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法习题与案例解析

公司法习题与案例解析

公司法习题与案例习题二:股东承担的责任•甲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乙公司为甲公司独资举办的子公司,1996年,甲公司出资70%、乙公司出资30%,投资创办丙有限责任公司,甲公司总经理王某兼任该公司的董事长。

•问题一:乙公司对外负债100余万元无力偿还,而该债务是在甲公司决策、指示下以乙公司的名义进行贸易造成的,甲公司对此债务的责任应如何判定?A.甲公司不承担责任•B.甲公司应承担全部责任C.甲公司应承担主要责任•D.甲公司应承担次要责任•问题二:王某代表丙公司做出一项投资决策,结果导致丙公司损失50余万元,该损失应由谁承担?A.由甲公司承担70%,乙公司承担30% •B.由甲公司全部承担C.由王某个人承担•D.由丙公司承担习题四:出资不到位的责任•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甲、乙的出资为现金10万元,丙的出资为房产30万元。

公司成立后,又吸收丁出资现金10万元入股。

半年后,该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巨额债务100万元。

法院在执行中查明,丙作为出资的房产仅值15万元。

又查明,丙现有可执行的个人财产10万元。

•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对此应如何处理?A.丙以现有财产补交差额,不足部分待丙有财产时再行补足B.丙以现有财产补交差额,不足部分由甲、乙补足C.丙以现有财产补交差额,不足部分由甲、乙、丁补足D.丙无须补交差额,其他股东也不负补足的责任案例一:案情•原告:枝江市三九啤酒厂(以下简称三九啤酒厂)。

•被告:卞成居,男,46岁,个体工商户。

•被告:枝江市顾家店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顾家店镇政府)。

•三峡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矿泉水公司)系被告卞成居以资金投入、顾家店镇政府以矿泉水井投入共同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

1996年1月23日,矿泉水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同意股东卞成居提出的将其在该公司的股份全部转让给枝江市啤酒厂。

次日,卞与枝江市啤酒厂签订转让、购买股份的协议,约定将卞在矿泉水公司所占78.1%的全部股份折价为105万元(含银行转贷40万元)转让给枝江市啤酒厂,股权自双方签约之日起一次性转让,卞应积极配合枝江市啤酒厂办理矿泉水公司的财产清理及交接手续,保证完好的生产、经营设备。

协议并对付款方式、双方责任、债权债务的处理等均作了约定。

枝江市啤酒厂接受该股权后,与顾家店镇政府签订了联合经营协议书,调整矿泉水公司的股东出资比例,枝江市啤酒厂出资为65万元,占整个出资额的68.9%;顾家店镇政府出资29.4万元,占整个出资额的31.1%,并委托枝江市啤酒厂全权负责矿泉水公司的生产经营。

枝江市啤酒厂于1997年7月更名为枝江市三九啤酒厂。

•三九啤酒厂在组织矿泉水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客户反映矿泉水质量有问题。

1996年7月,经有关部门水源采样检测,亚硝酸盐超标,属年检不合格水源地。

矿泉水公司即停止生产,打开矿泉水井进行检查,发现于井孔深15.95米井管连接处未密封,致使地表层水渗入水井,污染了矿泉水源。

矿泉水公司停产半年,对矿泉水井进行维修,经济损失达312574.74元,三九啤酒厂按所占股份(68.9%),其损失为215364元。

三九啤酒厂为索赔其经济损失,向枝江市人民法院起诉。

•原告三九啤酒厂诉称:1996年1月,我方与卞成居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卞成居将其拥有的矿泉水公司78.1%的股份以105万元转让给我方,卞保证生产设备的完好。

后我方在生产经营中,因转让的设备有瑕疵,致使生产的矿泉水质量不合格,给我方造成了经济损失。

请求判令被告卞成居偿付经济损失216810.89元。

•被告卞成居答辩称:造成损失的根本原因是水井不合格,应由水井的所有权人矿泉水公司主张索赔权利,原告三九啤酒厂无请求权,应予驳回。

组织建井是顾家店镇政府,施工队是武汉地质勘察院三峡分院,故我不应是被告。

•被告顾家店镇政府答辩称:原告三九啤酒厂没有起诉资格,应由矿泉水公司行使索赔权利。

我方是矿泉水公司的出资者,不应是本案的被告。

案例一:审判•枝江市人民法院经审理确认上述事实,认为:原告三九啤酒厂与被告卞成居之间的股份转让协议规定的权利义务明确,双方诉讼主体资格合法。

被告卞成居对出让的财产质量不符合协议的规定,造成受让人的经济损失应负赔偿责任。

被告顾家店镇政府虽是矿泉水井的原所有人,在本案中不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之规定,该院于1998年5月12日判决如下:•被告卞成居赔偿原告三九啤酒厂的经济损失215364元。

•一审宣判后,被告卞成居不服,以本案系股份转让合同纠纷,而三九啤酒厂诉称转让的设备有瑕疵,要求赔偿损失的请求系另一法律关系,依法应由矿泉水公司主张权利为由,向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二审撤销原判,依法驳回三九啤酒厂的诉讼请求。

•三九啤酒厂答辩认为一审判决正确,应予维持。

原审被告顾家店镇政府未表示意见。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上诉人卞成居与被上诉人三九啤酒厂之间签订的转让、购买矿泉水公司部分股份的协议,是在该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前提下,自愿达成的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反映,合法有效。

三九啤酒厂依据该股份转让协议,取代卞成居成为矿泉水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的权利,并承担股东的义务。

虽然卞成居与三九啤酒厂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中有“卞成居应保证完好的生产、经营设备”的条款,但依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股份出让人只对所转让的股份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股份转让的法律后果只是公司股东的变更,而公司及其财产并未发生变更。

出让人与受让人只能根据各自对股份转让时矿泉水公司的资产、经营状况、商誉、市场前景等进行综合考察的情况协商确定股份转让的价款,出让人卞成居对于股份转让后公司的资产及经营情况的变化不负有任何义务和责任。

三九啤酒厂诉请的矿泉水公司生产经营中的损失,若需对外索赔,只能由财产所有权人矿泉水公司依法行使,三九啤酒厂作为矿泉水公司的一个股东无权直接行使,而卞成居与三九啤酒厂的股份转让系另一个法律关系。

三九啤酒厂在诉请中没有提供卞成居因股份转让而给其造成经济损失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故其诉讼请求不能成立。

一审判决将卞成居出让股份或转让出资认定为出让财产,进而判令卞成居对出让财产的质量不符合出让协议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混淆了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属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

上诉人卞成居的上诉理由成立,应予采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该院于1998年7月7日判决如下:•一、撤销一审民事判决。

•二、驳回三九啤酒厂的诉讼请求。

案例二:案情•原告:中国烟草总公司天津市公司。

•被告:天津恒达发展有限公司福临门大酒楼。

•被告:天津恒达发展有限公司。

•1993年1月8日,中国烟草总公司天津市公司(简称烟草公司)与香港华山贸易公司(简称华山公司)、华茂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华茂公司)共同签订合资经营天津恒达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恒达公司)的合资经营合同,约定:三方合资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投资USD154万元成立恒达公司,烟草公司出资现金USD539000元,占注册资本35%;华山公司出资设备USD77万元,占注册资本50%;华茂公司出资现金USD231000元,占注册资本15%。

1993年3月2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恒达公司核发了营业执照。

•恒达公司成立后,即行筹备开设分支机构福临门大酒楼,因资金短缺,恒达公司三方董事于1993年7月28日召开了第三次董事会。

该会议主要确定了福临门大酒楼总投资额为USD345万元,其中由恒达公司投入USD198万元,由恒达公司三股东按投资比例以借款方式投入USD87万元,向银行贷款USD60万元。

此后,福临门大酒楼与烟草公司于1993年12月13日和1994年1月16日两次签订借款协议书,约定:福临门大酒楼因筹备开业,装修工程导致资金不足,需向烟草公司暂借人民币150万元和100万元,福临门大酒楼在开业(含试营业)后一年内本息一并还齐。

烟草公司分别于1993年12月13日、1993年12月18日、1994年1月15日共计给付福临门大酒楼人民币250万元。

恒达公司出具收到上述款项的三张收据。

1994年6月8日,烟草公司又给付福临门大酒楼人民币20万元,福临门大酒楼出具了收据。

•1994年6月17日,福临门大酒楼开业。

同年8月15日,恒达公司召开董事会,就福临门大酒楼实际投资总额问题形成“8.15纪要”。

该纪要确认福临门大酒楼原计划投资USD345万元,实际总投资USD4331206元,共增资USD881206元,对超支的USD881206元,由股东各方按投资比例分别借款给合资企业,各股东已经借给企业的款项经计算后实行多退少补。

同时决定福临门大酒楼经营利润的使用顺序为,第一归还银行贷款USD60万元本息;第二归还各股东借款;第三股东分红。

•各方董事在形成“8.15纪要”的同时,还形成福临门大酒楼投资明细表“附件一”及“附件二”。

在“附件一”中明确了实际超资为USD881206元。

在“附件二”中约定了按照1∶8.65汇率计算各股东投资。

后因福临门大酒楼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烟草公司根据其与福临门大酒楼签订的借款协议书,向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福临门大酒楼先后向其借款270万元,但未按约还本付息。

因福临门大酒楼系恒达公司开办的非法人经营机构,故请求法院判令福临门大酒楼归还借款本金人民币270万元及利息,恒达公司负连带偿还责任。

•被告福临门大酒楼答辩称:其与原告是合资经营关系中对投资总额的增资,不是借款关系;其不是独立法人,财产为恒达公司所有,其不应成为被告。

要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被告恒达公司答辩称:本公司筹建福临门大酒楼,因计划投资总额不足,又不能取得银行贷款,经董事会决议差额资金由各股东按投资比例以借款形式增资,并规定了偿还顺序。

故原告的诉讼请求与事实不符,应予驳回。

案例二:审判•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恒达公司系三方共同投资兴办的合资企业,恒达公司在筹建福临门大酒楼过程中由三方董事形成的“8.15纪要”应确认有效。

虽然烟草公司与福临门大酒楼之间借款事实存在,但“8.15纪要”明确了还款顺序,烟草公司应按规定的还款顺序索要借款。

因福临门大酒楼经营亏损未能清偿银行贷款,烟草公司先行主张返还借款的条件尚未成就,故对烟草公司的主张不予支持。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六条规定,于1998年6月24日判决如下:•驳回烟草公司的诉讼请求。

•烟草公司不服一审法院判决,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称:“8.15纪要”约定的还款顺序属无效条款,其作为债权人主张债权,不应有先后顺序之分。

同时本案借款行为属于企业间的资金拆借,因违反法规而无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