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试试题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A.2.4微米B.2.4毫米C.2.4厘米D.2.4分米2、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厘米刻度尺, 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6.7 B.6.70 厘米C.0.67分米D.66.8毫米3、声音的传播A.只能在气体中进行B.只能在液体中进行C.只能在真空中进行D.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进行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参照物一定要选择大而且不动的物体B.任何物体都可以化为参照物被选择C.研究地面上的物体, 常选地面做参照物D.研究同一物体, 选不同的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5、公路上甲、乙两辆汽车, 以甲为参照物可以得出乙向南运动的判断,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情况是:A.向南运动B.向北运动C.静止不动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甲、乙、丙三架飞机, 它们飞行的速度分别是1800千米/ 小时、30千米/ 分和500米/ 秒, 比较它们速度大小是A.甲的速度最大, 丙的速度最小B.甲、乙速度一样, 丙的速度最小C.甲速度最小, 乙、丙速度一样D.甲、乙、丙速度一样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 那么它在前2.5秒内的速度是A.2米/ 秒B.1米/ 秒C.4米/ 秒D.0.5米/ 秒8、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之比为3∶1, 乙行驶的时间与甲行驶的时间之比是4∶1, 则甲、乙行驶的路程之比是A.3∶4 B.4∶3 C.3∶1 D.1∶49、已知海波的熔点为48℃, 则48℃的海波为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0、下列现象中, 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 盛冷饮的杯子外壁上出现小水珠B.寒冷的冬天, 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放在盘子里的水, 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11、关于物态变化的正确说法是A.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B.晶体在凝固时要放热, 固而温度一定下降D.物体在液化和凝华过程中都要放热12、如图1所示, 一个烧杯盛有0℃的碎冰, 把装有0℃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 对烧杯加热, 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将A.熔化一半B.全部熔化C.熔化一点儿D.不会熔化13、指出下列四组选项中分别属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的是A.图甲、乙B.图乙、丙C.图丙、丁D.图乙、丁图214、下列措施中, 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B.给墨水瓶加盖C.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D.把新鲜的柑桔装入塑料袋15、下列物体质量接近5×10-5千克的是A.一枚大头针B.一只鸡蛋C.一本物理书D.一块橡皮16、已经调好的天平, 从实验台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时A.需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B.可不必重新调节C.因为重新调节太费事了, 所以不重新调节也可以用D.以上说法都不对17、能装5千克植物油的瓶子, 如果用它装水, 则瓶子内水的质量将A.小于5千克B.大于5千克C.等于5千克D.无法判定18、有甲、乙两金属块, 甲的质量是乙的23, 乙的体积是甲的12, 则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A.13倍B.43倍C.23倍D.3倍19、一定质量的水全部结成冰, 它的体积和原来相比A.增大110B.减小110C.增大19D.减小19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 其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20、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 则A.甲物体运动得比乙物体快B.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C.通过相同的路程, 甲比乙用的时间短D.相同的时间内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21、关于物态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气体, 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 都可以发生液化B.冰的温度达到0℃, 就一定熔化C.水可以在80℃时沸腾D.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22、根据密度公式ρ=m可知VA.同一种物质, 密度跟质量成正比B.同一种物质, 密度跟体积成反比C.同一种物质, 质量跟体积成正比D.不同种物质, 质量一定, 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三、填空题23、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最常用的工具是。
24、长度测量记录数据时, 数据除了要包括和还应写上, 否则此数据毫无意义。
25、比较下列各量的大小, 在横线上选填“>”“<”“=”号。
0.0178千米 5.64×103厘米; 0.5米25×103厘米2;0.47分米347厘米326、小提琴在发出悦耳的声音时, 琴弦在。
27、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15℃干燥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米/ 秒。
28、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其中“竹排游”是以为参照物的, “青山走”是以为参照物的。
29、在物理学中,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30、目前我国火车的最高速度为140千米/ 时, 上海地铁最高速度为25米/ 秒, 两者相比, 前者速度较(填“大”或“小”)31、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后, 在第7分钟、第8分钟、第9分钟内行驶的距离分别是1400米、1450米、1650米, 则此列火车在这3分钟内做的是运动, 在第9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米/ 秒。
32、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 钟声传播到海底, 再反射回海面, 共经过了25秒, 已知海水的平均声速为1500米/ 秒, 则此处海深米。
33、物理学中, 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34、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5、霜的形成是现象, 需要热(填“吸”或“放”)。
露水的形成是现象, 需要热(填“吸”或“放”)。
36、蒸发和沸腾都是液体的现象, 都要吸收。
蒸发时液体温度, 因此液蒸发有作用。
37、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和。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 就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罐中的。
38、在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39、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 米3, 一杯水结成冰后, 体积将, 质量将。
40、甲、乙两金属块的体积之比为1∶3, 质量之比为3 ∶1,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41、在调好的天平两盘上各放一铝块和铁块, 天平恰能保持平衡, 则铝块与铁块的质量之比m铝∶m铁= , 体积之比V铝∶V铁。
(ρ铝= 2.7×103千克/米3, ρ铁= 7.9×103千克/ 米3)。
四、实验题42、如图3所示, 木块的长度是厘米。
43、某同学调好的天平称一金属块的质量, 金属块应放在天平的盘里, 如果他在另一盘里放的砝码有20克的2个, 10克的1个, 游砝拨到如图4中所示的位置时, 天平恰好平衡, 这一金属块的质量为克。
44、我们在“测定石块密度”实验中,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计算密度的公式是。
45、把石块放入盛有40厘米3水的量筒以后, 水面所到的位置如图5所示, 则石块的体积是 厘米3。
46、图6所示的温度计示数是℃。
五、计算题(要写出计算依据的公式、运算过程要代入数据, 写明单位。
) 47、一列长250米的火车, 以18千米 / 时的速度通过黄河郑州大桥, 历时11分50秒, 那么铁桥的实际长度是多少?48、在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入54克的金属块, 结果溢出了20克的水, 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49、一空心铝球的体积为30厘米3, 质量是54克, 如将空心部分注满铁, 需要多少千克的铁?(ρρ铝铁千克米,千克米=⨯=⨯271079103333././)【答案】一、二选择题(每题2分, 共44分) 1、B 2、C 3、D 4、A5、C6、D7、A8、A9、D 10、A 11、D 12、D13、D 14、C 15、A 16、A 17、B 18、A19、C 20、ACD 21、AC22、CD三、填空题(每空1分, 共37分) 23、刻度尺 24、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25、<、>、> 26、振动 27、介质、340 28、岸、竹排 29、运动快慢 30、大 31、变速直线、27.5 32、1875033、冷热程度34、冰水混合物、1标准气压下沸水 35、凝华、放、液化、放 36、汽化、热量、降低、致冷37、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压缩体积 38、天平39、变大、不变40、9∶141、1∶1、79∶27四、实验题(每空1分, 共8分) 42、2.7(或2.6和2.8) 43、左、51.444、天平、量筒、ρ=mV45、2046、-14五、计算题(共11分) 47、解: v = 18千米 / 时 = 5米 / 秒 t = 11分50秒 = 710秒(1分)S ' = v ·t (1分)=⨯=⎫⎬⎭571035501米秒秒米(分)/S = S '-L = 3550米-250米 = 3300米 (1分)48、解: V m 水水水克克厘米厘米(分)===ρ20120133/V V 金水厘米(分)==2013 ρ金金金克厘米克厘米(分)===m V 542027133./49、解: V m 铝铝铝克克厘米厘米(分)===ρ542720133./V V V 空球铝厘米厘米厘米(分)=-=-=3020101333 V V 铁空厘米(分)==1013m V 铁铁铁·克厘米厘米克千克(分)==⨯==⨯-ρ79107979101332./.第二部分第五章 光的反射【例题精选】例1、人的影子, 常常是早晨的时候长, 晚上的时候也长, 但在中午的时候短,这是为什么?解: 图8所示, 早晨或傍晚, 太阳是斜射的, 所以人的影子就长, 中午太阳光接近于直射, 所以影子短。
例2、如图9所示, OA是由空气向平面镜斜射的一条光线, 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 画出反射光线。
分析与解:由题可知, 光线AO与镜面交点O是入射点, AO为入射光线。
过入射点O做法线ON,则入射角∠i = 90︒-30︒ = 60︒, 在法线另一侧空气中,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作∠β=∠i = 60︒, ∠β为反射角, OB为反射光线。
小结: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光路图的一般步骤为:(1)由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确定入射点。
(2)过入射点做出反射面的法线。
(3)由法线和入射光线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
(4)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的确定方向, 画出反射光线。
应该注意的是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不要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误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在画光路图时, 光线要画箭头, 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法线是人为假想而实际不存在的一条辅助线, 作图时要用不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它。
对应一条入射光线, 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当入射角增大时, 反射角也随之增大。
在图9中, 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 沿BO方向射到反射面上, 那么, 光线就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 沿OA的方向反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