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阅读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主要是根据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岩性和生成年代,以及地貌成因类型、形态特征不同而综合编制的图件。
3)水文地质图:反映某地区的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转化及其动态特征的地质图件(主要表示地下水类型、产状、性质及其储量分布状况等的地图)
4)工程地质图:按比例尺表示工程地质条件在一定区域或建筑区内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
3、断层:断层线在地质平面图上通常是一段直线或近于直线的曲线表示。在断层线的两侧存在着岩层中断、缺失、重复、宽窄变化及前后错动等现象。
1)纵断层和横断层:岩层重复或缺失,为纵断层(或走向断层);岩层发生中
教 案 用 纸 附 页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记
断或错开,为横断层(或倾向断层)。
2)上升盘和下降盘:对纵断层来说,在断层线上任意指定一点,较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下降盘;但当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而断层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较老岩层一侧为下降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然后再根据断层面的倾向,即可决定正断层或逆断层。
教 案 用 纸
学
科
路基
路面
工程
第三章 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第五节 阅 读 地 质 图
审批签字
授课时数
授课方法
教 具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1、了解地质图的概念、类型、组成
2、掌握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形式及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地质图的概念、类型、组成
2、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形式及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 案 用 纸 附 页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记
3)看剖面线:有时通过地质图相对图框上的两点画出黑色直线,两端注有AA′或II′…等字样,这样的直线称剖面线,表示沿此方向已经作了剖面图。
4)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了解的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山川走势、地貌特征以及水系的流向及发育情况。
5)阅读断层的分布、产状及其与地形的关系:分析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分布规律、岩性特征、新老接触关系等,了解区域地层的基本特点。
二、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在地质图上,是通过地层分界线、地质年代符号和地质构造符号,把不同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反映出来的。
1、岩层构造
1)水平岩层:在地质平而图上水平构造的地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一致或平行,并随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如图3-32所示)
2)倾斜岩层:倾斜岩层的分界线在地质图上是一条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的“V”字形曲线。
复习提问
1、路基工程中应注意哪些地质构造方面的问题?为什么?2、桥涵工程为什么要认真分析地质构造?3、地质构造对隧道工程有什么影响?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记
一、地质图概述:
1、地质图的概念:由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等来表示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产等)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图件。
2、地质图的类型:种类较多,工程上常用的有:普通地质图、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四种。
1)普通地质图:用来表示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条件的地质图,称为普通地质图。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3)直立岩层:直立岩层的倾角近于90O的岩层,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按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任何影响;其厚度为地质界线间的垂直距离;另外,其地层界线在地质图上为一条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的直线。
2、褶皱:地层分界线在地质平面图上呈带状对称分布,中间新两边老则为向斜,反之为背斜(如图3-34所示)。
1)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等:图名和图幅代号可以告诉我们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一幅地质图一般是选择图面所包含地区中最大居民点或主要河流、主要山岭等命名的。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此外,还应注意图的出版时间、制图人等。
2)阅读图例: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制图地区出露哪些地层及其新老顺序等。图例一般放在图框右侧,地层一般用颜色或符号表示,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每一图例为长方形,左方注明地质年代,右方注明岩性,方块中注明地层代号。岩浆岩的图例一般在沉积岩图例之下。构造符号放在岩石符号之下,一般顺序是褶曲、断层、节理、产状要素等。
4、地层接触关系:地层界线大致平行,没有缺层现象,则属整合关系;若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一致,岩层分界线彼此平行,但地质年代不连续,此关系属于平行不整合;若上下两套岩层之间的地质年代不连续,而且产状也不相同,属于角度不整合。
三、阅读地质图: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地层柱状图。
1、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
3、地质图的组成
1)图名:取用 纸 附 页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记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如1:200,类型数字比例尺,线条比例尺。
3)图例:是一些规定的符号和线谱、色谱。
4)顺序:一般是地层、岩石构造和其它,其中地层从上到下,由新到老,从左到右,有新到老。岩体:从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
如果断层横穿或斜穿背斜或向斜,同时在断层两侧核部宽窄(或相当翼间的距离)发生显著变化,则在背斜中变宽的一盘为上升盘;变窄的一盘为下降盘。在向斜中恰好相反,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变宽的一盘为下降盘。如果两盘核部(或相当翼间的距离)只有水平错开而无宽窄大小的变化,则为平推断层。(如图3-35所示)
3)断层时代:根据断层与不整合的关系、断层与岩体岩脉的关系和断层交叉错断与被错断的关系等确定。
2、地质图上反映地质构造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3、简述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
地貌呈马鞍式,中间低,两边高;地层由老到新分别是:D1(泥盆).D2.D3.C1(石炭).C2;褶皱为倒转倾斜向斜(地层中间新,两边老,为向斜,两翼的产状一致为倒转向斜,断层右侧图C2完全出露为倾斜向斜);断层为北北西走向倾角38度的正断层(岩层已错位);岩层产状分三处:C1处地层近东西走向,向北倾斜,倾角56度和58度。D3处地层近东西走向,向北倾斜,倾角55度。
(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形倾斜的方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只是曲率要小。(如图3-33a所示)
(2)当岩层的倾向与地形倾斜的方向一致,而倾角大于地形坡度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如图3-33b所示)
(3)当岩层的倾向与地形倾斜的方向一致而倾角小于地形坡度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其曲率要比等高线的大。(如图3-33c所示)
6)阅读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及岩层的分布,先判断区域内有无褶皱及断层;如果有再判断褶皱的类型及其轴部、翼部的位置;断层性质、分布及其两侧地层的特征。然后分析区域内地质构造形态的基本特征。
7)综合分析和评价区域内的地层岩性条件和地质构造特征
以上所述不过是读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至于如何具体分析某一幅地质图和其中的每一种构造,必须通过实践来逐步掌握。
2、阅读地质图实例(同课本实例)-黑山地区地质图
四、小结:本次课学习了地质图的概念、基本类型及组成,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形式及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地质图的概念、类型、组成,掌握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形式及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为读懂地质图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
1、什么是地质图?它有哪几种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