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活动方案篇一:个人校本研修方案个人校本研修方案校本研修是新课改以来一直所倡导的一个十分利于教师成长的方式,它的制定和实施理念更加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个人校本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课题研究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确定我校校本研修主题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研修目标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进一(转自:东星资源网: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步深入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1、以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为本,强化课堂实践研究,不断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2、以学科为单位,建立研修制度,拓展研修途径。
3、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学科研修制度,提高教师驾驭小组合作活动的能力。
三、研修形式1、个人自主学习;2、对课题进行分解细化研究;3、教学反思体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4、撰写有关小组合作研究的论文;5、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为目的的赛课活动。
四、研修内容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搭配情况对活动成效的影响;2、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设计对于活动成效的影响;3、小组合作学习中人数与活动内容的选择对活动成效的影响;4、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策略对于活动成效的影响。
五、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学校确定研修主题。
各教研组制定研修计划,讨论并确定各学科研修内容。
教师根据学科研修内容,各自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各教研组按计划开展研修活动:学习、听课、写案例、完成反思等。
第三阶段:教研组、教师研修成果交流、总结。
六、保障措施1、全校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制。
2、以个人为单位,根据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题制定研修计划、确立研修内容。
3、每位教师围绕学校研修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在研修实施过程中,提高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4、学校组织交流、总结经验。
5、突出重点,按需培训。
七、成果体现:学习记录、活动照片、教学设计、活动设计、教育教学反思等。
篇二: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校本研修是教师成长的主渠道,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师培训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校本研修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一、研修模式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而校本研修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本学期我校以学校工作计划和师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开展过的校本研修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这三点出发,坚持“四不”的原则,即不赶时髦,不搞花架子,不机械模仿别人,不增加老师负担,结合小课题研究、“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教师过备课关、家长开放课等活动进行,继续延续“五课三研”的校本研修模式。
二、概念界定五课:“备、说、讲、评、听”是教师的基本功,结合我校的“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采取“五课”互动的研修模式,通过开展互动式的备课、说课、听课、上课、评课活动,使教师钻研教材,同伴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研:“研”,就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即:主题研究、课例研究、反思研究。
我校确立了“以问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取向”的工作思路。
捕捉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迫切性、典型性的教育问题,引导教师进行观察、思索、交流与合作,实现快速成长。
三、活动主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
四、活动目的1、通过“五课三研”的活动模式,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究怎样使教研组活动发展成教师集体参与、主动实践、深度研修的活动,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思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组内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遴选带共性问题——组织积累式研课——形成课后反思”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达到优化课堂结构,完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五、参加人员:全体教学人员六、活动流程:(一)遴选共性问题。
问题决定方向。
首先由学校教导处确立宏观主题,各研修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组内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由组长遴选出共性问题,并将此问题确立本研修组的研修主题也就是小课题进行研究,并呈报到教导处。
(二)组织积累式“研课”抓住了问题,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有了这种超越,最后当然要改变课堂。
我们遵循“教学设计——研讨反馈——调整设计”的原则,结合学校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和过评课关活动开展五课互动式的交流研讨。
具体流程如下:课前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主题确定授课内容,并进行集体备课——主讲人试讲——再次备课并修改问题——再次试讲——执教教师现场说课(听课教师带任务听课)——上课——组内一名教师总体评课——听课教师围绕本主题现场论课——打分——教导处汇总(三)形成课后反思上一个流程结束后,使最初提出的问题由潜在转为显性,研修教师通过文字来描述自己的得与失,提炼观点,沉淀思想,理清一些模糊的、肤浅的认识,力求形成一个跨越式的提升,最后学校召开研修成果交流会,达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七、活动要求:1、出课教师做好出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充分发挥组内的团结协作意识,达到共同备课的目的。
2、全体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听、评课不少于5节,教导处将对教师听课情况进行总结。
3、出课的专科教师提前通知所用班级的班主任,进行调课,不允许出现空堂。
4、评课教师要围绕主题积极发言,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评课结束后教师要结合研修问题撰写教学反思,并在本组校本研修成果交流会上进行汇报。
八、分组情况九、各部门职责及上交材料校长:是校本研修的责任人。
负责制定本校的研修方案与项目研修计划,从宏观角度调控、统领本校的校本研修活动。
分管领导:负责将研修内容贯彻落实给研修组长,参与主题的确立、听课、评课,审查各种材料,督促各研修组日常工作的开展,保证各组的研修活动具有实效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研修组长就是课题组长:主要负责组织组员确立本组的研修主题,各种材料的初检、上交、存档等工作。
组织组员开展评课和二次上课等活动。
评课前要布置好听课任务,要围绕小课题多角度评课,可以只评一个点,尤其是评学生的表现,一定安排专人。
要细致到评老师一节课提问的次数、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等等。
还要做好评课记录,针对大家的评课,进行二次上课。
研修教师:主要是根据学校的研修活动,积极参与本组的研修活动,支持组长工作,群策群力,实现同伴互助。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用真情容纳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我们才桃李满园。
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篇三: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一)根据夹教办发(**)1号文件精神和夹江县教师进修校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校本研修中长期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课程理念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立足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建立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手段,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甘小学习团队。
二、目标任务: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计划,结合我校实际,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科研带动为重要途径的校本研修,应建立以课堂教学分析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以教师自评和反思为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模式。
1、通过校本研修,使全体教师树立与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及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观;了解教育发展的新动态,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具有从事教育科研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
2、通过校本研修,改进和提高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角色地位、能力水平和教育教学策略等。
使其掌握新课程标准,探索高效能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对自身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剖析和深入研究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带动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通过校本研修,让全体教师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基本掌握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手段,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制作实用的课件,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整合能力,不断丰富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
三、培训原则:1、科学性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采用正确的方法,通过多种有效途径,科学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施培训必须紧密联系我校教师的实际,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又要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教师实施培训一定要遵循培养规律及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集中培训与自培自练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培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鼓励教师自己经常学习和反思,达到提高之目的。
5、层次性原则:实施培训要针对教师的年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分层次进行,不搞“一刀切”。
力求通过系统培训既要让年龄偏大、起点较低的教师得到提高,又要让年轻的或起点较高的教师得到更大的发展。
6、可行性原则:所制定的培训目标及在实施过程中的培训途径和方法要实用、可行,同时按照科学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评价。
四、培训内容:(一)师德培训:1、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
2、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二)基本功培训:1、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水平达二级乙等以上。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能制作适用课件在教学中使用;学会上查阅资料并保存,适时运用。