古典主义,主张诗须从客观现实出发;席勒则在诗与哲学之间徘徊倾向于浪漫主义,强调立足于人,为理想而写作。

席勒对歌德的最大帮助是以无比的热情和深刻的见解,促进歌德的全部诗才得以发挥。

而席勒感谢歌德帮助他向现实主义转变:“您愈来愈使我改掉从一般到特殊的倾向,而相反地把我从个别的情形继续引导到巨大的规律”;这就是说席勒早期创作中的主观主义倾向得到了克服;《威廉•退尔》(1803年)成为席勒最为成熟的艺术品。

1805年,席勒病逝;魏玛古典主义遂入余晖。

2、概述歌德一生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

歌德一生的文学创作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体裁的大量作品。

他的《普罗米修斯》,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最强音;与席勒合作许多谣曲中;《西东合集》蕴藏着深刻的智慧;组诗《中德四季黄昏杂咏》;长篇叙事诗中《赫尔曼与窦绿苔》最为重要。

歌德一生写有各种剧本(包括未完成的)70多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