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与常用电子元件的测量练习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与常用电子元件的测量练习

常用数量级: 常用数量级: M(兆)=1E+6;K(千)=1E+3;m(毫)=1E-3; ( ; ( ; ( ; µ(微)=1E-6; N(纳)=1E-9; P(皮)=1E-12。 ( ; ( ; ( 。
附录: 附录:色环电阻的表示方法
小型电阻的阻值与误差大部分都采用色环表示法, 小型电阻的阻值与误差大部分都采用色环表示法,即在电阻的一端一 般画有四道色环(色道数根据电阻的精度而定),其中第1、 色环分别表示 ),其中第 般画有四道色环(色道数根据电阻的精度而定),其中第 、2色环分别表示 第一、第二两位数字, 色环表示再乘以 的方次, 色环表示阻值的容 色环表示再乘以10的方次 第一、第二两位数字,第3色环表示再乘以 的方次,第4色环表示阻值的容 许误差。 许误差。 色环所表示的数字与误差的大小。 表:色环所表示的数字与误差的大小。
首先要改变“ 轴灵敏度 开关和“微调”旋钮, 轴灵敏度” 首先要改变“Y轴灵敏度”开关和“微调”旋钮,使方波的 低电平分别与荧光屏上100%、0%位置重合,然后把“扫 位置重合, 高、低电平分别与荧光屏上 、 位置重合 然后把“ 开关置于适当位置,以使波形沿X轴扩展 轴扩展( 速”开关置于适当位置,以使波形沿 轴扩展(必要时可以利用 扫速扩展”开关将波形再扩展10倍)。将 触发方式” “扫速扩展”开关将波形再扩展 倍)。将“触发方式”开关 置于“触发” 调节触发电平, 置于“触发”,调节触发电平,可测得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或 下降时间,并将数据记入表 中 下降时间,并将数据记入表8.1中。
4. 双踪显示练习
5. 常用电子元件测试 常用电子元件测试 1.用万用表测出任意二个电阻 的阻值,并与其色环 用万用表测出任意二个电阻(R)的阻值 用万用表测出任意二个电阻 的阻值, 所指示的电阻值进行比较。 所指示的电阻值进行比较。 2.检查所发电位器 检查所发电位器(W)中心头的功能。 中心头的功能。 检查所发电位器 中心头的功能 3.查看电解电容器 查看电解电容器(CD)上的规格和极性标记,并用万用 上的规格和极性标记, 查看电解电容器 上的规格和极性标记 表检查电解电容器的漏电阻(注意万用表笔的极性 注意万用表笔的极性), 表检查电解电容器的漏电阻 注意万用表笔的极性 , 测出任意二个电容器的漏电阻值 。 4.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 的阳极和阴极,测量其正、 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D)的阳极和阴极 测量其正、 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 的阳极和阴极, 反向电阻值。 反向电阻值。
1. 单踪显示练习 1. 用机内“校准信号”方波(IKHz,Vpp=0.2V)对示 用机内“校准信号”方波( , ) 波器进行自检。 波器进行自检。 a) 调出波形。 调出波形。 b)校核校准信号的幅度。 校核校准信号的幅度。 校核校准信号的幅度 c) 校核校准信号的频率。 校核校准信号的频率。 d)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2. 用示波器检查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波形 a) 测量频率。 测量频率。 b)测量输出电压 测量输出电压
频率值 100Hz 10kHz 100kHz
原始数据 div ms/div div µs/div div µs/div
实测值 Hz Hz Hz
3. 晶体管毫伏表练习 晶体管毫伏表练习
1.交流正弦波测量 交流正弦波测量
用示波器测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 用示波器测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让信号发生器输出 1KHz、1V有效值的正弦电压(用晶体管毫伏表测出),然 有效值的正弦电压( ),然 、 有效值的正弦电压 用晶体管毫伏表测出), 后用示波器测量其幅值,将结果记入表8.3中 后用示波器测量其幅值,将结果记入表 中。 表8.3 校核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
1. 单踪显示练习 单踪显示练习
1. 单踪显示练习
1. 单踪显示练习——示波器自检 踪显示练习 示波器自检 1.调出波形 调出波形
用示波器的专用电缆线把“校准信号” 用示波器的专用电缆线把“校准信号”与 CH1(或CH2) ( ) 输入插口接通。调节示波器各有关旋钮, 输入插口接通。调节示波器各有关旋钮,使荧光屏上显示一 至数个周期的稳定波形。 至数个周期的稳定波形。
原始数据系指从仪器刻度上直接读取的数据, 注:原始数据系指从仪器刻度上直接读取的数据,未加 任何处理。如表中V/ , 。 任何处理。如表中 /div,div。
2. 函数信号发生器练习 1. 频率测量: 频率测量: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频率分别为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频率分别为100Hz, , 10KHz和100KHz的三角波,用示波器测出上述信号的周期 的三角波, 和 的三角波 和频率,比较是否与刻度值相一致,将数据记入表8.2中 和频率,比较是否与刻度值相一致,将数据记入表 中。 表8.2 校核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刻度值
1、P180-五、实验报告 2、P185-五、实验报告 3、要求实验中测试的相关数据都必须记录、实 验过程没有涉及的不需写上。 注意:格式按照学校统一的要求;
下次实验
实验四:共射极放大电路 实验四: 预习:实验8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预习:实验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1. 单踪显示练习 单踪显示练习——示波器自检 示波器自检 练习 校核校准信号的幅度、频率、 表8.1 校核校准信号的幅度、频率、边沿时间
标称值 0.2v(p-p) 幅 度 1KHz 频 率 上升沿时间 ≤15µs 下降沿时间 ≤15µs
原始数据 实测值 div V/div V div ms/div Hz div µs/div µs div µs/div µs
2.双踪测量 双踪测量
用双踪显示方式同时观察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二个输出波 输出端( 方波和同步端( 形:输出端(OUTPUT)上的 )上的1kHz方波和同步端(SYNC 方波和同步端 OUT)上的 方波, )上的1kHz方波,测出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同相或反 方波 测出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 记录波形图(包括幅度 相)?记录波形图 包括幅度、周期与相位)。 记录波形图 包括幅度、周期与相位)。
3.校核校正信号的频率 校核校正信号的频率
首先应把“扫描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 首先应把“扫描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将扫速 开关置于适当位置,测得校准信号的频率, 开关置于适当位置,测得校准信号的频率,并将数据记入表 8.l中。 中
1. 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实验三、 实验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与 常用电子元件的测量练习
1、桌号请写在实验地点后 例如,地点:东3-212 A1 2、日期:2007.5.22 星期二下午
模电实验常用仪器
函数信号 发生器 直流 稳压电源 交流 毫伏表
双踪 示波 器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学习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 通过实验,初步学习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函 数信号发生器、 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和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等 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 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
刻度值 1V(有效值) (有效值)
原始数据 div V/div
实测峰峰值 刻度值
3. 晶体管毫伏表练习 晶体管毫伏表练习
4. 双踪显示练习 1.“交替”与“断续” 交替” 断续” 交替
观察双踪显示波形时, 交替” 观察双踪显示波形时,“交替”与“断续”两种显示方 断续” 式的特点。 均不加输入信号, 式的特点。CH1、CH2均不加输入信号,扫速开关置于扫速 、 均不加输入信号 较低位置( 较低位置(如:0.5s/div档)和扫速较高位置(如:5µs/div 档 和扫速较高位置( ),把 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于“交替” 断续” 档),把“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于“交替”和“断续”位 置时,观察二条扫描线的显示特点,并用图说明。 置时,观察二条扫描线的显示特点,并用图说明。
2.校核校准信号的幅度 校核校准信号的幅度
首先应把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于“校正”位置, 首先应把 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于“校正”位置, 轴灵敏度 轴灵敏度开关置于适当位置, 把Y轴灵敏度开关置于适当位置,测得校准信号的幅度,并 轴灵敏度开关置于适当位置 测得校准信号的幅度, 将数据记人表8.1中 将数据记人表 中。
5. 常用电子元件测试
5.电阻器、电容器的一般表示方法 电阻器、 电阻器
电阻器R、电位器RP( 电阻器 、电位器 (或 W): ): 101=100 104=100000 =100K 4K7=4.7K 100=100 10K=10K 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省略。 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省略。 电容器C: 电容器 : 10=10pF 101=100pF 103=10000pF 0.01=0.01µF 10n=10000pF
色 别 对应数值 允许误差% 允许误差% 黑 0 棕 1 ±1 红 2 ±2 橙 3 黄 4 绿 5 ±0.5 蓝 6 ±0.25 紫 7 ±0.1 灰 8 白 9 ±50 -20 ±5 ±10 ±20 金 银 本色
色道: 色道: 1 2 3 红黑黄
4 棕
20 × 10 = 200 KΩ
4
实验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